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鷹潭市人民醫院(335000)徐歡林
在胸科手術中,通過單肺通氣,有利于獲取良好手術視野,降低健側肺部受到污染的可能性。以往雙腔支氣管導管在單肺通氣中的應用較多,近幾年,支氣管阻斷器以生理損傷小、操作簡單等優勢,在單肺通氣中取得了更好的應用。本文主要分析支氣管阻斷器行單肺通氣在胸科手術中的應用價值,選取我院收治的82例病患進行研究,現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收治的82例行胸科手術治療患者(2013年2月~2015年11月)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有病患41例。對照組使用雙腔支氣管導管,女19例,男22例,平均(59.48±6.53)歲。觀察組使用支氣管阻斷器,女18例,男23例,平均(58.15±6.27)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差異(P>0.05)。

附表1 病患的氣道壓指標對比

附表2 患者的動脈血相關指標與實現雙肺隔離時間
1.2 方法 在麻醉前30min,取0.5mg阿托品(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g苯巴比妥鈉(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為患者肌注,進入手術室后,連接心電圖,并監測病患的有創動脈壓。完成麻醉誘導后,于2min后給予氣管插管。對照組取39F(或37F)雙腔支管導管插入,觀察組取ID8.8mm(或7.5mm)單腔支氣管導管插入,利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引導,將支氣管阻斷器插入,從而進至一側主支氣管。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氣道壓、動脈血相關指標、實現雙肺隔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數據由醫護人員記錄,并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經SPSS15.0統計數據資料,統計資料分為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兩種類型,分別給予t檢驗與X2檢驗,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的氣道壓指標分析 觀察組通氣后的氣道壓指標低于對照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附表1所示。
2.2 患者的動脈血相關指標與實現雙肺隔離時間分析 觀察組的實現雙肺隔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動脈血相關指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2。
2.3 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 觀察組有1例患者術后出現聲音嘶啞、咽痛癥狀,發生率為2.44%,對照組有7例患者發生聲音嘶啞、咽痛癥狀,發生率為17.07%。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現階段,雙腔支氣管插管在單肺通氣中的應用仍然較多,傳統方法的應用雖然可以達到單肺通氣的目的,不過可能會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降低手術治療的安全性[1]。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支氣管阻斷器在單肺通氣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這種方法可彌補傳統插管中的不足,操作簡單,可利用纖維鏡給予定位,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較低。有研究表明,將支氣管阻斷器應用于單肺通氣中,可以使手術需求得以滿足,不會對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產生太大影響,安全性高。
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使用支氣管阻斷器后,實現雙肺隔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通氣后的氣道壓指標低于對照組,動脈血相關指標對比無差異。這表明胸科手術患者在單肺通氣時應用支氣管阻斷器,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