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善計
摘要:民間傳統體育蘊含了各民族的特色,集德、智、體于一身,由于其內容接地氣,動作便于學習,很多體育教師喜歡將其應用于教學中,但由于缺乏對教學內容和民間傳統體育資源整合的研究,以及應用時機的把握,導致教學低效現象較為普遍。本文針對共性問題,重點從課始、課中、課尾三點,例舉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關鍵詞:民間傳統活動;體育課堂;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5-0044-01
把民間傳統體育活動應用于體育課堂,在最近一段時間里成為比較“流行”的教學方式,但不乏有很多教師因缺少對教學內容和傳統資源內容的研究,不注重教學時機的把握,盲目的照搬硬套等,導致課堂環節過渡牽強,傳統資源變成一種普通的游戲,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筆者以為,傳統體育資源利用價值固然很高,但在融入教學時尚需進行篩選,并抓住時機方才能凸顯其應有的實際價值。
一、課始介入,重創新,承上啟下
1.存在問題
教學中經常可以發現,一部分教師為了上課時能給學生以新鮮感,喜歡搜集一些本地區不常見的傳統活動資源,用于課的開始。殊不知,傳統活動中也有很多規則和動作是比較復雜的,學生雖有了新鮮感,但學起來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而在課始階段卻又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通常情況下都是草草收場,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2.解決策略
在課的開始用民間傳統體育活動激趣,想法值得肯定。但選擇內容時,不僅是要考慮能否帶給學生新鮮感,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課始主要任務是熱身,學生邊學邊玩,其強度很難達到要求。因此,教師在選用時不妨選擇一些簡單易行或者學生耳熟能詳的小型的民間體育游戲,如搖小船、腳尖腳跟腳尖跳、小小木頭人等。教學中教師無需講得太多,學生就可以自己根據規則自由組合練習。實際教學發現,有的同學還能把“搖小船”動作進行改編,原來兩個人面對面搖,改為背對背進行,有的還十幾個同學一起進行,既起到熱身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其次,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對民族活動資源進行改編,如在學習“前滾翻”時,教師可以用傳統游戲“炒黃豆”為準備活動,配上兒歌:“炒炒炒,炒黃豆,炒好黃豆翻跟斗!”同時要求學生采用多種形式進行。通過改編使活動既達到了熱身的目的,又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起到針對性鋪墊作用。
二、課中融合,分主次,愉練結合
1.存在問題
部分教師為了突出民間傳統體育的特色,課堂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練習傳統體育游戲,導致基本教學時間大大縮水。雖然學生玩得不亦樂乎,但對學習內容只是蜻蜒點水。
2.解決策略
民間體育游戲凝聚著勞動人民的心血與智慧,因其簡單易學,娛樂引智而得以傳頌。把其引入課堂教學,應是對課堂教學基本內容的有效補充,主要目標是為教學內容服務。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教師要處理好民間游戲與教學內容的關系,不可喧賓奪主。為了凸顯民間傳統體育特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對傳統資源進行適當改編,把練習融入到傳統活動中。例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下肢力量練習時,可以引入“腳斗士”游戲,以小組為單位,從分散再到集中,學生參與性很強。在教學“立定跳遠”時,由于傳統練習形式單一,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這時教師不妨變換練習方式,引入民間體育游戲“石頭、剪刀、布”,規定適當距離,兩人一組,每次勝者向前跳一次,誰先到終點為勝。將練習融入游戲,既有了趣味性,又充滿競爭性,達到了學中玩,玩中樂,樂中學的效果。
三、課尾普及,怡情啟智兩相宜
1.存在問題
教學中不少教師缺乏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教學結尾部分安排放松活動和游戲較為隨意,認為隨便安排一個傳統體育游戲學生都會很喜歡。導致原本是學生放松的時間,卻設置了一個較為激烈的民族傳統游戲,違背了體育課堂教學的規律性。
2.解決策略
傳統體育游戲種類繁多,各個民族都別具特色。每個游戲動作也有一定的規律性,有的以上肢動作為主,有的以下肢動作為主,有的彰顯力量,有的頗具怡情。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內容、教學時機進行合理選擇、搭配、融合。通常情況下如果教學內容是上肢動作,在結尾就會選擇以下肢活動為主的練習,如“竹竿舞”“集體秧歌”,或選擇專項放松練習,達到全身發展的目的。在練習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如何玩出“新花樣”,啟發智慧。其次,在怡情之余教師還要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拓展引導,告訴學生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蘊含著古老的東方保健體系,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有56個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資源豐富,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繼承和發揚。提醒學生在課后利用圖書、網絡注意搜集更多的傳統體育活動資源,并把學到的知識與家長、小伙伴們分享。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健康路小學22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