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成(浙江省瑞安市東山小學,325200)
跳—動的音符,音樂的夢想一一《技巧:肩肘倒立》課背后的故事
鄭建成
(浙江省瑞安市東山小學,325200)
音樂貫穿全課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會錦上添花,用不好只會畫蛇添足。如何改進音樂,讓音樂更好地服務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讓音樂與體育課堂教學二者有機結合,構成教學信息的高效傳輸和反饋,使體育教學達到最優化的境界,這是課堂中使用音樂時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技巧:肩肘倒立》這堂課在音樂融入之前,就已經根據教材學情設計好了教案,并且進行了磨課。于是筆者對之前拍攝的錄像課(無音樂)的視頻,一邊看一邊分析,掌握課的每一個流程及所需的時間,并一一進行計量;之后根據流程的內容及特點進行音樂素材的合理選擇(見下表)。

《技巧:肩肘倒立》一課音效表
在課堂中,在熱身跑環節筆者選用了學生耳熟能詳的《甩蔥歌》,優美的旋律瞬間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的氛圍。熱身操中利用機器的咔嚓聲與鬧鐘的走動聲代替了單調的口令、信號,體現了音樂節奏對應動作節奏,既形象又生動。而在基本部分中主要采用的是鋼琴曲,這種緩慢的曲調、明快的節奏,能給學生更為直接、更為主動、更為豐富的感受,它所喚起的聯想是從情感激發中自由展開,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肩肘倒立動作的連貫性和節奏感,能幫助學生們克服在肩肘倒立練習中所帶來的種種困難。而在素質練習階段,截取了《boom》里面的一段音樂,包含這么一段歌詞:加油,加油,只要你不放棄,加油,加油,堅持到底……不用教師進行過多的語言講解,學生聽到音樂自然會堅持到底,不言放棄。放松部分選擇了《我是勇敢小兵兵》,其音效輕柔、緩慢、恬靜,同時動作簡單有趣,達到了身心放松的目的。
既然先有教案、教學流程,后有音樂,那么整堂課的教學思路就不會跟著音樂的節奏走。但是,課中融入音樂,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在課前對整堂課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測,并提出解決方法,甚至對用多長時間解決問題等也要考慮周全,就會避免前一環節問題尚未得到解決但由于音樂響起不得不匆忙進入下一環節的現象出現,如此便可做到心中有學生,以生為本。至于哪個點出現音樂,出現音樂的時間多長及輕重音的把握,怎樣用音樂解決這個點存在的問題,調動學生的興趣,事先都已做出預設。如,在直腿肩肘倒立的練習中,預設的問題是出現大部分學生動作不到位或立不起來,需要教師花更多的時間用于指導,這里就有一個用以緩沖的輕音樂,在輕音樂中幫助全體學生糾正共性問題;如果沒有出現事先的預設問題,那樣更好,學生就直接可以在輕音樂中進行自主練習,教師只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如此恰當擇機融入音樂,可發揮其獨有的功能,實實在在為肩肘倒立技術學習服務。
音樂教學法,不但要求教師熟悉教學流程,更要懂得如何利用軟件制作音效。在整個音效的制作過程中,筆者采用軟件“會聲會影x8”進行視頻音頻的制作:首先把之前錄制的錄像課進行無聲化處理,再按音效表將音樂素材一步一步插入課堂中,或無音或輕音或中音等,前后的時間誤差控制在5秒之內,最后生成并導出音頻。因此,在制作的過程中,必須對整節課的流程非常熟練與清晰,即使沒有音樂的提醒,自己也能做到心中有“點”,心中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