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小輝
[摘要]2016年5月1日起,建筑業適用于11%的增值稅,較之前3%的營業稅有大幅上漲。增值稅實際上是基于差額征稅(銷項減進項),而營業稅是基于全額征稅(僅銷項),所以單純直接比較是沒有意義的。“營改增”對建筑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現從稅負、財務狀況的變化,分析其對建筑業的影響,并提出應對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業;稅負率;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194
1 “營改增”對建筑業的影響
1.1 “營改增”對企業的有利影響
1.1.1 減少重復納稅
“營改增”建筑企業將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來確定應交增值稅,那么購買材料、設備的進項稅額就可抵扣,消除原增值稅和營業稅并存稅制下對建筑業重復征稅,進而有效降低企業的稅負率,同時也有利于建筑企業與上下游產業的融合。增值稅實行憑發票抵扣制度,使其參與主體形成了一種利益制約關系,從而有利于整個行業的規范和健康發展。
1.1.2 提高項目投資效益,節約投資額
建筑業實施“營改增”,建設單位購置材料的進項稅額就可抵扣,從而降低了總投資,提高了投資效益。
1.1.3 優化企業資產結構、促進專業技術進步
“營改增”后,由于購買的施工機械設備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能夠促使企業引進先進的機械設備和流水線,提高機械設備裝備水平;從而提高生產效率,也能相應減少施工作業人員,降低人工費支出,減輕企業稅負;進而優化資產結構,增強專業技術進步。
1.1.4 提高國際化水平
大多數國家的建筑行業都是征收增值稅,實行“營改增”后,不僅有利于提高我國大型建筑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有利于境外建筑企業與國內的協作。
1.2 “營改增”對企業的不利影響
1.2.1 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1)建筑材料對稅率的影響
材料、設備全部由承包人自行采購,能取得的進項稅額就多;主要或大宗材料由發包人采購,承包人僅采購輔材,能取得的進項稅額就少,實際稅負明顯偏高。另外購買的材料無發票或不是增值稅專用發票,材料進項稅額無法正常抵扣,使建筑業實際稅負加大。即使企業都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但能抵扣的進項稅率只有6%,而實際繳納的銷項稅率卻是11%,如此就要增加5%的納稅成本,提高了建筑業的實際稅負,壓縮了利潤空間。
(2)人工費用對稅率的影響
勞務用工主要來源于成建制的勞務公司及零散的農民工。勞務公司按取得勞務收入的11%計征銷項稅額,卻沒有進項稅額可抵扣,與原3%的營業稅率相比,增加了8%的稅負率,在無法繼續維持的情況下,其勢必會將該稅負轉嫁到施工企業身上,這導致施工企業的稅負進一步提高。另外,農民工提供零星勞務產生的人工費,也沒有增值稅專用發票,無可抵扣的進項稅額,勢必也加大施工企業的稅負。
(3)機械設備對稅率的影響
“營改增”后動產租賃業的增值稅率為17%,與建筑業密不可分的機械設備、設施料租賃均屬于動產租賃業范疇,而租賃公司在之前購買的資產不存在可抵扣進項稅,但出租資產的收入要繳納銷項稅,在沒有進項稅的情況下,卻要承擔17%的增值稅稅負,目前租賃業利潤率普遍低于增值稅率17%,租賃企業顯然無利可圖,在權衡后租賃企業必然會放棄一般納稅人資格,轉為小規模納稅人,這樣只需繳納3%的增值稅。
1.2.2 “營改增”對工程造價的影響
營業稅是價內稅,增值稅是價外稅,價外稅的稅收負擔最終由消費者承擔。“營改增”后當期確認的合同收入要部分剔除銷項稅額,合同成本中也部分剔除了與原材料、租賃費等相關的進項稅額。因此,“營改增”不僅導致企業產品定價發生變化,同時也會導致基本建設投資、房地產價格、企業的招投標管理發生較大的變化。
1.2.3 “營改增”對財務狀況的影響
首先,建筑企業購買的原材料等存貨和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的價格要扣除進項稅額,因此資產總額會比稅改前降低,資產負債率會上升。其次,企業收入、利潤的變化,稅改后由于受某些材料、勞務用工很難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部分材料發票稅率較低等影響,會出現進項稅額抵扣不充分的情況,導致企業利潤總額下降。
1.2.4 “營改增”對現金流的影響
企業在支付款項和收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時,需要考慮兩者的時間差,時間差越大,資金占用的機會成本越高,進而影響現金流量和資金成本,企業在“營改增”實施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時間差給企業資金流量帶來的不利影響。還有要扣除質保金、墊資款等,但增值稅卻一定要當期繳納,這就增加了大量現金流量支出,造成企業資金緊張。
2 建筑業“營改增”的應對策略
2.1 規范合同管理,優選合作伙伴
“營改增”后,盡量簽訂包工包料的建筑合同,在合同中明確約定與供應商、分包商各自承擔的稅,只有提供合法有效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才能付款。在選擇合作伙伴時,應優先選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不得已與小規模納稅人合作時,要盡可能在合同中注明價格是否含稅,力爭降低企業稅負。
2.2 加強納稅籌劃,合理降低企業稅負
建筑企業進行“營改增”,給企業留有較大的稅收籌劃空間。首先,對鋼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因為可抵扣的進項稅率為17%,一定要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并驗明真偽;商品砼可考慮采用由施工企業自行購買水泥再委托加工的方式,這樣就可以利用稅率較高的水泥進項抵扣;而砂石、部分電器等可集中采購,讓材料商提供相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如確實無法取得,盡量要求對方到稅務機關代開;其次,對周轉材料和資產設備等,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資金充裕的前提下,提高自行采購的比例;最后,由于企業投標要繳納投標保證金,并且即使未中標該筆款項也要相當長時間才能退回。在建工程也需要墊資,僅依靠自有資金難以維持,所以企業通常會向銀行借款,而產生的利息又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因此可以考慮改變利息支付方式,比如支付給供應商銀行承兌匯票,其匯票金額包含貨款和利息。這些都有待于自身在充分預測核算的基礎上做出決定。
2.3 提高培養財務人員的素質和專業能力
財務人員應該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充分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更新自己,要不斷地學習、勇于接受新事物、善于用新知識武裝自己,充分結合企業實際進行有效的稅務籌劃和會計核算。當然單位也應積極組織財務人員、招投標人員、預決算人員和采購人員以及聯營合作者進行培訓和交流,進而全面提升財務人員的業務素養和專業能力。
2.4 完善發票管理制度,改進財務管理
增值稅專用發票應在開具之日起180日內到稅務機關辦理認證,并在認證通過的次月申報期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抵扣進項稅額。因此企業應加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從取得、開具、保管、申報等環節加強監管。在過渡期內,企業最好把能開的發票盡量開足,讓分包商也盡快提供發票,而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材料和設備等盡量延遲開具。
3 結 論
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營改增”是必要的。文章從“營改增”前后稅收處理的差異、稅負率的變化等方面,分析了稅改對建筑業的影響以及相應的對策。“營改增”對建筑業優化資產結構、增強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有利于促進企業降低稅負,提升利潤水平。因此可據自身經營狀況來分析預測“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影響,積極努力地爭取國家相關扶持,以便在稅改中獲得有利的競爭地位。
參考文獻:
[1]柯洪.工程造價計價[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3.
[2]肖興祥.關于營業稅改增值稅問題探討[J].金融刊物,2012(40).
[3]戴國華.建筑業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影響的思考[J].財務與會計,2012(3).
[4]張暉.探究“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其對策[J].財政監督,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