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敏
摘 要: 新形勢下,我國教育部門對高中學校各門學科設計了新的發展規劃,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恰當地滲透環境教育便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本文在結合高中化學教學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從化學課堂教學、化學實驗、課外活動和作業測試四個方面,就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問題展開研究。教師要能在這一時期及時向學生普及綠色化學知識,最終達到幫助學生從思想上提高對環保的重視和增強學生環保意識的目的。
關鍵詞: 高中化學 環境教育 滲透
當前,我國經濟持續保持迅猛的發展態勢,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斷豐富和充實,加之全球氣候逐年變暖,人們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因此,學校將環境教育作為各個學科教學的重點。高中化學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工作者亦將環境教育作為重點研究課題。
一、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當前,我國教育部門特別重視向學生開展環境教育,因此,化學教材編寫組在教材各個部分都設置了大量環境教育素材,這就需要高中化學教師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上課之前認真備課,對教學內容和知識進行深入的挖掘,思考能夠向學生滲透環境教育的化學知識點,將環境教學寓于化學教學之中。另外,處于江蘇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化學教師,更要密切關注社會熱點,熟練掌握日常生產生活中的環境知識。在化學課堂上,教師要融會貫通,巧妙地創設既與環境相關又能夠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知識與環境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蘇教版化學必修2教材中《解決環境問題需要化學科學》這一專題專門向學生介紹“綠色化學”的相關知識。教師應當打開思維,開闊眼界,在課堂上要既有針對性又自然地引入綠色化學思想,將環保知識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這一部分內容的講解,達到帶領學生深刻認識到“綠色化學”對當今時代發展的重要意義的教學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各個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所差異,教材內容亦有較大差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運籌帷幄,搭建能夠恰當地向學生滲透環境教育的平臺。與此同時,高中化學教師在向學生開展環境教育的過程中,要始終貫徹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先進理念,引導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實現和諧發展的重要意義,確保中學生可以擁有良好的生存、生活環境。
二、化學實驗中強化環境教育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與語數外等理論性較強的學科不同,化學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它將實驗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化學實驗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廢渣、廢氣和廢液等,俗稱“三廢”。若無法對“三廢”進行環保處理,而是直接將其排放或丟棄,極其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基于這一認識,高中化學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進行規范化的實驗操作,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廢棄的化學藥品殘留的重視,在帶領學生做完相關實驗之后,要及時指導學生對其進行綜合的環保處理。例如,“常見的物質檢驗”這一實驗涉及眾多具體的小實驗,具體表現為“溶液中的銨根離子的檢驗”、“溶液中的氯離子的檢驗”、“溶液中的鉀離子、鈉離子等的檢驗”,這些小實驗會使用到氯化銨溶液、硫酸銨溶液、硝酸銀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等眾多藥品。教師應當在學生進行實驗之前,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地利用試管、酒精燈和燒杯等儀器對這些藥品進行取量、轉移、加熱和過濾等操作,要嚴格按照操作步驟規范有序地進行操作,減少不必要的污染產生。再如帶領學生進行關于燃燒實驗的過程中,對于實驗用剩的化學燃料,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將其收集在一起,方便下次實驗的時候使用。在進行測試溶液酸堿度實驗的過程中,對于使用過的廢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每個廢液具有的不同特征對其進行分類,進而對其進行有效的處理。通過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關于化學知識的積極引導和教育,以及對“三廢”的正確處理,能夠促進學生對化學內容的吸收和掌握,更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三、課外活動中拓展環境教育
要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高中化學教師不能只將目光局限于課堂上,還應該充分發揮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等載體的積極作用,將高中化學教材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為學生開設環保講座、帶領學生進行關于環保問題的問卷調查和公益活動等具體方式向學生滲透環保教育。與此同時,教師要增強學生愛護環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鼓勵學生,保護環境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參與地方環境與發展問題相關的活動。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內容的過程中,主要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了解天然水當中的雜質及城市自來水的獲取過程。首先,教師要利用PPT和環保講座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天然水和自來水的知識鋪墊,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采集水資源樣本,并對樣本進行水質實驗和分析,進而得出相關實驗結論。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一味追求發展經濟,不惜犧牲環境,使我國大部分區域的水資源水質日益惡化,長期發展下去,人們的生活用水將受到極大影響。通過課外活動,學生可以切實感受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若不及時對居民進行潤物細無聲和深入人心的環境知識普及與環境保護教育,空氣質量和水質將進一步惡化,人們的居住環境將受到嚴重影響。高中化學教師將調查研究作為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有效途徑,既可以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認知度和學習自主性,更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以外的化學環境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環保意識。
四、作業測試中體現環境教育
新形勢下,我國教育部門提出要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高考試卷不再將出題范圍局限于課本,而涉及社會現實的方方面面。由于近年來我國環境質量日益惡化,其理所當然地成為出題者的出題重點。在此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高效利用課后習題及練習冊中的習題,通過習題提高學生對綠色化學思想的認識,指導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在一起。與此同時,化學教師可以采取自己設計化學習題的形式,在設計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將環保常識與化學知識融會貫通,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例如,高中化學教師可以設計“酸雨形成的緣由、危害和治理”、“汽車尾氣的危害和治理”等方面的習題,利用這些習題對學生進行綠色化學思想的教育和引導,提高學生對建設綠色中國的認識。此外,化學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后多閱讀環保讀本,從而為掌握更多的綠色化學知識奠定一定的基礎,有利于高中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踐行化學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通過一系列教學手段和措施,高中化學教師要向學生展示化學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環境的各個層次,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要利用已學的化學知識為改善身邊的環境做努力,從而達到增強環境教育的教育功能的教學目的。
五、結論與展望
新形勢下,各級學校的素質教育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基于相關部門對環境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我國高中化學教學必然會朝著綠色化學方向發展。高中化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滲透環保教育,對于素質教育的開展有著重要意義。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過程中會遇到一系列問題和挑戰。對此,相關教育部門、學校及教師要提高重視,嚴肅對待。期待在未來的幾年內,我國所有高中化學教育工作者都能夠認真學習綠色化學知識,在教學工作中踐行綠色化學理念,引導學生關注環保問題,把每一位學生都培養成極具社會責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