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高速發展,與此同時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違法犯罪也同時增多,對流動人口高危人群的管控非常重要,它是社會治安管理工作的難點問題,提高對流動人口中高危人群管控的工作水平質量,是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高危人口管控目前在我國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從多方面全方位進行整體控制。
關鍵詞:高危人群;問題;管控
一、流動人口中高危人群管控所面臨的問題
(一)公安執法人員無視高危人群的人身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7條和第38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治安高危人群只是存在犯罪的可能性,但他們并沒有犯罪。而有些治安執法人員對他們進行非法拘留,這樣的行為顯然是執法人員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的侵犯,所以有些執法人員不合理的執法也是對高危人口管控對策所面臨的執法問題。治安執法人員要加強思想道德和業務素質的培訓,這樣才可以提高執法的效率,也做到了公平、公正執法。
(二)管理人員的方式簡單加粗暴
治安管理工作中執法人員還是像古代官吏那樣粗暴野蠻的執法,口氣很臟,或者通過暴力手段對人民進行強行管控或者監禁。這樣做收到的效果可能恰恰是適得其反,有些人看不慣執法人員的強行執法,就產生報復和犯罪的念頭。在執法中一定要貫徹“一切為民”的理念,同時對一些人員進行幫助和教育,在根本上做到親民,才會得到人民的擁護和認可,提高政府和公安機關的執法公信力。所以對執法人員的執法方式應加以管理,同時加強執法理念的培養和執法程序的培訓,通過合理的方式去執法。
(三)對違反犯罪人員的信息共享施行私自保護主義
為了績效考評能得個好成績,有些單位、部門為了自己部門爭功,出現各自為政的現象,缺乏有效合理的合作,對高危人口的信息進行有意封鎖。同時有些民警在社區排查和平時執法調研活動中,在此期間對搜集到的治安犯罪人員的信息沒有認識到重要性,他們往往會在小范圍內排查,進行管控工作,不愿主動傳到網上進行共享,使得浪費警務執法的成本。所以對公安執法部門要建立專門的犯罪信息和治安信息的共享的內部網站和共享平臺,同時要加強各執法部門交流,促進各項工作的協調,實現治安犯罪信息共享。
(四)對高危人群漏管和管理范圍模糊
一些社區民警對轄區的人員信息情況不能總體掌握,對工作質量沒有較高追求,存在對高危人員信息疏漏的問題,一旦治安高危人員向外流動,就像斷了線的風箏。缺乏對“三無”人員有效的監管,存在放任自流的問題。還有未對出租房屋人員信息進行細致檢查、核實,對高危人員信息不能全面的掌控。為防控、打擊違法犯罪工作增加了負荷與難度。對于人口管理的工作,思想觀念上存在能完成通過上級的檢查與考核是主要關心的,而沒有把追求人員管理工作的實效放在首要位置等類似問題,對高危人群的紙上管理,沒有實際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更不能提高公安機關精確打擊的服務能力。所以一定要加強對治安執法人員的職業精神素養和業務素質的培訓,確保對所管轄區內的治安犯罪信息的了解,促進對高危人群的管控。
(五)沒有吸收其他社會組織和機關參與管理
在我國目前的對流動人口中高危人群的管理還沒有正式納入政府行政執法的管理渠道,使得對高危人群的管控工作只停留在平時的公安執法工作中。有些執法部門對高危人群的管控只停留上下級的文件傳達和協調工作,沒有很好的去利用各部門的人力和發揮各部門的作用,所以對建立合理的流動人口高危人群管控機制迫在眉睫,從而促進各部門更加合理的工作,使得執法工作的效率提高。
(六)當前對流動人口中高危人群的管控工作難度很大
大多數流動人口具有收入、工作不穩定,生活不安定,缺乏自律的特點。流動人口中很多人是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他們的文化素質低,而且法律意識不高,有時會淡化法律的意識,憑自己的事理去做事,這樣不免會觸犯法律,同時他們的法律維權意識低。例如有很多的建筑公司欠農民工的工資,有很多民工會采取一些暴力手段去討債,這或許符合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思想,但在法律方面來說,是要追究責任的違法犯罪行為。對農民工群體,我們公安機關要加大對他們的幫助,同時加強他們的對法律的認識,通過正確的法律手段去維護自己的權利,而不是暴力手段。而我們公安機關的警力不足,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難以經常巡查,從而出現治安工作的漏洞。有些個體房東不能充分配合民警的工作,這都為人口信息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所以要加強警力的配置,加大執法的力度,工作要切實落實到位,同時要對流動人口的住所要進行登記,從而在根源上對高危人群進行管控。
二、流動人口高危人群的管控對策
(一)對高危人群的管控工作
1.結合某個階段的情況制定合理的管控對策。注意分析案件發生時間的規律,案件發生的特點,收集與分析違法犯罪的苗頭,力爭在從中發現、管控高危人員。
2.高危人群的管控與轄區內各種場所的控制工作相結合。充分發揮各種管控工作以“地”為主要方向的優勢,對這個地方和行業范圍內進行全面調查,發現掌握高危人員。
3.高危人群的管控與治安安全防范工作相結合。充分發揮社區安全防范工作全方位,工作信息量大的特點,由地及人,了解掌握可疑人員的基本信息,準確及時掌握高危人員情況,從而進行管控。
(二)對流動人口中高危人群的排查
1.通過居所和人的切點,按照“人和戶一致”的要求,做好出租房屋房主的工作,抓好對出租房屋及承租外來人口基本信息的采集錄入工作。落實好出租房主的管理責任,督促其進行主動掌握、提供出租房內人員的居住、變動等動態信息。社區民警從掌握的信息中確定其工作的重點,對外來人員違法犯罪高發的出租房屋進行重點管理。
2.做好治安情報的工作。大量收集有價值的安全情報,提煉深層次信息,分析了解基本情況和高風險的活動,重點梳理掌握線索。
3.加強治安巡邏工作的力度。主要針對的是高危人群違法犯罪的一些規律和特點,強化在重點時段、重要路段的治安巡邏,加強對社會面的控制,做到治安穩定的工作。
(三)對流動人口中高危人群的訪查
1.對高危人口親自上門訪查。一方面督促他們辦理實名的人口登記,核實查證他們的身份證件,搞清楚他們的真實身份,及時采集信息并匯總到公安部門的信息管理系統。
2.對高危人群出入和居住的場所進行訪查。我們公安人員應充分利用訪查機會對現場驗證,觀察生活環境與言談舉止是否有異常情況,從而發現可疑線索。
3.對高危人群的家人、房東、交往的人員進行訪查。訪查工作可以進一步了解訪查對象的生活、經濟條件和活動場所,更好的掌握其人際關系和違法犯罪可疑線索等動態情況。從而在對高危人群管控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流動人口中高危人群管控建立的機制
1.是建立高危人群的個人資料信息庫。將有犯罪記錄、其他違法行為的外來人員,或是沒有工作、收入不正常、行為不正常的(交往是獨來獨往、個人行蹤不定,在盤查時采取回避態度)列為重點人員。治安民警對轄區內的房屋租賃戶建立一房一個檔案,在此的基礎上,對單身獨居、無正當職業、晝息夜出、經常變換居住地址交往人員復雜的無業人員登記做成列表,列入重點管控范圍,對容易隱藏犯罪分子、滋生違法犯罪的場所、特殊行業、重點地點等場所進行登記,列為重點的定期檢查。
2.公安機關應和社區、單位之間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加強對高危人群的控制信息的溝通,協調工作,共同提高的管控措施,全面提升綜合管理高危人群的能力。
3.對高危人群進行幫扶和教育機制。流動人口中高危人群一般主要為外來的農村務工人員,他們在所在的城市一般處于弱勢地位。或許由于他們工作受阻如失業,生活困難更需要幫助,這時我們公安機關就要對他們進行幫助,如幫助他們找工作,給他們予以人道救濟。所以建立教育和幫扶機制既提高了人民的素質又加強了警民關系且減少了犯罪,是一舉三得。
4.建立犯罪信息舉報機制,如證明屬實進行嘉獎。犯罪信息不是我們警察或者是政府部門能獨自完成的,必須要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對群眾嘉獎可以提高他們參與舉報犯罪的積極性,這樣通過人民和警察機關合力一起完成對高危人群犯罪的管控,促進警民關系,也維護了社會治安。
(五)在對流動人口中高危人群的管控要實行柔性管控
在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的,對高危人群控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所以在對人口管控的過程中一定要首先保護人民的權益和利益,公安執法人員在對流動人口高危人群管控時要實行柔性管控。治安高危人群有很多的不同的經歷和經驗,所以他們有的人心里不安和對社會有排斥和仇視心理,對他們的人文關懷很重要,柔性管控對高危人口管控是一項很好的對策。
(六)以防為主,防控結合
在流動人口高危人群的管控中,公安機關一定要以防范為主,防范和控制相互結合。對高危人口人員的排查,有犯罪嫌疑的人員,如販毒吸毒人員、外來的逃犯和無業游民,對他們進行徹底的了解和摸底行動。把犯罪的苗頭控制在萌芽之中,如果他們一發生犯罪活動立即進行管控,做到以防為主,防控結合。
總之,流動人口高危人群管控工作是新形式下公安工作面臨的治安突出問題,也是公安機關不可或缺的基礎工作。因此,我們必須提高排摸預防和管控工作,提高對高危人員管控的思想認識,確定“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樹立聯系群眾的工作方法,將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建立和加強秘密的情報信息網絡,把工作的重點投入到高危人員管控上來。
【參考文獻】
[1]俞秋明.流動人口高危人群管控工作的探索與思考[J].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 2007(02):43-47.
[2]葉繁.強化高危人群管控之我見[J].公安學刊,2008(01):55-57.
[3]常靜.基層民警如何運用警務信息化手段加強對社會高危人群的預警管控[J]. 公安教育,2011(02):36-39.
作者簡介:林永(1987~),男,山東,碩士研究生,鐵道警察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警務指揮與戰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