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生 陳學群


[摘要]目的 探討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錯駘伴牙列缺損的臨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口腔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門診收治的錯駘伴牙列缺損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患者均給予治療前全面系統的檢查,通過x線檢查,口腔檢查患者具體病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觀察組給予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對照組給予單純烤瓷牙修復方式,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間治療效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有效率為95.0%,對照組為8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顯效率為8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錯駘伴牙列缺損效果顯著,有效率和顯著率均較高,值得臨床推薦。
[關鍵詞]牙列缺損;錯駘;口腔正畸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6-203-03
錯駘是指上下頜牙齒正常接觸關系的偏差,長時間錯駘沒有得到糾正或者治療就可能會發生牙列缺損等癥狀。本研究通過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錯駘伴牙列缺損患者80例,探討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門診收治的錯頜伴牙列缺損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25~45歲,平均(35.2±2.8)歲,Angle分類:第1類24例,第Ⅱ類30例,第Ⅲ類26例,前牙缺損30例,后牙缺損36例,前后均缺損14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年齡、性別、病情等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患者、家屬均知情,且同意參與調查。
1.2研究方法
治療前對患者的口腔進行全面的常規檢查,檢查內容包括患者的面形、牙弓形狀、牙區的缺失狀況,現有牙齒的牙周、牙體狀況、覆駘、覆蓋的狀況以及牙軸、中線等情況。以患者的實際病情為依據,并邀請相關科室進行會診;給予患者牙周、牙體等基本治療。實驗組患者在檢查完畢后采用直絲弓矯正患者錯合的牙齒,時間為2~10個月,而后對患者牙齒進行修復,低于18歲的患者采用活動義齒對進行治療,超過18歲的患者采用烤瓷冠橋方式進行修復,時間為3~10個月。對照組患者不進行直絲弓矯正治療,直接進行烤瓷冠橋治療。
1.3研究指標
治療效果評價:顯效:前后牙咬合良好,無松動感,經過x線檢查(見圖1),修復體檢查形態、大小和解剖形態正常。有效:經過矯正和修復,前后牙咬合良好,患者牙具有些許松動,修復體檢查形態、大小和解剖形態正常,功能正常。無效:前后牙咬合不好,經過x線檢查患者嚴重松動,并且修復體形態、大小和解剖異常,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Angle分類標準:(1)第一類:患者上下頜骨、牙弓近、遠中關系正常,正中頜位時,患者第一上恒磨牙的近中頰尖咬合與下第一磨牙的近中頰溝內,有錯位者稱之為第一類錯合。(2)患者下牙弓、下頜在遠中位置,下頜后退四分之一各磨牙或前半個磨牙的距離,稱為輕度遠中錯頜關系,或幅度更大,則稱為完全遠中錯合。(3)下牙弓、下頜在近中位置,下頜前移四分之一各磨牙或前半個磨牙的距離,稱為輕度近中錯合關系,若幅度更大,則稱為完全近中錯合關系。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兩組治療效果顯示,觀察組的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為8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患者客觀指標比較:對照組患者治療后有5例出現牙齒疼痛不適,有4例美觀度不佳病例,觀察組無牙齒疼痛不適病例,有1例美觀度不佳病例,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5.52,P<0.05)。
3.討論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發展,口腔學科的有關治療技術也同樣迅猛的更新,并且人們加強了國內外口腔技術的聯合治療。現在口腔醫學的各種修復材料追求較高的要求,并且要求更加符合患者的狀況和條件。常用的修復方式包括固定義齒、可摘局部義齒、覆蓋義齒、種植義齒等,每種方式有其特定的適應證和優缺點。牙體修復治療前正畸治療主要是結合患者經濟、職業、牙周環境、齲齒、顳下頜關節等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首先患者通過x線片,觀察、測量分析頭顱和牙齒定位等,分析模型、選擇適合個體、合理的矯正方案。
錯頜是指上下頜牙齒正常接觸關系的偏差。正常咬合是每側牙弓內的牙齒一個接一個地并肩接觸排列,形成光滑的曲線,并且上頜前牙覆蓋下頜前牙的上1/3,上頜后牙的頰尖在相應的下頜后牙頰尖的外側。上頜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頰尖咬在下頜第一恒磨牙的頰溝。由于全部上頜牙的外側部分均正常地在下頜牙的外部,唇和頰均不會在上下牙之間,故不會被咬住,下頜牙的舌面所形成的弧比上頜牙所形成的小,故舌被局限于其內,減少了上下牙咬舌的可能性,所有牙齒均與其相對應牙接觸,故強大的咀嚼力(在磨牙區可能大于45kg)被廣泛地分布著,如這種力量僅施于幾個牙齒,則會導致松動。
本研究通過收治80例錯頜伴牙列缺損,對比分析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效果,結果顯示口腔正畸結合修復與單純烤瓷牙修復方式兩組治療效果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有效果率為95.00%,顯效率為80.00%,明顯的高于單純烤瓷牙修復方式,并且治療滿意度明顯提高。分析其可能原因:錯頜前正畸治療,可以將一些反頜、深覆蓋、深覆頜等病理性的駘因素去除,首先可以保護患者的牙周組織和鄰近牙齒的健康等,提高治療的效果等。同時,修復之前正畸治療能夠有效提高義齒修復適用癥,包括患者前牙的缺失、鄰牙出現嚴重的傾斜等問題,如果未予以正畸聯合糾正牙長軸,要達到理想的義齒修復效果的難度就極高。而且,未聯合正畸治療糾正嚴重傾斜牙長軸的患者,這與相關文獻研究結果相似。患者自身的恢復能力、適應能力等隨著年齡增加而降低,同樣影響治療的效果。實際上,修復治療前的設計一般比較簡單,通常在簡單的錯頜治療過程中選取活動矯治器和片段弓階段即可實現矯治的目的,對于那些較為復雜的錯頜畸形,通常是選取直絲弓矯治技術或方絲弓矯治技術進行固定矯正治療,方可實現矯治的目的。
總之,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錯駘伴牙列缺損效果顯著,有效率和顯著率均較高,不僅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而且還具備舒適美觀的特征,具有良好前景,咀嚼速度也顯著提高,治療后沒有出現不適的情況,與其他牙齒修復方法相比,具有顯著優越性,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