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來王磊(.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教育局教研室,4000;.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積余實驗學校,4044)
基于教學效益的視角論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
蔣曉來1王磊2
(1.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教育局教研室,214000;2.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積余實驗學校,214044)
課堂教學包括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教”是整個課堂教學的“始”。教材的分析、課的設計、場地器材的選用、師生間的互動、效果的預設與留白等一切教與學的過程,都要通過“教”這個行為來發動與延伸。所以,體育教師教學行為的優化提升是提高教學效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案例1:“2015年無錫市小學體育與健康優秀課評比”中,北塘區湯軍老師執教《50m快速跑》一課,他引入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作為課的引導,在課堂中運用聲情并茂的教態、結合機智激勵的語言、通過張馳有度的調控,把控著學生的情緒與學練態度。
分析:教師的教學態度是反映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是制約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優秀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會尋找教材最佳切入點,課堂中也會用自己個性中的特質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把所教的有限知識賦予無限的活力。在體育課堂中,教師要熱情耐心、精神飽滿,能通過眼神、動作、語言、音調等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到練習中,提高學生練習的質量。
案例2:2015年1月,陳大寧老師在“無錫市足球教材專題研討活動”中執教《腳內側傳球》展示課。足球隊員出身的陳老師標準正確的動作示范、簡潔的技術講解、亂而有序的隊伍調動、忙而有度的練習設計,把一節帶有深刻技術教學印跡的足球課,精彩紛呈地展現出來。整堂課陳老師嫻熟的教學技能為本課吸引學生、教授技術、完成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分析:教學技能是體育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術,充分體現出了教師素質,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有效性。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大致包括:動作示范標準、技術講解精練、隊伍調動有序、紀律控制到位、預設生成應變、情緒調動得體等。
案例3:濱湖區陳依方老師執教的四年級低單杠課榮獲“2015江蘇省小學體育與健康優秀課評比”一等獎。本課圍繞自制鍍鋅水管低單杠25副展開,以“石頭、剪子、布”游戲為依托,執行教學設計方案。本課的教學重點為:直臂懸垂;難點為:身體挺直不屈髖;課以新穎有趣的器具、循序漸進的組織、由易到難的動作、由小到大的練習強度為主體,教學手段豐富,圍繞目標達成的教學意圖與方法清晰有效。
分析:體育教學設計應樹立系統思想,做到體育教育思想目標化,體育教學目標過程化,體育教學過程方法化。毛振明教授曾在研究中指出:要想體育教學有效,教學設計必須要考慮各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遵循教學規律。教材分析透徹,難度選用適當,重難點定位精確,教學內容組成合理,場地器材選用巧妙,教學過程設計流暢,教學步驟有的放矢;在執行時,給預設留有隨時生成的空間。
案例4:“8字跑”如何組織教學?這樣的疑問被無錫市通江小學體育教研組的教學展示活動解答了。2015年5月,該校陳老師上了《彩虹傘與8字跑》一課。課的準備部分:spark練習;課的主教材:“彩虹傘與8字跑”;課的放松與游戲:“駝鳥與彩虹傘”。整節課圍繞著彩虹傘展開教學,如此獨特的教法運用與創新把教學活動推向了高潮,學習效果達到了優秀的級別。
分析:教學方法是開展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不同功能、不同信息傳遞途徑的教與學的方法相互配合,完成教學任務。精彩的體育教學源于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設計和嫻熟運用。
案例5:2015年5月,在北塘區山北中學田徑教材教學研討活動現場,肖華老師執教了一節七年級《上挑式傳接棒》體育課。肖老師通過接力棒的增減、四個圓形小組的自主練習設計,保證了這樣一個低練習密度、低強度教材的練習密度達到了40%以上,跑動距離也達到了人均800m以上。課后研討中,觀摩教師都說不能沒有運動負荷這個靈魂,不然再優秀的教學設計與理念,再優秀的技能與教態也會石沉大海,無處著力。
分析:體育課中運動負荷是教學效益的重要指標。教師要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規律合理安排學生的練習次數、運動強度、練習時間;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臉色、出汗量等判斷所承受的運動負荷的大小。
案例6:在無錫市塔影中學操場上。錢俊威老師上了《肩肘倒立》實踐課。他的評價手段比較豐富。記憶最深的就是生生互評。他請學生們分組,用夾板簡筆畫的形式,記錄組內學生肩肘倒立學練時的靜態形態,并進行互評互助。這樣的評價是課標理念的具體落實,是教師教學行為藝術的實踐與升華。
分析: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體育教學應該更多關注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課堂教學評價就是方便實用的手段之一。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高成效的體育教師能夠給予學生及時、準確的反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