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和

【摘 要】分析了當前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教學方式的不足之處,為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提出了場景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和具體的實施細則。為驗證該教學方法的可行性,對本校4年級某班級開展了教學測試,并通過對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追蹤教學效果。良好的結果表明,場景體驗式教學,是提高該課程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在未來該課程的教學中,進行推廣和完善。
【關鍵詞】品德與生活;場景體驗式;課程教學;問卷調查
【Abstract】Thi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moral and life”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put forward the scen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s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details.In order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teaching method,we have carried out a teaching test for a class of grade 4 in our school,and through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teaching effect.Go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ene experiential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to improve the course,which can be popularized and improved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Morality and life;Scene experience;Curriculum teaching;Questionnaire survey
0 引言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核心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以及提升生活中的動手能力等。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常常采用引經據典、故事說明、言傳身教等方式,讓學生明白做人應該具有的良好品德和生活技能。然而,在完成課程學習之后,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許多學生并沒有很好地將所學知識融入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即理論與實際并未很好地結合。造成該問題的原因,在于雖然學生完成了知識的學習,也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但由于學生并沒有對所學知識的實際體驗,所以在知識的融會貫通方面不佳。綜上所述,如果在課程教學中,針對特定的知識點為學生設定場景體驗過程,可以讓學生對所授內容產生一種直觀感悟,繼而達到深入理解良好品德和生活技能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以便更好地以實際行動踐行人生的價值。
1 場景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實施
場景體驗式教學方法,是在教學中針對既定的課程知識點,安排相應的實踐活動或是虛擬場景進行知識點的生活體驗環節。在該課程的教學方法中,主要針對品德教育和生活能力教育設置場景體驗式環節。
1.1 品德教育的場景體驗
品德教育環節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場景體驗滲透于理論知識點教學中,即不能完全脫離理論教學而純粹實施場景體驗。具體的實施方式為:在完成某一知識點的教授后,針對該知識點,設定一場景,讓學生去進行感悟。例如:當完成尊老愛幼的知識點教學后,除故事介紹和道理講述完,可以與一些公共機構(如本市的公交車集團等)進行合作,讓學生分成小組,以5人一組,在公交車上進行1個小時的文明宣傳,號召大家主動給老、弱、抱小孩的乘客讓座等。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既能得到廣大市民的認可,又體驗了學校學習的知識,從品德體驗當中,培養了自己的高尚品格。
1.2 生活能力培養的場景體驗
對于該門課程而言,在涉及到生活能力培養的教學環節中,場景引入應該是必要的環節。具體的實施過程為:針對生活中的一些動手、動腦的小技能教學中,當老師完成演示和指導后,開展一些別開生面的趣味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通過觀察、比較、實驗以及動手等環節,達到提升生活能力,培養良好習慣的目的。以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問題積極思考的能力為例,采取的場景體驗步驟為:(1)教師引用一個實際的生活小案例(比如:家用小產品的制作),進行問題分析、思考以及解決等流程介紹;(2)將學生以4~5人一組進行團隊劃分,開展創意作品大賽;(3)讓學生在制作作品的同時,記錄整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式;(4)學生進行作品展示,并撰寫心得體會。通過該環節的培養,讓學生在生活能力方面養成一個思考和動手的良好習慣,達到提升生活能力的教學目標。
2 教學效果追蹤
場景體驗式教學方法是否適用于小學《品德與生活》的課程教學,以本校4年級某班級50名學生為研究案例,進行教學效果追蹤。教學方法的實施方式為,在理論教學中,針對不同的知識點分別滲透場景體驗環節。試運行的時間為一學期。當該階段的教學過程完成后,對50名學生的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再統計數據,以追蹤教學效果。其中,問卷調查的內容有:(1)你認為孩子在完成課程學習后,思想品德是否有所提升?(2)你認為孩子是否在生活能力方面,較之以前有一定的改善?(3)你認為孩子是否養成了面對問題積極思考的習慣?(4)你對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是否滿意?家長的回答情況,如圖1所示。
從圖1的調查問卷數據來看,認為學生課程學習完成后,思想品德有所提升的家長占86.7%;認為學生的生活能力有所提高的家長占76.3%;認為學生養成了面對問題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的家長占77.2%;對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滿意的家長占78.3%。該結果表明,家長對改革后的課程教學質量整體滿意度較高,如此一來,教學目的基本達到。
3 結論
通過分析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中,場景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細則。得出了教學改革的明確思路。并以上述細則為指導,對本校四年級某班級進行了教學測試,良好的教學效果表明,場景體驗式教學方法,是與本課程的特點相適應的方式,未來的工作中,將進一步完善當前的教學方案,以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陶琳娜.新課程下農村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教學方式的探究[M].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
[2]潘茂春.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勢及不足[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9(9):231-232.
[3]王靜.“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13,(9):18-19.
[4]王旭.《電機與拖動基礎》課程教學研究[J].機電技術,2013,36(4):162-164.
[5]黃堯.淺談體驗式教學在小學品德課中的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0,(10):43,64.
[6]王旭.基于CDIO的《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課程教學研究[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6(4):164,182.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