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 要】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既面臨著挑戰也迎來了機遇,高職英語教師要勇于直面挑戰,抓住機遇,才能迎來高職英語教學開放創新的春天。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英語;教學
【Abstract】Under the “Internet +”background,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is faced with man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teachers,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a new era in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Internet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Teaching
0 引言
21世紀步入信息時代以來,互聯網正以改變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圍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信息化教學改革也已成為高職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前互聯網時代,高職教師發展的重點在于掌握信息技術,學習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來輔助講授、創設技術型的學習環境,毋庸置疑這一系列彰顯技術性的課程改革體現了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符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然而種種教學改革也證明教育是最為保守的行業之一,盡管網絡課程建了一輪又一輪,但現在走進課堂,除了PPT替代了傳統的板書外,占主導地位的還是傳統教學模式,與十幾年前相比并沒有發生實質的變化。現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結合不再單純止于在線課程的開發和教師的教,而是真正實現讓信息技術無縫地“編織”進教學,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全部納入互聯網+環境中來,這一全新的信息化背景為高職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1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的挑戰
高職英語有別于大學本科英語,其教學內容具有行業性、職業性、應用性特征,教學對象的英語水平差異性明顯,在開放的互聯網+背景下,雖然有了豐富充盈的網絡資源,但高職英語教學也面臨諸多挑戰與瓶頸,只有全面透徹的認識到癥結所在,才能對癥下藥,更好的發揮利用網絡優勢,實現互聯網+高職英語教育的無縫對接。
1.1 教師信息化水平欠缺
本世紀進入信息社會以來,信息化一直是教學改革的重心,教學模式也幾經更替,從傳統的黑板+粉筆,到PPT與多媒體運用,再到現在的網絡課程與社交平臺在線交流,信息化對英語教學的滲透力越來越強,對英語教師的計算機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高職英語教師70后、80后居多,他們多數為信息化時代的“移民”,甚至還有部分60后的圈外人,隨著信息化行業日新月異的超速發展,他們在從事教學工作之前所接受的計算機訓練已遠遠不能適應現在的信息化要求,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教學改革要求往往力不從心,因此,提供專業培訓、加強所有高職英語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刻不容緩。
1.2 網絡資源良莠不齊
近年來隨著微課、慕課的興起,網絡課程的數量直線上升,各類英語學習網絡資源琳瑯滿目,各種英語學習軟件和網站也隨處可見,其中雖然有不少精品課程資源,但是由于開發技術、理念和實現方式的不同,導致網絡英語學習資源魚目混雜良莠不齊,而英語基礎較差、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高職生多數不具備大海淘金的本領,不能準確淘出適合自己的優質學習資源。與此同時,高職英語具有獨特的行業性、應用性等特征,但是目前此類面向特定行業的系統化職業英語課程較少。因此,互聯網+背景下網絡英語學習資源雖多但優質的少,符合高職英語特色的優質學習資源更少。
1.3 碎片化學習難見成效
微課也好慕課也罷,當前英語網絡資源多以碎片化形式呈現,一方面,可以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習,但另一方面,學習的碎片化讓學習者專注度下降,學習深度下降。只要有網絡,學生可隨時隨地學習,這種學習時間的碎片化會導致學習者養成懶于思考和知識加工的壞習慣,對于唾手可得的大量碎片化知識和信息一目十行而不加以思考;另外,學生可隨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習,這種學習內容的碎片化會使得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難以建立,從而學習者學習到的都是很多零散的點,而難以加工成為有意義的知識網絡。如此,學習者的學習深度很難保證。
互聯網+給高職英語教學帶來了改革的方向,也讓我們暴露出了自己的短處,知己知彼才能無往不利,只有首先認識自己的不足,發現教改路上的障礙,才能有的放矢開拓出成功的教改之路。
2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的機遇
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化的高速發展一方面給高職英語教學帶來了制約瓶頸,但面對這種挑戰我們高職英語教師該何去何從,是退避三舍還是迎難而上關鍵在于我們自身的觀念。本世紀以來教育教學的信息化改革已初見成效,“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已毋庸置疑,這種影響甚至可能深至骨髓,因此,作為高職英語教學主導者的教師,我們已經避無可避,只能迎難而上主動參與,積極發現利用互聯網+給高職英語教學帶來的更多的機遇。
2.1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差,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如何激發并保持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一直是令高職教師頭疼的問題。當前的高職生均為95后,他們成長于信息時代,是信息時代的“原住民”,他們對網絡的適應能力渾然天成,網絡對他們有不可抵御的誘惑,互聯網+背景下,各種網絡英語學習資源顯然比生硬呆板的書本要有趣得多,即便是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高職生也愿意主動去接觸嘗試網絡學習模式,這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高職英語教師多年來求而不得的,信息化手段輕而易舉的激發了高職生的學習興趣,這對教師組織教學來說是難得的契機。
2.2 混合式教學有利于因材施教
語言學“i+1”理論證明,語言學習者的語言學習目標應該略高于其現有語言水平,這樣的學習才能有所進步,高職學生由于其生源的復雜性,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差異性很明顯,然而傳統課堂同步遞進的一刀切大班教學,無法考慮到受眾學生的差異性,無法保證教學內容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可理解性輸入”,學生學習效果較差?;ヂ摼W+背景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學生多了課前預習及課后補習的渠道,學生可在網絡上自由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水平的學習內容,有利于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有利于教師通過網絡平臺跨越傳統課堂難以逾越的時空物理限制,實現對各水平層次學生的因材施教分級教學。
2.3 翻轉課堂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中心主體作用
互聯網+教育催生出來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完全顛覆了傳統教學流程和課堂教學組織結構,將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一言堂”轉化為“學生為中心”。教學內容的信息傳遞不再通過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來完成,而是由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視頻進行自主學習來獲得,課堂上的時間則全部還給學生,教師僅僅作為組織者來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互動來對所學知識進行吸收內化,這一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從被動的接收者變成主動的實踐者,注重學生的互動和體驗,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這與高職英語教學的應用性特定不謀而合。
相對挑戰來說,“互聯網+”帶給高職英語教學更多的是機遇,高職英語教師應該善于抓住信息化時代的有利契機,成為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引導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并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培養并保持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教學優化,促進高職英語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
3 結語
總之, “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既面臨著挑戰也迎來了機遇,在“互聯網+”的沖擊下,教師和學生的界限不再涇渭分明,作為高職英語教師,我們不能堅守避戰,也不能任由互聯網“肆意妄為”,而必須順應信息化改革趨勢,樹立信息化教育變革的鑒定信念,調整自身定位,從傳統的課堂主導者變為現代課堂的組織者、旁觀者,立足于高職英語教學和高職學生的真正需求,抓住機遇,直面挑戰,結合專業特色,使高職英語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探索出具有時代特色的開放創新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李小龍,張宸瑞,耿斌,郭勇.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MOOCs時代”的探索與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15,272(12):52-57.
[2]孫從眾.慕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的挑戰與機遇——以《基礎英語綜合課程》為例 [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3):112-114.
[責任編輯:王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