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愛華
摘 要: 本文就年輕教師課堂不良情緒的種類及其表現進行總結分析,并嘗試對年輕教師課堂情緒的自我調適提出建議。
關鍵詞: 年輕教師 不良情緒 影響 調適
紐約飯店員工守則里有這樣一句:“When you come to hotel,please lock your emotion at home.”即當你來飯店工作時,請將你的情緒鎖在家里。事實上,這句話也可告誡教師,不要把不良情緒帶進教室。
年輕教師剛進入社會,學生到教師的角色需要轉換,教學業務還不熟悉,閱歷少,經驗不足,環境適應需要時間,這些種種都決定了年輕教師更情緒化,情緒控制能力不強。我就年輕教師的課堂不良情緒表現及其情緒調適談談幾點想法。
一、年輕教師課堂不良情緒的表現
1.憤怒。
巴勃里說:即使是最可尊敬的人,也會受憤怒的奴役和凌辱。在學生不能按質按量完成作業時;教師正在授課學生故意擾亂課堂秩序時;又或是教師正在講授某個重要知識點,學生卻故意岔到其他內容時。遇到這些情況,年輕教師還不能坦然面對,做不到以寬容之心面對學生的過錯,因而容易勃然大怒,血壓升高,或怒斥學生,或怒火中燒不發言語。
2.緊張。
莎士比亞說:人若神經緊張,說東道西,就會猶豫不定,反把事情耽誤了。年輕教師常有緊張的情緒,例如在公開課時,年輕教師面對臺下的聽課老師想要證明自己,反而更容易緊張,臉紅心跳加速,有的會因此忘記講授某個知識點,或者板書和多媒體不能自然切換,有的甚至會講話結巴,動作僵硬,反應遲鈍,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3.煩悶。
年輕教師心情煩悶,可能源于教學業務不熟練,還要面對戀愛感情問題、結婚買房問題等;年輕女教師可能正面臨著家庭婆媳矛盾,家庭與工作沖突的矛盾等。在課堂上,對重難點知識的講授與突破沒有耐心,做不到循循善誘心安勿躁,學生表現出疑惑未知時,也靜不下心來答疑解惑。
4.懈怠。
業精于勤,荒于嬉。有的年輕教師在二輪教學時或是同一個內容幾個班級重復教學時,往往過于自信,不再認真備課,一個教案走天下,忽略了教材的改變、課程標準的改變和班情學情的改變。部分年輕老師在沒人聽課時,精神松懈,狀態散漫,授課條理不清,沒有激情,甚至出現“放羊課”、“吹牛課”。
5.焦慮。
年輕教師剛走上講臺,對教學工作懷有極大熱情,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知識,學有所獲。然而卻事與愿違,總有部分學生對學習有厭倦感,這些學生常成為年輕教師的擔心焦慮對象。另外,部分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頻繁的考試和排名,加之部分家長的社會宣傳,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也造成了年輕教師的焦慮情緒。
6.疲勞。
年輕教師剛接手教學工作,備課任務非常重,還要聽課學習,做題改作業。若自身身體素質差,極容易產生疲勞感,表現在課堂上多為聲音小,不愿意下講臺、寫板書,疲于應付師生互動等。
7.過于興奮、激動。
一節好課,需要教師授課時帶點興奮和激動。然而,年輕教師有時不能把握好尺度,課堂上過于興奮與激動,會得意忘形,只專注自己的表演,而忽視了學生。
8.動機不足。
部分年輕教師缺乏“內在需要”:對教育教學工作熱情不高,缺乏教育理想,只是把教師看做一份工作;部分年輕教師過于在意“外在誘因”,一些年輕教師發現職稱評定無望,尤其初高中年輕教師工作辛苦,然而收入與付出不對等,感到灰心失望。這些主、客觀因素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年輕教師缺乏工作的熱情,不追求教學水平和自身素養的提高。
9.冷漠。
鑒于學生心理比較脆弱,部分年輕教師尤其非班主任,在教學管理工作上常表現為責任心不足,面對問題學生、異常情況時產生“鴕鳥心理”,更多地選擇不管不問不參與。
二、年輕教師課堂不良情緒的影響
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通過大量實驗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言語行為只占學生獲得的信息總效果的38%,非言語行為則占信息總效果的62%。情緒作為課堂教學中非言語行為的重要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上課的學習效率。另外,教師課堂上的不良情緒反應會傳染給學生,成為學生的不好示范,非常不利于學生積極情緒的培養。
我國中醫有這樣的說法:怒傷肝,思傷脾、恐傷腎。年輕教師如果長期帶有不良情緒,身體各器官功能就會發生紊亂,嚴重損害身體健康。處于不良情緒下的年輕教師,其工作效率、工作質量會大打折扣。另外,年輕教師帶有不良情緒難以和學生、同事和諧相處,人際關系處理不好會進一步加劇年輕教師的不良情緒,造成惡性循環的結果。
三、年輕教師課堂不良情緒的調適
1.冷靜對待來自學生的負性刺激。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來自學生的負性刺激時,年輕教師要多做深呼吸,學會冷靜處理,在一些激烈情況下要保持沉默,不要激化矛盾。另外,年輕教師遇到特殊情況時不要急于做出判斷,因為單方面的信息容易造成錯誤的理解,導致事情不易妥善解決。最后,年輕教師要學會在短時間內理清思路,不要在思維混亂不清晰的情況下,下意識地處理問題。
2.換個角度看問題,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的過錯與不足。
雨果說:思想可以使天堂變成地獄,也可以使地獄變成天堂。換個角度看問題,寬容學生就是寬容自己。要明白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多看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都做得好。
3.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發泄有效途徑。
工作、生活、人際關系等常會給年輕教師帶來一些負性情緒,這些垃圾情緒要及時發泄出去,不要積壓在心里,否則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心理健康,產生心理疾病。傾訴是宣泄情緒的很好方式,年輕教師可以向親人、朋友傾訴自己的煩惱和痛苦,這樣分擔的情緒就成了減半的情緒。每個年輕教師要找到適合的有效途徑,將不良情緒一掃光,不做負性情緒垃圾站。
4.塑造積極樂觀的情緒與心態。
生命的本質在于追求快樂,年輕教師要嘗試把注意力放在積極樂觀的事情上,發現生活的美好。做每件事不要只追求結果,要學會體會過程。年輕教師在生活中可以多閱讀書籍,沉淀浮躁的心靈;可以通過旅行、聽音樂,愉悅心情;還可以多聽一些相關講座,學會自我管理情緒,積極塑造陽光的心態,從而遠離不良情緒的困擾。
參考文獻:
[1]齊紅.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思想問題及對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
[2]劉迎春.教師情緒表達規則芻議[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
[3]曾少云.淺談教師情緒管理[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5.
[4]李森,鐘巧平.論教師教學情緒與課堂有效性[J].當代教師教育,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