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翠云



[摘要]目的探討溝通障礙的痔瘡患者清潔灌腸插管方法。方法選擇2014年6月~2015年10月本地區講土方言導致溝通障礙的痔瘡需清潔灌腸的患者6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方法插管清潔灌腸;實驗組采用平板電腦宣教聯合手法誘導肛門括約肌松弛,再充分潤滑肛門、肛管直腸插管清潔灌腸,比較兩組患者的肛管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肛門直腸疼痛程度及出血發生率,發放調查問卷調查滿意度。結果實驗組的肛管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滿意度高,肛門直腸疼痛程度及出血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溝通障礙的痔瘡需要灌腸患者中,采用平板電腦宣教聯合手法誘導肛門括約肌松弛,再充分潤滑肛門、肛管直腸插管清潔灌腸,能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及肛管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減輕疼痛的程度及降低出血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溝通障礙;痔瘡;灌腸
痔瘡是由肛門直腸尾部與肛門黏膜靜脈叢產生曲張擴張進而形成一個或多個靜脈團。灌腸是將灌腸液注入直腸,刺激腸蠕動,達到刺激排便、清潔腸道的目的。高慶軍等報道痔瘡是灌腸引起直腸黏膜損傷出血個體因素之一,有學者報道用常規方法對痔瘡患者進行插管灌腸有17.2%患者出現中度疼痛。而我院是粵西邊陲地區的一間綜合性二級甲等教學醫院,有部分講土方言的住院患者,溝通問題一直困擾著醫務人員,尤其對涉及隱私部位痔瘡需要灌腸的患者,由于對治療護理的不理解,灌腸插管的疼痛會使其拒絕灌腸,影響后續治療和檢查。因而尋找一種理想的插管方法,減輕患者直腸肛管的損傷導致的疼痛和出血以提高患者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調查發現,患者出現疼痛的主要原因是插入肛管時肛管對肛門的黏膜摩擦或突出的痔瘡的皮贅嵌入肛管的側孔在送肛管過種程中牽拉皮贅而造成黏膜損傷引起疼痛和出血。為解決上述困難,自2014年6月~2015年10月本研究小組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并征得患者同意后,采用平板電腦宣教聯合手法誘導肛門括約肌松弛,再充分潤滑肛門、肛管、直腸插管清潔灌腸,可以減輕插管的摩擦力,預防皮贅嵌入肛管的側孔,從而提高肛管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降低疼痛的程度及出血的發生率,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婦科需要清潔灌腸講土方言溝通障礙的痔瘡女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均神志清,智力正常,無合并心腦腎等疾病,無灌腸禁忌證,肛門括約肌功能正常的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方法
兩組均按照教科書清潔灌腸的要求準備物品,使本院統一購買的一次性灌腸袋及一次性肛管;潤滑劑為消毒石蠟油;灌腸液為0.2%肥皂液600mL,溫度是39~41℃,灌腸袋液面距肛門40~60cm,兩組患者均取左側臥位。
對照組用常規方法進行清潔灌腸,評估、告知、備物,然后協助患者取左側臥位,臀下墊保護巾,暴露臀部,將灌腸液連接肛管排氣。灌腸液面距肛門40~60cm,石蠟油潤滑肛管前端(3~4cm),將肛管輕輕插入直腸。插人時如遇阻力,可先灌入少量液體,然后輕輕拔出少許肛管,轉動一下再插入,避免腸管曲折或者腸道內糞便阻塞。
實驗組采用平板電腦宣教手法誘導肛門括約肌松弛,再充分潤滑肛門、肛管、直腸插管清潔灌腸。
操作人員的準備所有參與該研究的護理人員均進行技術培訓,培訓如何使用平板電腦宣教,手法誘導的方法及疼痛的評估,考核合格后才能進行該操作。
患者準備:操作護士用平板電腦下載清潔灌腸的視頻及幾十首輕音樂,對清潔灌腸的注意事項加以文字說明,然后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病情、文化程度、合作程度、最喜歡的音樂,從平板電腦內保存的音樂中選出患者自己最喜歡的幾首樂曲,傾聽她們對清潔灌腸擔心的問題及心理動態,評估患者對清潔灌腸的認知程度,然后用平板電腦播放事先已下載好有關清潔灌腸整個過程的視頻,使其對操作過程有簡單的了解,以緩解由知識缺乏引起的恐懼和焦慮。按照視頻的指引,引導患者灌腸前排空大小便。
操作方法:操作前播放事先患者選好的音樂,操作人員輕拍患者的肩部,給予支持和鼓勵,以減輕其緊張情報緒,密切護患關系,取得信任。然后協助患者取左側臥位,臀下墊保護巾,暴露臀部,將灌腸液連接肛管排氣。灌腸液面距肛門40~60cm,石蠟油潤滑肛管前端(7~10cm),在插管前用石蠟油充分潤滑右手食指,再用濕透石蠟油的棉枝在肛門內轉一圈,然后左手分開臀部,暴露肛門,右手拇指中指捏緊肛管,右手食指輕輕按摩肛門外括約肌,感覺肛門外括約肌稍放松,右手食指慢慢放入肛門內,再繼續前進2cm后施以壓力按摩以刺激肛管,引起排便反射,肛門完全松開,快速插入肛管約2.5cm,同時檢查肛管內的情況,是否合并有內痔等,退出手指。開放灌腸袋的止水夾,一邊放灌腸液,一邊將肛管送入到預定的深度,灌腸完畢,拔出肛管,用圖片指引患者5~10min后排便,觀察記錄患者對插管的反應,有無排血便等,采用Pain score疼痛評估量表進行疼痛評分,評估疼痛的程度,出院時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統計滿意度。
1.3評價標準
(1)肛管插管順利,無拔出重插,無中途反復退出再插為插管一次成功。患者因疼痛使插管被迫中斷或暫停則為不成功。(2)疼痛的評價標準:采用Pain score疼痛評估量表進行疼痛評分,0分:無疼痛。2分:有一點疼痛。4分:輕微疼痛。6分:疼痛明顯。8分:疼痛較嚴重。10分:劇烈疼痛。(3)出血情況的判定:肉眼觀察大便有血為出血。(4)發放調查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2.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滿意度、肛管插管效果及出血情況
實驗組患者滿意度、肛管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出血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2兩組患者清潔灌腸疼痛程度比較
實驗組的疼痛評分主要集中在0~2分,對照組的疼痛評分主要集中在4~6分,實驗組患者疼痛的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討論
清潔灌腸是臨床常用的護理操作之一,其是痔瘡患者手術前作為腸道準備的常規工作。有報道對于肛腸疾病的患者,在清潔灌腸插管過程中造成疼痛。由表2~3可見,實驗組患者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肛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出血也少于對照組,主要是由于對照組采用常規法經常發生肛管插入不暢。需反復試插,患者常反應疼痛不適,這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疼痛不適,甚至可造成肛門皮膚及直腸黏膜損傷及出血。楊燕梅研究報道手法誘導肛門括約肌松弛的程度優于單純指導患者松肛。余昌勇等報道對于插管難度大的患者采用直腸指診引導插管,特別是對于直腸極度彎曲、大量干結糞團及直腸新生物患者可最大程度保證插管的安全。痔瘡患者的肛管直腸情況比較復雜,可同時合并內外痔,或同時伴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腫塊。因而插管前詳細了解腸內情況,插管時避開各種“障礙物”才能預防損傷,減輕疼痛。因而實驗組用手指刺激肛管直腸來模擬糞便對其的刺激以產生排便反射,肛門開放得更完全、更徹底,插管時的阻力明顯減少,再結合用石蠟油充分潤滑,大大減少了摩擦力,從而減輕了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一次插管成功率,降低患者的肛管直腸等的損傷及出血機率。
一項操作成功與否與患者的合作程度息息相關,要想患者合作,首先要讓其知道操作目的、方法、配合的動作,殷亞娟等認為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語言溝通障礙導致醫患溝通失敗,易造成患者拒絕診治等?,F代信息技術發展是現代化醫院發展的重要標志,護理工作作為醫院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護理信息化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平板電腦具有功能齊全、屏幕大,顯示效果好,輕便,方便攜帶等特點,實驗組通過平板電腦圖文并茂直觀的展現清潔灌腸全過程給患者觀看,圖片形象、生動,患者通俗易懂,易于接受,明顯提高了患者對清潔灌腸的認知程度,也避免因患者認知不足導致患者拒絕灌腸,延誤病情診治帶來的不良后果。
王奇發現,音樂對神經結構,特別是對大腦皮層有直接影響,樂曲的旋律、速度、音調可使人產生鎮靜安定、輕松愉快的感覺。音樂的自然節律通過心理、生理的途徑調節人的循環系統,使人處于放松狀態。黃春等指出輕音樂具有鎮靜、寧神、催眠的效果,是一種良好的輔助方法,能較大提高患者檢查時的舒適性。事實證明在灌腸過程中通過便攜的平板電腦循環播放患者最喜歡輕音樂消除了其緊張感,確保清潔灌腸順利實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表2~3可見,實驗組能明顯提高患者肛管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減輕疼痛的程度及降低出血的發生率,減輕患者痛苦。
有研究報道,利用平板電腦圖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方式運用到臨床護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宣教效果及滿意度。醫院平板電腦的引入及實施,客觀上在技術上為我們彌補了漏洞,對醫院患者滿意度的提升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同時有效提高了醫療質量保證和護理服務水平。細微護理服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及檢查的成功率。從表2看出實驗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得益于通過平板電腦進行護理干預,讓溝通障礙患者更深刻、形象了解,為患者和護理人員之間建立起一種良好的溝通橋梁,密切了護患關系,讓患者滿意。
實踐證明在溝通障礙的痔瘡需要灌腸患者中,采用平板電腦宣教聯合手法誘導肛門括約肌松弛,再充分潤滑肛門、肛管直腸插管清潔灌腸,能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及肛管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減輕疼痛的程度及降低出血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