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琛(北京師范大學廈門海滄附屬學校,361026)
“2014年全國體育教學課時計劃優秀成果評比活動”獲獎教案摘登 水平二(三年級)《后滾翻成跪撐》教案
李定琛
(北京師范大學廈門海滄附屬學校,361026)
小學水平二(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表現、喜歡交流,注重實踐體驗和自我感受,對新鮮事物好奇,對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內容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但由于此年齡段的學生注意力相對較難集中,且處于發展的敏感期,在體育活動中存在基本活動能力較差、動作不協調等現象。結合學生之前已經學過各種姿勢的滾動,具備完成前滾翻基本技術的能力,學生可通過已有的小組合作經驗及自身活動的能力水平,按照運動要求,指導自身活動,從而掌握后滾翻成跪撐技能的知識與技術方法,從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和靈敏性,使滾翻運動技能得以有效提高。
1.教學策略。通過后滾翻成跪撐的動作圖解,使學生直觀了解所學動作的步驟、動作要領和動作方法,起到精講的作用。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水平,自由選擇適合自已的練習內容,可采用斜坡滾動下的輔助性練習,也可采用平地的完整動作練習,使不同領域的學生都得以提高。運用圓形物體與方形物體的滾動演示,提出問題,突破滾翻團身像個球的重難點。將動作分步驟講解與練習,最后過渡到完整動作練習,使學習內容層層深入、逐步掌握。
2.教學組織策略。通過分組練習,互相觀察,互相幫助,共同提高。通過教師示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同時通過學生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正確的審美觀。為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讓學生有個性發展空間,并通過評價,學習他人,包容他人。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名學生在課堂中都能受益。
3.教學管理策略。教師確定小組長,充分發揮學生骨干的帶頭作用,同時采用幫教的方法,讓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運動能力弱的學生,使課堂教學內容得以順利完成。
教學流程見下圖。
教學流程圖
教學評價表
授課教師:李定琛 指導教師:宋超美 授課學段:(水平二)三年級 人數:44人 課時:2/6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能說出后滾翻成跪撐的簡要動作步驟和動作要領,懂得團身滾動與推手是完成動作的關鍵,體驗成功的樂趣;2.技能目標:通過學習,使85%左右的學生能夠獨立地完成后滾翻跪撐的完整動作,剩下15%左右的學生在教師或同伴的保護與幫助下完成后滾翻跪撐的完整動作,在不斷練習中發展身體的靈敏和協調性,提高滾翻的能力;3.情感目標:增強學生自主合作競爭意識,培養勇敢果斷、友好相處、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教學重點 低頭團身緊、滾動圓滑、推手及時 教學難點 動作協調、連貫順序 教學過程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組織形式及要求開始部分(10′)教學常規1.學生整隊、檢查人數,向教師報告;2.師生相互問好;3.宣布課的內容、目標及要求;4.檢查服裝及安排見習生,提示學生注意學練安全熱身部分1.趣味慢跑2.韻律操(八節):第一節:頭部運動;第二節:肩胸運動;第三節:踢腿運動;第四節:體側運動;第五節:體轉運動;第六節:全身運動;第七節:跳躍運動;第八節:放松運動1.學生整隊、檢查人數、服裝;2.師生問好;3.通過語言情境,導入學習內容;4.提示學生注意學練安全;5.安排見習生1.講解趣味慢跑的要求;帶領全班學生繞場地慢跑;巡視觀察趣味慢跑的情況,適時語言鼓勵,提醒注意練習安全;集中點評趣味慢跑的學習情況;2.教師統一指揮,喊口令帶領學生共同完成八節韻律操;教師語言手勢提示學生將動作做連貫,并鼓勵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1.向教師問好;2.認真聽講,做好心理準備;3.所有學生融入本課,調動學習情緒1.在教師統一帶領下,成二路縱隊,模仿教師動作進行趣味慢跑練習。方法:繞場地,模仿教師動作慢跑(可做吸腿跳、后踢腿跑、側滑步、側交叉步),聽到信號后,每人搶一塊海棉墊,比比看誰的注意力集中;趣味慢跑時注意安全、隊伍整齊、速度均勻;2.全體學生成體操隊形,跟隨音樂節奏,集體練習八節徒手操組織:四列橫隊要求:快、靜、齊,站姿端正組織:先成二路縱隊練習,后成體操隊形。要求:1.跑步速度均勻,注意力高度集中;2.做操跟上節奏
學習提高部分(27′)誘導性練習前后滾動(難點:團身緊,下頜夾緊)動作方法:背對滾動方向跪撐低頭,膝靠胸部,起踵,兩手、兩腳用力推、蹬墊,向后滾動同時兩手抱小腿,盡量團身,使臀、腰、背、肩、頸部依次著墊,當頭的后部觸墊時,立刻兩手壓小腿往回滾,恢復成預備姿勢。在保護與幫助下,斜坡上開始后滾翻成跪撐練習(重點:積極后倒、低頭團身緊,使臀、腰、背、肩、頸部依次著墊、滾動圓滑、推手及時、腳背落墊;難點:動作協調、連貫)動作方法:背朝滾翻方向蹲撐,兩手用力推墊,身體后倒,臀部靠腳跟往,低頭、團身向后滾動,使臀、腰、背、肩、頸、頭依次著墊,當肩部著墊時,迅速屈肘,兩手放在肩上(使手背盡力貼靠肩胛),用力推墊,推起成跪撐保護與幫助下,分層分組練習1.在斜坡上進行后滾翻成跪撐動作練習。2.在平地上進行后滾翻成跪撐動作練習(重點:積極后倒、滾動圓滑、推手及時、腳背落墊。難點:自主選擇,動作協調、連貫)動作方法:背朝滾翻方向蹲撐,兩手用力推墊,體后倒,臀部靠腳跟往下坐,低頭、團身向后滾動,使臀、腰、背、肩、頸、頭部依次著墊,當肩部著墊時,迅速屈肘,兩手放在肩上(使手背盡力貼靠肩胛),用力推墊,推起成跪撐動作。1.出示圖解,講解動作步驟和動作要領;2.教師示范后滾翻成跪撐完整動作;3.運用圓形物體與方形物體的滾動演示,提出問題,突破滾翻團身像個球的重難點;4.講解“團身后倒”的動作方法并示范;在教師統一口令下,集體進行團身后倒練習;5.請1~2名優生進行展示交流感受,其他學生主動評價。1.教會學生進行后滾翻成跪撐動作時的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同時講解如何將海棉墊鋪成斜坡的樣式;保護與幫助方法:蹲或單膝跪在練習者體側,一手托腰,一手托肩,當練習者向后滾動至肩背著地時,一手托肩,一手扶腰,幫助練習者完成動作。保護與幫助的過程中,切忌在練習者肩部著地時用力推練習者臀部;2.示范從斜坡上進行的后滾翻成跪撐的動作方法;3.做完整示范,使學生建立前后左右滾動的視覺定位;指導學生在保護與幫助下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并個別糾錯;4.集中講解普遍存在的錯誤并及時糾錯;5.組織學生繼續進行練習,教師巡視,個別輔差,激勵后進;6.表揚與講評:學生自我推薦,上臺展示與交流,教師引導各組主動互評。1.復述、示范后滾翻成跪撐的動作方法,同時重點強調后倒快、翻掌貼肩、團身緊、滾動圓滑、推手快的動作要領;2.講解分組練習的方法,再次強調練習時的注意事項;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法進行練習;3.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平地上的后滾翻成跪撐動作的完整練習;4.深入觀察和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動作;5.請優秀者勇于擔任“小老師”的角色,積極幫助同學進行練習;6.請優秀學生展示,其他學生認真觀看并說出怎樣做最漂亮;7.總結歸納發言,再次滲透所學動作的重難點,并表揚先進,指出不足。1.認真聆聽教師講解的動作步驟和動作要領;2.觀看教師所示范的后滾翻成跪撐完整動作;3.認真觀看教師示范,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4.跟隨教師口令做輔助性練習;5.認真觀看優生示范,并檢查自己的動作是否正確。1.聆聽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同時觀看教師制作斜坡的方法;2.分組合作學習,按照教師的要求制作斜坡;3.在同伴的保護與幫助下,進行斜坡上的后滾翻成跪撐練習4.認真聽教師的講解,并檢查自己的動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5.各組自主進行斜坡向下做后滾翻成跪撐的練習;6.聆聽教師所指出的易犯錯誤動作,提示學練要注意1.各組嘗試進行完整的后滾翻成跪撐的練習,練習時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法;2.分組合作學習,按照教師講解的方法進行練習;3.在同伴的保護與幫助下,進行斜坡上的后滾翻成跪撐練習;4.大膽嘗試平地上的后滾翻成跪撐的練習;5.及時糾正自己的易犯錯誤動作;6.認真觀看優生示范,并積極評價,同時檢查自己的動作是否正確;各組積極發言,認真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7.共同評議,看到同伴閃光點,找出自己不足。組織:兩名學生一組,輪換練習。要求:1.注意力要集中,反應要快速,動作要到位;2.提示學生注意學練安全。組織:將學生分成六組,互幫互助,輪換練習。要求:1.動作正確;2.合作學習。組織:將學生分成六組,互幫互助,輪換練習。要求:1.按要求學練;2.注意學練安全。素質練習1.“搭建平衡木”;2.“腳高手低”挑戰賽1.教師分別講解“搭建平衡木”和“腳高手低挑戰”素質練習的動作方法,并請優生協助示范;2.前后兩名學生為一組,分別進行“搭建平衡木”和“腳高手低挑戰”素質練習;3.教師巡視,糾正平躺支撐和俯撐支撐時出現的臀部下塌和腰部下塌的錯誤動作;4.宣布勝負,表揚先進,激勵后進,并共同交流成功感受。1.按照教師講解的方法,分組合作學習和練習;2.“搭建平衡木”方法:兩塊折疊海棉墊平行擺放,間距為1m。練習時,練習者頭部和肩部置于一張墊子上,雙腳則置于另一張墊子上,背、臀部懸空,成平躺姿勢(身體保持與地面平行),搭建成平衡木狀,保持該動作10s。3.“腳高手低挑戰賽”方法:兩名學生一組,背向站立于海棉墊兩側。練習開始,練習者成俯撐姿勢,手撐地面,腳搭在折疊的兩塊海棉墊上,成“腳高手低”的俯撐姿勢,比一比,看誰撐的時間長;4.相互評價學習,取長補短。組織:體操隊形,前后二名學生為一組練習。要求:1.注意力集中,且保持正確姿勢;2.上下肢和腹部充分用力;3.自主合作,積極進取,發展體能和身體素質。
整理恢復部分約3分鐘1.整理放松;2.學練總結;3.宣布下次課內容;4.安排值日生1.在音樂伴奏下,教師帶領學生做墊上放松操,調節呼吸,身體放松;2.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心得交流,并作歸納;表揚先進,激勵后進;3.布置課外作業,宣布下次課學習內容,以便預習;4.指定值日生整理場地,收拾器材1.在教師統一帶領下,跟隨音樂做墊上放松操;2.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提高;3.記住教師所布置的課外作業;4.值日生整理場地,收拾器材組織:四列橫隊。要求:動作放松、調節呼吸;共同評價、取長補短預計生理負荷曲線圖練習密度 45%~50%器材 海棉墊40塊、動作圖解1幅、口哨1個運動負荷 平均心率: 145~160次/分課后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后滾翻成跪撐的動作要領。本課,通過在課前提前培訓優生完成動作,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先將動作圖解放在小黑板上,讓學生學練時參考,而后教學時再做糾正指導。這種方式起到了先學后教,并能促使學生動手動腦、自學自練。筆者還采用從斜坡上進行的后滾翻成跪撐動作練習,目的是為了消除學生開始練習時的畏懼心理,降低學習難度,同時為后面學習平地上開始的后滾翻成跪撐這一動作做好準備。在本課練習中,團身緊這一動作重點,有個別學生未能做到,因此,學生練習時出現團身不緊現象,通過標志物夾于腹部反復進行滾動練習之后,能夠較好地改正這一錯誤動作。在教學中,筆者還多次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能主動地、創造性地達到知、情、意、行、能的學習目標,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身心素質得以提高,同時,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學生懂得體育是一種參與性的活動,本課的很多內容是需要合作來完成的,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與合作鍛煉的能力,從而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點評:
李定琛老師的《后滾翻成跪撐》一課,在教材選擇上能根據3年級學生年齡的身心特征進行選擇,并有效考慮學生原有基礎和現在狀態進行教學設計,有的放矢,對學生體能、技能及生活實踐能力的提升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學生加強靈敏協調、果敢自信、友愛互助等身心素質的培養有很大幫助。
在教學目標上,制訂的準確、合理,通過后滾翻成跪撐的完整動作,發展學生身體的靈敏和協調性,從而提高滾翻的運動技能。
在教學策略上,李老師能夠靈活運用觀察法、分解法、示范法、分層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把本課的教學難點逐個簡化,分層剖析,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在練習時容易出現的動作問題。本課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由淺入深,通過使用合作、評價,通過展示法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掌握學習方法,增進學生彼此之間的友誼與信任,提高思考表達能力,體驗從失敗到成功的學習歷程,培養學生自信、互愛、果敢等綜合素質有較明顯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鼓勵與評價也是本節課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本課抓住教材重點團身緊,通過標志物夾于腹部反復進行滾動練習,較好地改正了團身不緊的問題。另外通過教學過程中的鼓勵與教學后的對評、共評、自評等方法,讓學生客觀有效地認識本課教學目標的要求,對比自身表現,提高教學的效果。學生課堂教學評價表的設計也很生動有效,如果能在課上課下將所有學生的評價都記錄下來,將會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成長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組織學生各個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相互保護、互為教師的方法也是符合學生學習知識技能的認知規律,在一個和諧的學習共同體中,學生不僅對本課學習內容掌握得快,同時也會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尋求解決問題途徑,克服困難、自信心等有很大幫助,提高了學習效果,培養了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但是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也有一些地方能夠做得更好,如,教師運用觀察法使學生了解動作要領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讓動作的展示更加直觀,將圖解、小黑板換成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設備,運用微課展示遠比傳統的教具更加直觀,再結合手機、DV的錄像回放功能,可以讓一些典型問題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尋找正確動作的練習方法。在教案中的動作示意圖中沒有跪撐的環節,雖然在單個照片中有一個跪撐的動作,但與前面的動作照片沒有任何連貫感,建議運用正確圖解或照片組合將完整的動作過程準確地表現出來。第三就是對本課的運動量預計:平均心率在145~160次/分,我認為預計的不夠準確,因為在后滾翻教學時,很難讓學生的心率達到160次/分,而且這個心率最高點應該出現在后面的身體素質練習“搭建平衡木”、“腳高手低”挑戰賽當中,即35分鐘左右,“搭建平衡木”僅僅練習10秒,“腳高手低”也是只比一次,所以運動負荷與心率最高點出現時間應該再嚴謹一些。
建議:學生各個練習的時間在表格教案中標出,這樣練習密度的數據來源就清晰了。
以上分析評價謹代表個人意見,不當之處請各位同仁指正,謝謝。
點評人:李玉榮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藝體教研部,150020)
李定琛,廈門市骨干教師。近年來,榮獲全國“十城市”第27屆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研討課比賽一等獎,并榮獲“最佳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