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耕
摘要:服裝設計中的創新需要考慮到人與時代、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服裝、服裝與服裝、服裝與配飾等之間的統一協調關系。因此服裝設計的創新應建立在相應的繼承與借鑒之上。
關鍵詞:服裝設計;繼承;借鑒;創新;關系層次
一、服裝的概述
服裝是物質、技術、人文與藝術結合的產物,作為一種特殊的載體。在滿足人們日常生理需求的同時,又要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服裝與人結合時,內在所散發出來的價值,常常超越了服裝本身。其意義和感染力成為一個時期、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象征標志。
每個國家、民族、地區都會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自身獨特的服裝,反映不同國家、民族、地區之間性格、習俗、文化、信仰、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差異。服裝是“生長”在具體的社會環境之中,受具體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氣候環境、政治因素、人文習慣等影響和制約。
二、服裝設計的繼承
任何一個國家、地區、民族的服裝,都是繼承原有服裝基礎上演變、改進、創造出來的。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繼承: 服裝外觀形式性繼承、服裝工藝技術性繼承、服裝材料加工性繼承、服裝內在象征性繼承等。
中國傳統民族服裝,每個朝代都會有每個朝代的特點。唐朝的華麗、宋朝的樸實、元朝的奔放、明朝的復古、清朝的細膩。不管哪個朝代,我們都可以發現立領、斜開襟、大袖這一些經典的款式造型,被不斷地傳承與延續,它們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民族服裝樣式的象征與代表。其主要形成原因在于人類接受某種新服裝樣式時或改變某個舊服裝樣式時,需要一定的適應、學習、使用、改進周期。因為人類是生活在群體中,需要融入社會得到人們的認可,希望不被排擠。人類通過傳承與積累才有了改進和創新,所以服裝的繼承就尤為重要。隨著工業化、信息化的高速發展,適應、學習、使用、改進周期也越來越短,服裝的繼承,也并不是單一、生硬的外觀形式的繼承,而是多元化多層次融合消化的繼承。
服裝設計如果離開傳承與繼承,斷絕與社會、空間、時間的聯系。服裝設計就會失去方向,喪失進步創新的源泉。我們現在也不會有良好、舒適、時尚、多元的服裝。也就是有了傳承與繼承,我們才可能從原始獸皮樹葉的穿著方式,走向現代文明的服裝。
三、服裝設計的借鑒
服裝設計中的借鑒與抄襲不同。借鑒是服裝設計中的一種方法與技巧,具體的解釋就是在原有的服裝或其它事物基礎上,融入新的外觀形式、色彩搭配、材料運用、工藝技巧或者思想理念等。將原有的服裝或事物重構、切換、打散、提取、轉化等方式,創造出新的服裝樣式。在服裝設計學習工作中借鑒也是最有效,最成功的學習方法之一。
如1919年孫中山請服裝店,將英國陸軍制服修改成便裝。在保留軍服裁剪方式和板型的基礎上,又吸收了中式服裝和西裝的優點與特點,給人于簡潔、大方、干練的視覺效果。經過不斷的完善和修改,孫中山又加入了治國理念。樣式為前襟為五個紐扣依據五權“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查”,前襟四個口袋依據“禮、義、廉、恥”,袖口為三個紐扣依據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這種方法稱之為借鑒,借鑒有助于服裝外觀、工藝、技術、內涵、象征、意義等方面正確發展。所以借鑒的目的在于正確有效的創新。
四、服裝設計的繼承、借鑒與創新層次
服裝設計是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服裝、工作學習的服裝、休閑娛樂的服裝、社交禮儀的服裝、文化傳承的服裝等創新與改進的過程。在服裝設計中創新的思維,是設計者必備的重要思維方式之一。創新的方法和技巧多種多樣,所以現在只針對繼承、借鑒與創新的比例層次關系進行研究與分析,接下來大致可以先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市場實用型創新,主要特點在于市場的收益和實用的功能為主導。生產設計出來的服裝款式,可以立刻投入市場,市場反應和適應周期較短。繼承與借鑒的內容形式部分較大,通常情況90%左右繼承與借鑒,10%左右的創新。時間方面是繼承與借鑒上一年或上一個季度,市場反應較好的服裝優點與特點。空間方面是繼承與借鑒小部分地區或國家范圍的服裝優點與特點。這層次的消費者和用戶廣泛,因為能很快速的接受和適應。但是這層次的創新“生命周期”通常情況是用月份和季度來計算的。所以這個層次的創新服裝,也容易被下一個季度的服裝替代。如日常生活時穿著的T恤衫的圖案色彩設計、款式細節設計、面料搭配設計等。
第二層次是文化突破型創新,主要特點在于文化內涵的影響與突破為主導。設計出來的服裝形象,運用文化傳播的方式慢慢影響市場。市場反應、適應周期較長。繼承與借鑒的內容形式部分較小,通常情況70%左右繼承與借鑒,30%左右的創新。時間方面是繼承與借鑒歷史中的經典服裝或事物優點與特點??臻g方面繼承與借鑒國家周邊經典的服裝或事物優點與特點。這層次的創新消費者與用戶接受和適應較慢,通常情況是用幾年或者幾十年來計算的“生命周期”,甚至有可能成為永恒。所以這個層次的創新,一旦被消費者和用戶接受,不容易被替代。如中國的旗袍、日本的和服、朝鮮的襦裙、西式的婚紗等。
第三層次是預測藝術型創新,主要特點預測市場和實驗藝術為主導。設計出來的服裝形象,主要用于預測、展示、宣傳、影視拍攝等。繼承與借鑒的內容、形式、范圍、種類等沒有清晰邊界。內容形式方面通常是30%左右繼承與借鑒,70%左右的創新。時間方面沒有具體的限制,可以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出現過的服裝或事物,也可能是自然界的事物或未來世界的構想。空間方便沒有特定的國家地區,可以是全球性多元化的繼承、借鑒與創新。但是這一層次的創新,必須服從于設計主題或設計任務。通過主題或任務要求,限定相應的范圍和約束,明確特殊的人物、特殊的場合、特殊的時間和特殊目的。因為特殊,所以消費者與用戶相對少。“生命周期”兩極化,一種是服裝發布會、宣傳活動、穿著展示或影視拍攝結束生命周期也就結束了。還有一種可能是不確定的未來,又會被人們采納和接受,其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
五、結語
服裝設計只有創新才會有生命力,但是沒有繼承的創新,是沒有根基的創新。而只有繼承沒有創新,我們的時代和生活品質將無法改變和進步。這會使我們陷入停滯或者倒退。
推動服裝設計創新發展是人的需求。繼承是服裝設計的根源,借鑒是服裝設計的方法與技巧之一,創新是服裝設計的動力與使命。 服裝設計中的繼承、借鑒與創新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相互影響的。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baike.baidu.com.
[2]百度百科.中山裝形成發展[EB/OL].http://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