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第二人民醫院龍尾社康中心(518049)彭獻 杜潔 李健明
糖尿病是目前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非傳染性疾病,可引起嚴重的心、腦、腎等多個器官臟器的并發癥,逐漸使多器官衰竭,最終導致死亡,成為老年人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1][2]。選取本社區截止到2015年1月48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再選取年齡≥45歲的43例正常人作為參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社區截止到2015年1月48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為研究組,平均年齡:(69.76±6.21)歲,年齡范圍:65~81歲;女性25例,男性23例;病程:1~10年,平均病程:(3.44±1.22)年。再選取年齡≥45歲的43例正常人作為參照組,平均年齡:(58.68±5.29)歲,年齡范圍:45~64歲;女性21例,男性22例。分別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臨床資料,差異較小(P>0.05)。
1.2 方法
1.2.1 宣傳教育 利用社區的有效資源,通過張貼宣傳標語、發放2型糖尿病的宣傳手冊和定期組織講座等形式,向患者普及2型糖尿病的誘發因素、發病機制及未來發展情況,提高老年患者對2型糖尿病的認識程度,從而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運動、按時吃藥、定期血糖監測等方式,參加到治療2型糖尿病的隊伍中來,從而提高社區2型糖尿病的知識水平,做到很好地應對和處理。
1.2.2 問卷調查 本次對48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和43例正常人的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對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糖尿病發病時間、病程、家族史、用藥情況等進行調查[3];另一部分是進行自我管理的調查問卷,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自我管理水平。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數據分析軟件對本文所有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檢驗,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所得計量、計數資料,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1.4 評價標準
1.4.1 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評價標準 采用社區編訂的2型糖尿病調查問卷,分析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滿分為100分,85分以上為優秀,66~84分為良好,低于65分為差。
1.4.2 自我管理評價標準 采用社區編訂的自我管理調查問卷,得分越高患者的臨床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反之,分值越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越差。
1.4.3 血糖控制評價標準 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進行監測,記錄治療前和治療后血糖的變化情況。
2.1 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比較(詳見附表1)
2.2 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分析(詳見附表2)
2.3 社區宣傳教育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變化 對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進行監測,其中顯效31例(64.5%)、有效15例(31.3%)、無效2例(4.2%),控制有效率率為95.8%,因此,社區積極的宣傳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血糖的控制水平,效果顯著(P<0.05)。
附表1 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比較(±s,n/%)

附表1 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比較(±s,n/%)
治療情況 N(例) 優秀 良好 差 知識水平(%)治療前 48 10(20.8) 20(41.7) 18(37.5) 78.9治療后 48 28(58.3) 11(22.9) 9(18.6) 81.3
附表2 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分析(±s,n/%)

附表2 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分析(±s,n/%)
組別 治療 飲食評分 運動評分 藥物評分 血糖評分觀察組 治療前 58.54±5.62 33.25±5.84 59.76±5.14 58.12±1.22治療后 88.44±5.40 63.17±6.22 85.27±5.32 73.44±4.28對照組 正常水平 90.37±5.13 89.35±4.37 90.14±2.33 93.14±1.22
3.1 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 糖尿病是因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島素β細胞功能缺陷而引起的一種以空腹和餐后高血糖為主要表現的代謝異常綜合征[4]。
3.2 2型糖尿病的影響因素分析 研究顯示,導致2行糖尿病發病的因素主要包括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肥胖、體力運動和社會心理因素四個方面,具體情況如下:①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因素。②肥胖因素。③體力、運動因素。④社會心理因素[5][6]。
綜上認為,社區通過宣傳教育提高了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糖尿病知識水平,提醒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攝取膳食,控制其質量,積極從事適當的體力活動,在源頭上減少糖尿病的發展,從而延緩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