李錦英


[摘要]目的 探討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知狀況,并探討干預方法及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756例產婦,采用問卷調查形式了解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知情況,并提出針對性的干預對策。結果本組756例產婦的平均認知得分為(9.3±1.4)分,產婦對初乳認知、母乳喂養優勢、早吸吮好處、按需哺乳、正確哺乳姿勢、促乳汁分泌方式、母乳保存、乳房脹痛預防、母乳喂養標準、嬰兒大便判斷等認知均存在不足,完全認知率均不足35.0%;影響母乳喂養的主要心理為擔心乳汁不足無法滿足嬰兒需求、缺乏母乳喂養信心、通過廣告認為配方奶粉營養好,分別占52.4%、41.3%和25.7%;干預前產婦的平均認知得分為(9.3±1.4)分,干預后上升為(16.7±1.9)分,顯著高于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部分產婦存在母乳喂養認知不足的現象,應當針對導致產婦母乳喂養不足的因素進行護理干預,全面提高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知,促進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
[關鍵詞]母乳喂養;認知調查;護理干預;心理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6-108-04
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營養資源,母親乳汁中的營養物質配比是最適合嬰幼兒生長發育所需的,隨著醫療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臨床也越來越提倡母乳喂養。有研究發現,初乳中的抗體對于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預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免疫功能未健全的嬰兒最佳的疾病預防措施,而?;撬?、核苷酸則對嬰幼兒的大腦、視力發育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衛生部也在《母乳喂養咨詢培訓教材》中指出,母乳喂養率要達到80%以上,可見母乳喂養的重要性。但從目前臨床情況來看,母乳喂養現狀不容樂觀。為了了解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知,以做出針對性的干預,進行了相關調查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間我院756例產婦,年齡22~44歲,平均(27.6±2.9)歲,初產婦674例,經產婦82例,文化程度包括初中及以下117例,高中523例,大專及以上116例,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412例,剖宮產344例。
1.2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了解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知情況,參照孕婦母乳喂養認知調查量表,進行自擬問卷,主要調查內容包括初乳認知、母乳喂養優勢、早吸吮好處、按需哺乳、正確哺乳姿勢、促乳汁分泌方式、母乳保存、乳房脹痛預防、母乳喂養標準、嬰兒大便判斷等,采用3級計分法,將每項認知度分為不了解、部分了解和完全了解,分別賦分0、1、2分,分值越高則說明認知程度越好,總分0~20分,總分≤10分則視為認知水平較低。
1.3干預方法
1.3.1加強母乳喂養的宣教 首先要加強母乳喂養的宣教力度,提高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知水平,從認知層面上去改變產婦的行為。醫護人員在產婦待產期就要開始進行妊娠期、哺乳期相關知識的宣教,使產婦及家屬了解母乳喂養的優點,幫助產婦樹立哺乳信心,告知家屬應當鼓勵產婦采用母乳喂養,消除家庭給產婦造成的壓力,合理膳食,促進乳汁分泌。呼吁媒體減少奶粉廣告的虛假宣傳,增加對母乳喂養的宣傳,提高全民認知。
1.3.2指導產婦學習母乳喂養技巧 在分娩后醫護人員應當手把手指導產婦進行母乳喂養,使產婦掌握正確的哺乳方法,鼓勵產婦按需哺乳,指導產婦學會保護乳頭,克服影響母乳喂養的不良因素。對于乳汁分泌不足的產婦,可通過以下幾點方法改善:(1)增加嬰兒的吮吸次數,刺激機體的乳汁分泌;(2)調節膳食,以營養豐富易吸收的食物為主,少食多餐,每日可適當加餐2~3次,鼓勵多喝湯類;(3)確保產婦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保持良好情緒狀態,改善內分泌狀況;(4)按需哺乳,兩側乳房交替喂養,促使乳房能夠不斷的分泌新鮮乳汁。
1.3.3做好產婦的心理指導 產后抑郁是產科常見疾病,也是影響產婦產后心理的主要因素,產婦會因為疲勞、緊張以及初乳分泌較少等因素而出現煩躁、焦慮情緒,甚至懷疑自身不足以分泌足夠的乳汁為嬰兒哺乳,此時醫護人員應當做好產婦的心理指導,開導產婦,讓產婦認識到這種狀態的客觀性,努力去克服,并保持良好心態和休息,幫助產婦樹立哺乳信心,并從家屬方面入手,為產婦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圍。
1.3.4合理控制剖宮產 由于社會因素的影響,產婦選擇剖宮產的概率明顯上升,而剖宮產所需的術前禁食,和手術帶給患者的術后疼痛、精神緊張等因素都會造成產婦對母乳喂養的淡漠,也有文獻指出,自然分娩能夠促進催乳素的分泌,能夠提高產后母乳喂養的質量。因此,加強相關宣教,提高自然分娩率是改善母乳喂養的先決條件之一。
1.4觀察指標
對比干預前后產婦的認知得分,并調查產婦的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將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以非常滿意+滿意統計總體滿意度。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母乳喂養認知
本組756例產婦的平均認知得分為(9.3±1.4)分,產婦對初乳認知、母乳喂養優勢、早吸吮好處、按需哺乳、正確哺乳姿勢、促乳汁分泌方式、母乳保存、乳房脹痛預防、母乳喂養標準、嬰兒大便判斷等認知均存在不足,完全認知率均不足35.0%。見表1。
2.2影響產婦認知的心理因素
在影響產婦認知的心理因素統計方面,擔心乳汁不足無法滿足嬰兒需求、缺乏母乳喂養信心、通過廣告認為配方奶粉營養好占前三位,分別為52.4%、41.3%和25.7%。見表2。
2.3干預前后認知評分比較
干預前產婦的平均認知得分為(9.3±1.4)分,干預后上升為(16.7±1.9)分,顯著高于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護理滿意度調查
本次調查的756例產婦均表示十分需要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宣教,并對護理內容中加入此類宣教表示滿意,總體滿意度99.3%,其中非常滿意443例,滿意308例,一般4例,未做評價1例。4例評價一般的產婦并非因為對宣教內容不滿,而是由于靜脈穿刺、服務態度等因素給予一般評價。
3.討論
3.1產婦的母乳喂養認知情況分析
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知往往影響著她們的喂養行為,認知的缺失必然導致行為的缺失,因此做好產婦母乳喂養調查是十分必要的。在認知渠道上,孕婦主要通過周圍親戚朋友的口頭傳遞了解,其次則是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獲取妊娠期及哺乳期的相關知識,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產婦了解到的哺乳知識往往是片面的,難以取得完整而準確的知識。從本次調查情況來看,所有調查項目中,完全認知率均未達到35.0%以上,而且產婦的平均認知得分僅為(93±1.4)分,處于較低水平,除了常見的初乳認知、哺乳姿勢和促乳汁分泌方式等知識外,絕大多數知識僅是處于有所了解的程度,這說明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知是片面的,缺乏系統性。756例產婦對按需哺乳的認知程度最低,完全認知率僅能達到16.1%,考慮原因主要是由于產婦獲取相關知識的途徑十分有限,有學者的研究指出,產婦的哺乳知識50%以上來自于電視,而其次則是來自于周圍親朋好友的口口相傳,這種缺乏系統性的宣教方式會導致產婦的認知產生偏差,在一些簡單的知識中能夠獲得肯定的答案,但相對復雜的哺乳知識很難覆蓋全面,加上產婦自身的一些錯誤認知,就容易影響哺乳質量。因此針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的健康宣教,提高產婦母乳喂養認知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3.2影響產婦母乳喂養行為的心理因素
從本研究調查情況來看,影響產婦母乳喂養行為的主要心理因素為擔心乳汁不足無法滿足嬰兒需求、缺乏母乳喂養信心、通過廣告認為配方奶粉營養好,分別占52.4%、41.3%和25.7%,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初產婦沒有生育和哺乳經歷,在這方面信心缺乏,越是對嬰兒關心,越是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影響內分泌系統以至于影響乳汁分泌,這提示在護理干預方面,除了要做好相關健康宣教外,還要做好產婦的心理指導工作,使產婦明白心理因素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及時調節自身情緒。此外,部分產婦過于相信某些乳制品廣告,認為母乳不如所謂的營養奶粉營養全面,單純的采取宣教措施甚至會讓產婦出現抗拒心理,此時應當考慮采用多元化的手段消除產婦的偏執心理,逐步改善產婦的認知。
3.3護理干預效果
從本次研究情況來看,產婦的母乳喂養認知評分從干預前的(9.3±1.4)分上升為干預后(16.7±1.9)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用針對性的干預措施能夠有效的改善產婦的認知狀況,并且從滿意度調查來看,所有產婦均希望獲取更多的母乳喂養知識,總體護理滿意度達到99.3%,肯定了此類護理干預的價值。
綜上所述,產婦普遍存在母乳喂養認知不足的現象,應當針對導致產婦母乳喂養不足的因素進行護理干預,全面提高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知,促進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