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摘 要】《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是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速錄專業的必修課之一,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三個方面討論了《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學改革。筆者認為,《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學改革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設計能力,提高學生應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教學現狀;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改革
《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是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速錄專業的必修課,主要內容是講解Photoshop軟件的使用方法。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獨立處理圖像,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Photoshop是平面設計、圖像處理的一個主流軟件,功能強大,操作方法簡單,廣泛應用于廣告設計、裝潢設計、網頁美工設計、數碼照片處理等領域,深受學生們的喜愛。這門課程看似簡單,但是真正學懂弄通卻并不容易。再加上學生們的起點、興趣和審美能力參差不齊,學習能力、學習方法也各不相同,往往是上課的時候跟著老師照貓畫虎,但單獨操作時卻束手無策,無法獨立完成作品。
《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就業導向性非常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改進,學生從改革實踐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教學效果有了明顯提高。
1 教學現狀
筆者通過對幾所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速錄專業的考察發現,《圖形圖像處理》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教學內容
目前,大多數教師在講授課程時還是注重軟件的使用方法的教學,能夠詳細講解每一個命令和工具,然后舉一些經典的實例讓學生模仿。課堂上學生們能夠按照教師的方法制作作品;但在課堂下,學生卻不能舉一反三,制作不出自己的作品。學生只是學會了軟件的用法,但是卻做不出好的作品。在教學中,教師只是截取了一個片段,學生看不到前因后果,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
1.2 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在課堂上講授命令、工具的用法,學生在記筆記、記步驟,按照老師的步驟亦步亦趨,缺乏互動交流,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受到限制,得不到鍛煉。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不足以吸引學生的眼球,學生無法長時間保持好奇心,多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漸下降,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1.3 評價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也是傳統的,學生學習是被動的,考試也是平時成績和上機考試綜合來評定,缺乏全面性,也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
2 教學內容改革
2.1 明確教學目標
計算機速錄專業的學生需要靈活的運用軟件編輯圖片,制作宣傳頁、海報等宣傳品,這就要求把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作為教學的立足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抓住”學生,這就要求老師把圖片欣賞作為課堂的內容,比如濾鏡特效是Photoshop中最神奇的部分,它能夠創造各種各樣的圖像,把一些原始圖片和處理過的效果展示給學生看,讓他們在驚嘆中體會濾鏡特效的神奇,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1]。
2.2 合理組織教學內容
《圖形圖像處理》課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基礎知識和工具的使用,圖像色彩的處理,路徑的繪制,圖層、通道、濾鏡和文字工具的使用等。將這些教學內容融和到一個個完整的案例中,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比如名片的設計與制作、校園指路牌設計、數碼照片處理、網頁美工設計、院校招生宣傳設計等等,讓學生帶著極大的興趣投入到學習中。
2.3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圖形圖像處理》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需要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加大實踐課時,讓學生自覺地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比如成立興趣小組,讓小組的同學共同合作制作軟件設計界面、網頁界面等,既培養了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又能將實踐能力用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最終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了全面的提高。
3 教學方法改革
3.1 案例教學法
初學Photoshop的學生都對軟件中的菜單和工具感到枯燥無味,這些基礎知識的熟練程度會影響后續內容的講解,如果掌握得不扎實,就會給操作帶來很大問題。所以,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中應多采用案例教學法。比如在魔棒工具的教學中,可以把蝴蝶圖案移動到花叢中,制作出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的景象,同時講解魔棒工具的使用方法。這種基礎知識和實際案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將所學的內容應用到具體的實例操作中,不僅能使學生熟悉和掌握軟件的各種功能,還能促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設計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作品,實踐能力也可得到鍛煉和提升。
3.2 任務驅動法
由于本課程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所以在教學中需要改變傳統的、單一的知識傳授的方法,用開放式的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的講解工具和命令的使用。在每個教學單元中,可布置一些相應的任務。比如在講解數碼照片處理的相關內容時,給學生一些紅眼的照片、偏色的照片、曝光不足的照片等,讓他們自主完成這些任務。由于這些照片就是生活中常見的,他們就會通過各種途徑尋找解決方案。還可讓大家分別講解自己的解決方案,進行比較,互相提出不足,最后由教師將數碼照片的處理方法進行總結。這些任務的設置也是從小到大,從單一到綜合,對于比較復雜的任務,可以分成若干小組來解決,最后通過小組的競爭或方案比較,尋找最佳答案。
這樣的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還可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教學評價的改革
教學評價的改革,可實行全程考核,即采取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的方式,使教學評價更科學、更準確[2]。具體方法是:把學生每次的作品分別編號存放,教師和學生可以對每一個作品給出成績,學生自己也給自己一個成績。教師可以看到學生的姓名和作品名,但是學生只能看到圖像,看不到作者姓名。教師可以知道學生的姓名和給出的分數,而學生只能看到分數,這樣既能實行無記名評分,教師又可以監控有無惡意打分。通過這種做法,既透明了評價過程,又讓同學在比較之間存有一定壓力,進而促進他們更加勤奮地學習。
綜上所述,《圖形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學改革,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合理組織內容,更新教學方法,改變評價方式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軟件的使用,提高學生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常淑鳳,郭領艷.《Photoshop圖像處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9.(23).
[2]張甲秋.“拋錨式”教學魔術在高職“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2(8).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