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動結式“打V2”的受事前置現象分析

2016-10-14 03:44:01婷,崔
東疆學刊 2016年2期
關鍵詞:語義動作

崔 婷,崔 健

?

動結式“打V2”的受事前置現象分析

崔婷1,崔健2

對于動結式“打V2”的受事前置現象討論的最多的是“打開”和“打碎”。通過對“打開”和“打碎”以及其它動結式“打V2”的受事別置現象在句法形式、事件性特征及語義上的不同表現的分析,我們可以重新認識它們的受事前置現象及其原因。

動結式“打V2”;受事前置;打開;打碎

本文以動結式(以下記作“V1V2”)中的動詞V1“打”作為常量,考察動結式“打V2”的受事前置現象。*這里說的受事前置現象指作格語言當中的作格化的現象。漢語不是作格語言,但是存在作格現象,如漢語的光桿動詞“開”的作格現象。我們在這里不把這種現象稱為作格現象,而把它稱為受事前置現象,把它歸為一種語序的問題。但是漢語在這種語序問題上缺少理論的準備,如相對于動賓結構的賓動結構,我們應該如何稱呼?漢語有受事主語這種叫法,但是受事主語中的受事該如何作出定義等問題,我們將在別的論文中另行討論。動結式“打V2”的受事前置現象中涉及最多的例子是“打開”和“打碎”。與其它的語言不同,在漢語的表現形式當中,我們并不能觀察到兩者導致受事前置的原因,如“門打開了”、“花瓶打碎了”。兩者都同樣是受事主語句的形式,但是兩者在句法特征上有截然不同的表現,這也導致它們受事前置的原因也截然不同。那么,除了“打開”和“打碎”, 動結式“打V2”還有哪些受事前置的現象值得我們關注,這些受事前置現象又有什么特點?本文將通過實際語料的考察,分析漢語里動結式“打V2”的受事前置現象的具體類型,并對其背后的動因進行探討。

一、確定動結式的依據

為什么選擇了“打V2”這個動結式呢?在這里不得不提及選擇動結式“打V2”的依據。本文之所以采取這樣的策略,原因在于考慮到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動詞“打”作為常用動詞,它在現代漢語里語義虛實結合。在相關研究當中經常討論的動結式“打碎花瓶”、“打開門窗”中動詞V1“打”的意義已經虛化,接近形式動詞,只剩下“施加某種外力使花瓶碎”、“施加某種外力使門窗開”的語義,至于施加何種外力無從知道。此時的動詞“打”不表示任何具體的動作內容,但是表示一種動作或外力的“打”仍然被保留,只表示有某種外力在作用。

第二,就動結式“打V2”的研究而言,目前學界關注較多或者說研究較多的是少數的個案,即在關于“打V2”的動結式研究中,除了“打碎”“打開”等,“打V2”的其它用法卻并沒有得到更多的涉及,而實際上即使是“打V2”內部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我們覺得,考察“打V2”所出現的句法環境,從實際語料中歸納它的論元結構和表達特點,也許可以尋繹出它所以造成種種自身句式特點的動因。

基于以上兩個方面,我們決定以動詞“打”為動結式的述語動詞,來具體考察影響受事論元句法配置的制約因素。

二、動結式“打V2”中“打”的背景化功能

呂叔湘(1987)通過對動結式“打勝”和“打敗”的考察,指出了漢語中存在作格現象。[1](1~5)基于這種現象,黃正德(1990)進一步分析了漢語中類似像“打勝”和“打敗”的受格和作格的對立是廣泛存在的。[2](39~59)

在相關研究當中“打碎”(“打破”)、“打開”被稱為作格類動結式,這實際上就是本文所討論的受事前置現象。這些動結式的最突出特點是動詞“打”的意義虛化,接近形式動詞。例如:

(1)a 他打開了那扇門。施加外力引起“門的打開”。

b 那扇門打開了。 被施加外力引起“門的打開”。

(2)a 他打碎了花瓶。 施加外力引起“花瓶的打碎”。

b 花瓶打碎了。 被施加外力引起“花瓶的打碎”。

例(1)和例(2)的動結式“打V2”的作格現象的動因被解釋為受事的焦點化和施事的背景化,此時的動詞“打”不表示任何具體的動作內容。具體來說,由于受事主語“門”和“花瓶”的焦點化,施事“他”被背景化,但是表示一種動作或外力的“打”仍然被保留,只表示有某種外力在作用。

例(1)的“打開”常常與“拉開”、“推開”形成對比[3](236~260)。例如:

(3)a 李四推/打開了那扇門。

b 那扇門*推/打開了。

與例(1)相比,例(3)中表示具體行為的動詞“推”同樣會導致“門開”的結果,但是“*那扇門推開了”卻不能發生受事前置。與此不同的是,例(1)中“打開”的動詞“打”的存在雖然不表示具體的動作內容,但是仍然表示有某種外力作用于門,導致門的打開。

由此,“打開”相對于“拉開”、“推開”等有具體動作內容的動詞更容易發生受事前置現象。即例(1)中“打開”中的動詞V1“打”的存在雖然不表示具體的動作內容,但是仍然表示有某種外力作用于門,導致了門的打開。也就是說,動結式的V1“打”的背景化導致人們關注的是“打”之后的“結果狀態”V2,至于什么原因造成了這個變化,以及是如何造成的(即變化的過程),就不再重要了。而發出“打”這個動作的施事也會被“遺忘”,從而“打”的這種背景化功能被解釋為不是出于實際表義的需要,而是為了滿足動結式語義格式的需要。而在動結式中V1這一因素不明確時,有時就采用泛義的動詞“打”、“搞”、“弄”等來填充詞結構內表示途徑V1的位置,屬于“輕動詞”。*這里所說的輕動詞跟無語音形式的輕動詞不一致。輕動詞(light verb)這個術語是由Grimshaw Mester(1988)提出來的,它具有賦予賓格(accusative case)的能力,但不能賦予語義角色(theta role),其論元結構為:V( )。括號內是輕動詞的論元結構,由于其沒有賦予語義角色的能力,括號內為空項,只能用后面的來表示具有賦予賓格的能力。齊沖(2005)在討論動結式的“主從”問題時,把“搞V2”“弄V2”等看作是語義重心在補語的動結式,說明在這種動結式中V1部分不再是人們關注的信息要點。[4]當然,“搞”、“弄”和“打”在句法上有不同的表現,如“搞”、“弄”代替的通常是具體的行為動作,因此它們的背景化功能還有待考察。而“打”代替的不是具體的動作,是一種“外力”,我們在這里只討論“打”。

三、“打開”和“打碎”的句法特征

上面介紹了由于“打”的背景化功能,發出“打”這個動作的施事被遺忘,就產生了受事前置現象的可能。下面我們結合其它的語言和動結式的事件性特征具體分析“打碎”和“打開”的受事前置現象。

類似于漢語的“花瓶打碎了”和“門打開了”這種動結式“打V2”的受事前置現象并不是漢語特有的現象,而是很多語言所具有的一種普遍的現象。就漢語來說,國內外學界討論得最多、最深入的是以動結式“打開”、“打碎”為代表的“打V2”受事前置現象。但實際上動結式“打開”、“打碎”本身在語法形式和潛在語義上都有不同的表現。

(一)形式上的不同表現

從形式來看,“花瓶打碎了”和“門打開了”在很多語言當中表現形式不一樣,我們以日語、德語和英語為例來分析。例如:

(4)日語:a 花瓶が壊れた。

b ドアが開いた。

德語:a Der krug ist zerbrochen.

b Die Tür hat sich ge?ffnet.

英語:a The vase broke.

例(4)在日語中“打開”和“打碎”分別由不及物動詞“壊れる”和“開く”來表達。在日語里相對于這種表示狀態的不及物動詞,有其配對的表示動作的及物動詞“壊す”和“開ける”。在日語里“打開”既有配對的動詞,也有及物、不及物動詞同形的現象,如“ドアを開く/ドアが開く”。在德語和英語里能更鮮明地看出兩者的不同。我們可以看到“打開”在英語和德語當中分別用了“itself”和“sich”充當的反身代詞的形式表達,說明這個過程是自我引起的,而“打碎”則用了不及物動詞的形式。

(二)事件性特征上的不同表現

事件性特征指表示事件的動詞是瞬間完成還是要持續一段時間。[4](367~380)先看兩者在事件性特征上的不同表現。

(5)a 他正打開那扇門。

b *他正打碎那個花瓶。

例(5a)中“打開”能與表示正在進行中的副詞“正”共現;與“打開”不同,“打碎”卻不能用于進行體中。因為“打碎”表示的事件是瞬間完成的,而不能持續一段時間。

可見,事件性特征是兩者不同點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這個特點將導致兩者在潛在語義方面的不同。

(三) 語義上的不同表現

從語義上來看,“花瓶打碎了”中動結式“打碎”具有非意愿、非預期的結果,是因為不小心(意外)造成某種東西碎的狀態,是不小心造成的意外事件。于是我們可以解釋“花瓶打碎”這件事為什么可以排除行為者的介入而發生受事前置現象。上文中談到了“打開”的事件性特征為具有持續性,而“打碎”的事件性特征為瞬間性。瞬間性說明“打碎”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相對較短。由于事件的瞬間發生,對行為者來說無力控制。行為者無力控制的事件又說明“花瓶打碎”本身是因為不小心造成的意外事件,但是實際情況卻是“打碎了”。與“打碎”不一樣,“打開”對行為者來說是可控事件,說明行為者發出動作即導致“打開”,事件背后也沒有非意愿、非預期這種語義在起作用。

綜上所述,“打開”和“打碎”的受事前置現象在其它語言當中在表現形式上存在差異。不僅如此,兩者在事件性特征上也存在著持續性和瞬間性的不同點。正是這種事件性特征上的不同點導致了兩者在潛在語義方面的不同,即“打碎”的非預期性帶來的非可控性。有了非可控這樣的潛在語義帶來的排除施事的介入,就造成了“打碎”受事前置的動因。

四、重新認識“打開”的受事前置現象

相關研究中涉及最多的典型受事前置現象為“門打開了”,那么,在實際語料當中又是怎么使用的?上述的事件性特征又是怎么作用于“打開”的受事前置現象當中呢?

(一) “打開”的受事前置用法

“打開”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已被列為單獨的詞匯(少數幾個詞典當中仍然把它視作動結式)。“打開”在漢語里用途廣泛,電器開關、門窗、照明設備等都可用“打開”這個動詞。例如:

(6)打開電腦/打開燈/打開水龍頭

通過例(6)我們可以把“打開”理解為為了利用某一設備而去起動該設備,這表明“打開”是一個關涉到被支配物的及物動詞。而在實際語料當中我們能發現“打開”的受事前置現象也很常見,而且多用于自動化設備和自然界現象當中。例如:

(9)所有的肢體都被消化變成豬籠草的營養被吸收。接著“蜜罐”蓋又會打開,等待捕捉下一個獵物。(《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從例(6)、例(8)、例(9)可以看出“打開”的受事現象當中“自動地”或者是“自然地”這種不需要外力的作用就可以實現的現象起著關鍵的作用。那么下面的“打開”應如何解釋?

(10)a *報紙打開了。

b WORD文件打開了。

例(10a)的“打開報紙”的“打開”我們不能解釋為例(6)當中列出的“為了利用某一設備而起動該設備”。而(10b)成立的原因在于,我們可以認為“WORD文件自動就打開了”這種自動設備化當中常常會出現的現象。

(二)“打開”的排斥受事前置用法

例(11a)的“報紙打開了”這種表達不合格的情況,除了上述原因外還可以做如下的解釋。打開紙質的報紙,行為者會用手做出翻閱的動作,這種動作是由行為者身體某一部位完成,也就是讀報人的身體范圍內的某種動作。這種現象我們很難想象沒有行為者的介入,紙質的報紙會自動導致“打開”的結果,此時“報紙打開了”這種表達就很難成立。

這與“門(自己)打開了”的表達不同。上面說過“門打開了”的“打開”是一種慢慢發生的變化(從事件性特征來看,可看作具有持續性的事件),對行為者而言是一種可控的現象。但是“打開報紙”是可控事件還是不可控事件呢?我們在這里說的不可控指的是行為者對一個非意愿、非預期的事件的控制可否,也就是與預期的結果不符合而導致的不可控制。因此我們認為“報紙打開了”不合格的原因不是行為者對事件本身可不可控的問題,而是“他打開了報紙”這種及物結構的主語和賓語之間存在的某種身體部位介入的關系。

同樣,即使是例(6)中“打開電腦”的受事前置現象“電腦(自動)打開了”這種說法看起來是電腦自己打開,其實背后有可能存在行為者,而這個行為者做出了插上電源或是按了啟動鍵之類的動作。這種受事前置現象與“門自己打開了”存在不同。

綜上所述,“打開”的受事前置現象在實際語料當中多數為自動現象或自然現象,即這種現象是自行引起的。但是“打開教科書/報紙”等行為無法像“打碎”一樣排除行為者的介入發生受事前置現象。這種在行為者身體范圍內發生的動作或是關涉到身體部位的現象排斥受事前置現象。

五、動作主體的介入以及缺位

(一)“打死”:始終由施事參與并控制

上一節我們分析了“打開”的排斥受事前置現象,認為其排斥受事前置現象的原因是動作關涉到施事的身體部位。那么,如果某種動作始終要由施事參與并控制,就必定會導致排斥受事前置。例如:

(11)a 他打死了張三。

b *張三打死了。

例(11)的“打死”中“打”的義項可以是“毆打”也可以是“打槍”,如“他開槍打死了張三”。無論“打”的義項是什么,“打死”都表示“致某人死”。而且從動結式“打死”的內部終結點“死”來說,達到“死”這個終結點以前任何一個時間點都是“打”,只有“死了”才會結束。因此“打”在“V死”這樣的結構中語義不可能虛化,而且無關乎“打”的義項,“V死”結構是排斥受事前置現象的。“V死”這種形式除了被動標記和話題化(topicalized)以外不允許或排斥受事前置。例如:

(12)a 吳老漢被一發飛來的子彈打死了。(杉村博文2004)

b 張三,我打死了。(鄧思穎2006:41)

楊素英(1999)根據是否始終具有[+自主]特征來說明有無受事前置現象。即該動作是否始終由外部施事控制并參與這一語義特征。[6](30~43)“V死”必須有外部使因或施事控制并參與,因而沒有相應的受事前置現象。而在下面的例句中“打死”的受事前置不帶任何標記,說明“打死”在某種句法環境中可以受事前置。先看例句:

(13)和光腦袋一同來的一個偽警務段人員進一步證實。“開槍打人,也是他下的命令。”光腦袋像放連珠炮似的當當當一氣把話說完。“人打死了,他還說他的負責!槍沒揀,東西沒拿,騎上車子進了南關門。這些都是我親眼見的。”(馮志《敵后武工隊》)

例(13)中的“打死”的受事前置現象成立,其受事成分的指稱性為通指(generic),即“人打死了”這種通指表達為受事前置現象提供了相對寬松的句法環境。因為這種通指表達的主語“人”在語境當中并不會得到凸顯,即顯著性(prominence)降低。

(二)“打飛”:動作主體不明確

動詞“打”經常用于體育活動和文娛活動,如打球、打游戲、打撲克等。這種用法的“打”雖然是用手進行的文體活動,但是“打球”只表示“進行球類活動”,“打”實際上接近于形式動詞。以“打飛”為例考察其受事的運動過程。例如:

(14)a 球打飛了。 打飛<受事>(Theme)

b 球被打飛了。被打飛(Theme ,by Agent)

例(14)中“打”的義項是“打球”,表示行為者對“球”施加了外力,使球體在空中飛翔。在這種情況下,動詞“打”的語義重點放在了行為者用手打球,導致球做出“飛”的運動。因此很難排除行為者的介入解釋成受事前置現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例(14a)的“打飛”和例(14b)的“打飛”雖然在句法上都只有一個論元,但例(14b)的被動形式明顯存在一個域外論元,因為被動形式的成因與動詞域外論元的語義有密切的關系。那么下面的“打飛”又該如何解釋呢?如下面的例子。

(15)第62分鐘,在中國隊的一記射門擦著左門柱外打飛后,現場觀眾開始了近乎狂熱的助威。(新華社新聞報道2004-06)

例(15)的“打”明顯不是行為者的動作,而是行為者踢出去的球“打在門柱上”,彈了出去導致沒有進球成功。這里的“打”的語義在詞典里找不到其義項,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思考,我們就可以找到答案。這里的“打”可以看作是球門把球打了回去,做出“打”這個動作的主體是球門。這是一種“借力打力”的現象,借著外力被動地發生了“球打飛”的情況。但是我們不說“球門把球打飛了”也不說“球(被球門)打飛了”。實際上,如果要用被字句表達,我們無法還原“球門”這個域外論元,所以只能用“球打飛了”這種受事前置來表達。“子彈打飛”也同樣存在“借力打力”的現象,例如:

(16)他看上去像人但長得非常密實,難怪AK47穿不透,子彈一顆顆全打飛了。

(哈伯德《地球殺場》)

例(16)的情況與例(16)一樣,“子彈”發射出去之后,碰到類似防彈裝備的硬物,彈了回來。同樣我們也不會說成“防彈裝備打飛了子彈”。

由上可見,“球門”和“防彈裝備”不能還原為域外論元,也不能出現在被動句里。至于兩者為什么不能出現在被動句,原因是否可以歸為“球門”和“防彈裝備”兩者都不是“有意”的存在,即不具有意圖性。當然,不能說沒有意圖性就不能出現在被動形式。被動形式中的域外論元也可以是“無意”的存在,例如:

(17)a 大風吹彎了路旁的樹木。(老舍《駱駝祥子》)

b 路旁的樹木被大風吹彎了。(大風無意)

(18)a 黑云滾似的已遮黑半邊天。(老舍《駱駝祥子》)

b 半邊天已被黑云遮黑。(黑云無意)

根據LCS理論*LCS理論(Lexical Concept Structure)是從事件結構角度進行的研究理論,認為動詞的詞匯關系結構是由事件謂詞組成的。為此,把一個個元素概念化,提出了一系列為事件類型組成部分的抽象事件謂詞:DO代表活動;BE代表狀態;BECOME代表使成;CAUSE代表致使。,域外論元不能單純地等同于有意或無意,要根據是否為動作(ACT)的主體而定,[7](119~145)這里動作(ACT)只表示動作的發出,不包含客體的變化。例(17a)和(18a)中“大風”和“黑云”分別充當主語構成及物句,但“大風”和“黑云”都不是“有意”的存在。實際上,它們都是典型的致事(causer)成分。為了解釋的方便,我們可以把它們看作是動作的發出者,但是與典型的動作行為的主體相比,其生命特征也確實是非典型的。而且在例(15)和例(16)的“打飛”當中我們看不到域外論元的影響,或者我們說不出確切的動作主體,因此其被動形式不成立。

六、光桿動詞“打”的受事前置現象

上面我們以動結式“打飛”等為例,討論了動作主體不明可能會導致受事前置。當然,“打飛”的受事“球”不會自行或自發地改變狀態,只有受到某種外力才會運動。而在“打”的義項當中,無論后面的賓語在語義角色上是表示工具還是受事都會對“打”的語義起決定性的作用。比如“打槍”中槍可看作是一種操作工具,這種工具賓語基本上會決定動詞“打”的動作內容;而“打球”中的“打”不表示改變球的狀態,它表示的是做一些球類運動。而球類運動當中既有用手打的運動,又有不一定是用手打的球類運動。例如:

(19)下半場開場不久,藍獅隊打出一次漂亮的反擊,外援喬吉姆利用身體優勢拿到球后單刀殺入禁區,可惜面對守門員的時候卻將必進之球打偏了。(《福建日報》2006年9月18日)

例(19)是一場足球比賽當中,沒有進球的情況。雖然足球是用腳踢的,但不會說“踢偏了”,只會說“打偏了”。那么,這個“打”似乎也不具有具體的動作內容。因此,動結式“打偏”和“打飛”中的“打”很難說表示某種具體的動作內容。但是這里要說明的是如果沒有后面的賓語“槍”和“球”,“打”還是會與“拍打、毆打”等詞匯意義聯系起來。例如:

(20)*他打門。

例(20)的句義雖然不十分明了,但是大概可以推測為“用手拍打門”。“打”單獨用作動詞時,“打”的詞匯意義比較明顯,但是動結式“打V2”中存在動詞“打”的詞匯意義不明顯,或者是被虛化為只表示外力的作用的情況。那么光桿動詞“打”本身究竟具有什么樣的性質,反而不容易說清楚。這就需要考察動詞的不同句法環境,只有通過在不同的句法環境中的適應情況才能進一步認清“打”的性質。下面我們以光桿動詞“打”為例,考察其論元結構和受事前置現象。先看例句:

(21)結果由于慣性,他無法站穩,一屁股坐下來,把老大娘放在車上的一筐雞蛋打了個稀巴爛。(《都市快訊》2003年3月3日)

(22)如果云麗只是一個花瓶的作用,那么花瓶打了就讓他打吧,打了不是可以買更漂亮的嗎?(《報刊精選》1994年)

例(21)和例(22)中的動詞“打”顯然不是有具體動作內容的動詞,而是指“(碰到硬物)碎了”這種本身含有狀態變化義的動詞,屬于達成類(achievement)。*Vendler(1957/1967)根據謂詞體態特征將英語動詞分為四種事件類型:活動類(activity)、狀態類(state)、達成類(achievement)和完結類(accomplishment)。達成類動詞指動詞含有目標達成之義。如戴浩一(1984)指出的漢語的“殺”不能代表受事死亡,只有“殺死”才能表示受事的死亡,即“殺死”含有達成目標之義,屬于達成類(achievement)。此時“打”兼有及物用法和不及物用法,例如:

(23)a 雞蛋打了(個稀巴爛)。

b 我把雞蛋打了。

例(23a)中動詞“打”伴隨“了”這個成分表示雞蛋已碎這樣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例(23b)的“打”則兼具及物和不及物的兩種用法和語義。也就是說,“打”既有例(22)和例(23)中“碎”這個結果語義,也可以用作有具體動作內容的動詞,例如:

(24)把雞蛋打碗里。(《漢語動詞用法詞典》)

英語:He broke the eggs into the bowl.

日語:卵をお碗の中に割った。

例(24)的光桿動詞“打”是有具體動作內容的動詞(英語里的“break”和日語的「割る」也是本身含有狀態變化義的動詞,兩者分別有相應的不及物用法“break”和「割れる」),表示在某處撞擊雞蛋的外殼,使外殼破裂,并且與處所詞的共現可表示物體移動的路徑。例(24)中“打”的論元結構為:打<施事,受事,處所> (Agent,Theme,Location)

例(24)中“打”造成了受事的“狀態變化”和“位置變化”兩項變化。分開來看,“打”的是雞蛋殼,在碗里的是殼里面的內容物,狀態變化和位置變化同時出現在一個句子里。這個現象說明的是作為動詞域內論元“雞蛋”本身的一部分(“蛋清+蛋黃”)被動作行為的某種沖擊力,被迫發生了位置變化(位置變化具有從內到外的方向性)。兩種變化可以看作是同時發生,即“殼碎”和“內容物在碗里”。

當然,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24)中的“打”與處所詞共現的時候是有具體動作內容的動詞,表示一種動態義,那么是否可以與處所詞共現表示靜態義呢?請看:

(25)*雞蛋打在碗里。

上面例(25)表示雞蛋本身遭受到了硬物的碰撞導致狀態變化,但這種狀態變化如例(25)所示不能與移動的到達點“在碗里”共現。

七、結語

本文分析了動結式“打V2”的受事前置現象。我們通過事件性特征的分析理清了“打開”和“打碎”的潛在語義方面的不同點和導致受事前置現象的原因。這種事件性特征的不同廣泛存在于漢語的動結式當中,但我們不能止于只是分析其事件性特征,而是要通過事件性特征的分析挖掘出其帶來的語義的關聯,如,[+可控]、[+預期]等等。再如漢語在形態上的單一形式會忽略掉很多與表示時間的詞語和處所的共現帶來的語法現象,如動結式“打V2”的受事前置現象中與處所共現的現象和光桿動詞“打”不能與處所共現表示靜態義的現象。還有就是“借力打力”現象帶來的受事前置現象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種語法現象,當然這里涉及到“打”的義項問題。但如果在實際語料當中仔細觀察,這種動結式“打V2”的受事前置類型是不難發現的。

[1]呂叔湘:《說“勝”和“敗”》,《中國語文》,1987年第1期。

[2]黃正德:《中文的兩種及物動詞和兩種不及物動詞》,《第二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華文出版社,1990 年。

[3][日]望月圭子:《日本語と中國語にぉけゐ使役起動交替》,《松田德一郎教授追悼論文集》,東京:東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社,2003年。

[4]齊沖:《漢語V-V述結式的“主從”問題探討》,《漢語教學學刊》(第一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5]沈家煊:《有界與無界》,《中國語文》,1995年第5期。

[6]楊素英:《從非賓格動詞現象看語義與句法結構之間的關系》,《當代語言學》,1999年第1期。

[7][日]影山太郎:《非対格構造の他動詞―意味と統語のインターフェイス》,《文法理論:レキシコンと統語》,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2。

[責任編輯張克軍]

H13

A

1002-2007(2016)02-0048-07

2015-12-03

1.崔婷,女,朝鮮族,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對比語言學。2. 崔健,男,朝鮮族,博士,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現代漢語及對比語言學。(北京100083)

猜你喜歡
語義動作
下一個動作
語言與語義
動作描寫要具體
畫動作
讓動作“活”起來
動作描寫不可少
“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
現代語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4
非同一般的吃飯動作
認知范疇模糊與語義模糊
“深+N季”組配的認知語義分析
當代修辭學(2011年6期)2011-01-29 02:49: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导航在线| 欧美日韩第三页| 欧亚日韩Av|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永久毛片在线播|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精品三级在线|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av麻豆|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小视频|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成人中文在线| 亚洲人成高清|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毛片免费试看|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久久综合激情网| 99在线视频精品| 在线观看视频99|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丁香色| 色婷婷在线影院|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福利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高h视频在线|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综合色婷婷|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熟妇无码人妻|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四虎永久在线|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97se亚洲|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99re视频在线|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97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激情99|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v欧美|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