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還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遍喿x教學必須把自主閱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
一、個性化閱讀的含義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異、程度差異和需求差異,鼓勵和允許他們選擇相應的閱讀內容、方式、方法及學習伙伴,讓不同的學生在閱讀文本、走近文本的過程中體現(xiàn)個人的特性,呈現(xiàn)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式、思維、體驗、感悟、見解、朗讀等,盡可能地促進受教育者的體能、智能、活動能力、道德品質、情感意志等素質自主、和諧、能動地發(fā)展。
二、現(xiàn)行教學存在的問題
1.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F(xiàn)在的語文課堂“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自主讀書的時間,一節(jié)課40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卻不到5分鐘,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不公如雁掠過,且又“雁過無痕”。
2.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課堂上大多是甲生讀了乙生讀,男同學讀了女同學讀,看似熱熱鬧鬧,這種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著為讀而讀,學生沒有明確的閱讀目的,有口無心地“念著經(jīng)”。
3.朗讀的面窄。不管是檢查性的朗讀還是講析、答問之余的所謂感情朗讀,教師往往盯住幾個尖子,大部分學生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聽眾者。
4.朗讀指導機械匱乏。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機械、生硬,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余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把xxx語氣讀出來”,諸如此類隔靴搔癢的引導,導致朗讀不能熔“導”、“練”于一爐,不能融理解、感悟于一體。
三、閱讀教學應有的策略
1.引導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在閱讀中教師要善于營造有利于閱讀主體情緒化的氣氛,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評價,糾正、加深初步閱讀的成果。
2.創(chuàng)設個性化閱讀的條件和氛圍。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給足學生交流的時間,大膽調動學生的課堂交流積極性,讓他們成為自覺主動的行為者,而不是教師活動的追隨者。引導學生考慮的不是教師要我們做什么、怎么做,而是我們需要做什么、應該怎么做。讓學生充分地發(fā)表帶有個人認識和個人情感的理解、體會和獨到見解,積極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習語言,發(fā)展語言;培養(yǎng)思維,發(fā)展個性。
3.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英國教育家洛克說:“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的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多彩。”因為每一位學生的理解都與他原有的知識水平、認識能力、生活經(jīng)驗和閱讀習慣等有關,所以產(chǎn)生的感悟必然會有所不同。要想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彰顯個性的風采。因此,教學時,應通過小組的合作與交流,讓每位學生都有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再者,教師要引入“容錯”的評價理念,能適度容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差錯,讓他們在讀的過程中毫無顧忌地發(fā)表意見,師生間就會有認識上的溝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在獨特體驗被充分尊重的情況下,學生會飽嘗個性思想被肯定的快樂,從而充分調動自主意識,張揚個性。
4.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古人云:“學貴有疑?!薄靶∫蓜t小進,大疑則大進。”“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惫膭顚W生要有批判意識的閱讀觀。要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有所創(chuàng)新,有獨到的體驗,學會批判地接受別人的觀點。甚至敢于批判課文的內容和觀點,陳述自己的理由。特別是對敢于批判教師錯誤觀點的同學應大加贊許。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要時刻注意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勇于質疑,不迷信閱讀文本和教師,展開討論,多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這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才有質的提高。
5.引導學生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個性化閱讀是建立在學生大量閱讀基礎上的。教師要千方百計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課外,引向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加大課外閱讀量,鼓勵學生讀有益的書籍、報紙雜志,鼓勵學生在網(wǎng)上閱讀,這樣學生從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學生在閱讀的原野上,個性的花蕾會綻滿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