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毅
(蘇州市華夏口腔醫院 江蘇 蘇州 215002)
牙列缺損治療中口腔種植修復與常規修復的應用效果分析
吳 毅
(蘇州市華夏口腔醫院 江蘇 蘇州 215002)
目的:研究分析牙列缺損治療中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的應用效果。方法:以入院就診治療的先后順序選擇100例牙列缺損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將其劃分成兩組,即常規組和治療組,兩組人數相等,均是50例,來醫院接受治療時間2014年2月-2015年3月,常規組患者采取常規修復進行治療,治療組患者采取口腔種植修復,對兩組臨床治療效和治療后滿意情況進行統計,同時施予對比分析。結果:經治療,治療組所獲有效率(94.0%)和常規組進行比較,明顯要高,將數據錄入到軟件中進行統計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咀嚼功能、美觀、固位、舒適度以及語言功能滿意度評分相對于常規組相而言,均明顯要高,兩組指標通過處理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牙列缺損患者應用口腔種植修復進行治療,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還可提高病人滿意度,所獲效果比采用常規修復治療所獲效果要好,在臨床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優先采用該治療法進行治療,以保證治療效果。
常規;牙列缺損;口腔;種植;修復
牙列缺損是指部分牙齒缺失造成恒牙牙列不完整,缺失牙的位置以及數量的不同,所產生的影響以及程度也相應的有所不同,牙列缺損不僅會使病人咀嚼功能和輔助發音功能受到影響,還有很可能影響病人口頜系統健康[1-3]。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種植修復技術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臨床實踐與報道研究均表明,在牙列缺損臨床治療中口腔種植修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4]。為探討分析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治療牙列缺損的效果,本研究于2014年2月-2015年3月來院進行治療的牙列缺損患者中抽取了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成了例數均一樣的常規組和治療組,分別采用了常規修復和口腔種植修復治療,下面將具體報告情況進行報道。
本研究選取病例總數為100例,時間2014年2月-2015年3月,研究對象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滿足牙列缺損診斷標準;符合口腔種植修復治療要求;所有患者和其家屬都了解并知曉本次試驗的目的以及意義,患者愿意成為本研究受試對象,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伴有心臟病、甲亢、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疾病患者;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和有腎病患者;既往有嚴重吸煙史患者;近段時間實施過正畸治療或者調合處理患者;缺失完整且全面的臨床資料患者;中途退出研究和隨訪失聯患者。以入院就診治療先后順序,根據治療法的不同將100例患者分為常規組和治療組兩組,每組均有 50例患者。常規組中男性和女性病患人數分別為29例、21例,年齡在26-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03 ±2.04歲;導致牙列缺損的原因如下:根尖周病變、齲病導致牙體硬組織缺損所致缺損有19例,牙周病造成牙齒松動或者脫落所致缺損有11例,外傷脫落所致缺損有10例,剩余10例為其它原因。治療組有31例患者是男性,有19例患者是女性,其年齡區間范圍在25-66歲以內,平均年齡為 41.06±2.01歲;導致牙列缺損的原因如下:根尖周病變、齲病導致牙體硬組織受損所致缺損有 18例,牙周病造成牙齒松動或者脫落所致缺損有12例,外傷脫落所致缺損有11例,剩余9例為其它原因。常規組和治療組患者在牙列缺損原因分布、男女比例組成以及平均年齡等方面通過比較檢驗,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研究結果之間有較好的比較性。
常規組患者采取常規修復法進行治療,首先按照常規要求對病人口腔和周圍皮膚消毒,接著以無菌原則常規鋪巾,利用碧蘭麻進行局麻,清除患牙殘留,囑病人治療后3個月到院復診。拔牙窩基本愈合后根據常規流程進行備牙,基于患牙情況做模型,制作修復體指導其佩戴。治療組患者采取口腔種植修復,根據外科治療流程和要求,常規消毒病人口腔以及周圍皮膚,利用碧蘭麻實施麻醉在牙槽嵴項位置做切口,翻瓣讓牙槽骨得以充分暴露,待準確定位以后實施先鋒鉆向導,結合之前所明確的直徑以及深度實施擴孔鉆。如果是D1或D2類骨質,可進行攻絲,頸部成形后植入種植體,并封閉螺絲,或安放相應的愈合基臺,完成后對軟組織進行縫合,手術結束后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并用漱口液進行漱口,7天后根據愈合情況拆線。植入種植體大約3-6月實施種植義齒修復。修復前仔細檢查種植體是否出現松動,借助X線片檢查種植體附近有無透射區,檢查疼痛情況,如果沒有以上指征,可實施種植體上部結構修復。結合種植體合齦距離、植入方向、類型、規格以及牙合關系等選擇合適的基臺和冠修復,按照種植修復治療要求進行操作。
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后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滿意度評價指標包括有語言功能、咀嚼功能、美觀度、固位功能以及舒適度,各指標均采用100分制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滿意程度也就越高。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1)通過治療,患者牙列缺損基本修復,外觀和正常牙齒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同時牙齒咀嚼功能基本恢復正常表示顯效;2)通過治療,牙列缺損修復效果好,同時外觀和正常牙之間沒有太大區別表示有效。3)治療后,患者牙列缺損情況未發生顯著變化,且外觀和正常牙相比較存在較大差異,另外咀嚼功能未恢復到正常水平,存在顯著不是表示無效。
用專業統計學軟件處理和分析本組試驗所有數據,軟件類型SPSS20.0。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同時以t予以比較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以x2比較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2年的隨訪,常規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6.0%,把數據均輸入到專業軟件中實施統計和比較,通過檢驗分析,治療組總有效率較常規組明顯要高,兩組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常規組和治療組患者治療效果統計比較[n(%)]
常規組與治療組患者治療后滿意度統計結果見表2,表2中數據通過比較分析,存在顯著性差異,治療組患者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適度、固位功能以及美觀度滿意度評分均比常規組高,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常規組和治療組患者治療后滿意度對比()(分)

表2 常規組和治療組患者治療后滿意度對比()(分)
注:#代表和常規組進行比較,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分組 語言功能 咀嚼功能 固位功能 美觀度 舒適度常規組 72.11±2.3 70.22±3.2 70.01±2.3 70.14±3.1 71.24±2.39治療組 89.12±3.2# 90.31±2.3# 89.04±3.5# 90.32±2.17# 90.21±3.27#
導致牙列缺損的病因有齲病、牙槽骨發育障礙、牙周病、頜骨疾患、根尖周病、牙槽骨外傷以及頜骨外傷等,目前常見原因為齲病以及牙周病。牙列缺損所產生的影響如下:1)咀嚼功能減退和發音功能障礙,部分天然牙缺失可影響患者咀嚼功能,其影響程度和缺牙數量、位置以及時間相關,如果是前牙缺失則會使切割食物功能受到影響。前牙缺失對于發音功能影響特別大。2)影響牙周組織和美觀:缺失牙還可能造成鄰牙尖接觸點喪失,導致食物嵌塞而引起牙齦炎或者牙周炎。前牙缺失會喪失對唇部的支持,導致唇部內陷,繼而使美觀受影響。另外,如果牙缺失長時間未得到修復,還會引起顳下頜關節病變,影響日常生活質量。為使牙列缺損所致咀嚼功能、美觀以及健康損害能夠盡快恢復,在臨床中以往多采取固定或者可摘除局部義齒法進行治療,以此恢復缺失牙生理功能與解剖形態[5]。上述兩種治療法中固定義齒通常適合在缺失牙數量不是很多,且缺失牙間隙鄰近牙牙周健康的條件下使用,如果缺失牙數量比較多,或者鄰牙牙周健康性較差,通常情況下不建議采用固定義齒治療。若牙缺失長時間沒有得到及時且合理的修復,很容易使周圍缺隙牙慢慢地向缺失牙傾斜以及移位,另外對合牙齒由于沒有咬合接觸故容易伸長,繼而引起各種病變,比如咬合干擾、牙周組織病變以及食物嵌塞等。除此之外,一側牙缺失還容易出現偏側咀嚼現象,長時間下去容易使面部左右對稱發生變化,使面部美觀性受影響。大部分后牙缺失可造成咬合關系發生紊亂,此時正常后牙咬合關系失去,或者垂直距離下降等,均能引起顳下頜關節病變,嚴重時還會影響到病人口頜系統健康和全身系統健康。
現如今,種植義齒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且其應用于口腔疾病所獲良好效果也得到認可,目前已經成為治療牙列缺損的常用方式之一。相對于以往固定以及活動局部義齒,種植修復可取得更為理想的生理功能、美觀效果以及咬合功能,同時對附近牙齒不會產生影響以及損傷,故如果條件允許,可優先采用種植修復治療。另外也有研究報道發現,若直接于缺隙位置實施種植修復,很容易引起鄰間隙接觸不良、咬合功能恢復不理想或者食物嵌塞等一系列問題,若病情加重,還可引起牙周病或者牙體牙髓病等疾病,影響治療效果,使種植冠修復固位能力下降。在臨床中選擇牙列缺損修復方法時,需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比如缺失牙位置、缺損程度、病人全身加健康情況、缺失牙數量等,不僅要獲得理想的恢復功能,同時還要保護好牙槽嵴和剩余牙的健康。
周培剛等學者曾就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的美學效果以及治療效果進行了觀察分析,研究報道現實,種植修復牙列缺損后,種植成功率可達100%,病人菌斑附著和牙石指數都在1級及以上,效果滿意且療效確切[6]。基于以往相關文獻研究報道成果,結合臨床實踐,本文就牙列缺損治療中常規修復和口腔種植修復治療的效果進行了統計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和采取常規修復的常規予以比較,采取口腔種植修復的治療組,所獲總有效率明顯要高,能夠達到94.0%;同時治療后患者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適度、固位功能以及美觀滿意度評分明顯要高,兩組數據通過統計學軟件的比較檢驗可知,所存差異顯著,均P<0.05。
綜上可知,在牙列缺損的臨床治療中,和常規修復治療比較,口腔種植修復可在最大程度上將健康牙齒保存,其義齒美觀、衛生、逼真且穩定,有利于病人咀嚼功能的改善,提高治療效果和病人滿意度,可行性強,在臨床中除了有應用價值以外,還值得積極推廣。另外,由于本研究所選病例人數比較少,且研究時間也比較短,為進一步提高牙列缺損治療效果,明確更加理想的治療方案,今后還需進一步加大樣品量和延長研究時間,從多學科出發,研究分析多學科聯合應用治療牙列缺損的效果。
[1]謝煜庭,喬志萍.不同材料支架式可摘局部義齒修復牙列缺損:義齒就位率與生物相容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16):2593-2597
[2]刀俊峰,章錦才,宋光保等.牙列缺損患者種植術前的焦慮水平對術后疼痛感受的影響[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4,36(4):528-531.
[3]吳德宏,王娟,劉晶等.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或缺失40例臨床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12):1240-1241.
[4]周培剛,費學東,陳悅等.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的美學觀察和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27):5646-5647.
[5]劉懷勤,徐揚,孫香等.人工種植牙在牙列缺損和修復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美容醫學,2014,23(19):1633-1635.
[6]彭佳美,陶江豐,許建軍等.種植義齒聯合正畸治療修復頜齦距離過小牙列缺損[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3,23(6):44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