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醫院(523690)張芳
目前,糖尿病發病率保持逐年增長的趨勢,2型糖尿病患者約占糖尿病比例的90%。相關研究表明[1],飲食習慣、運動干預、遺傳因素等均與2型糖尿病發病緊密相關。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逐漸升高,長期高血糖對機體產生不良刺激,從而引發嚴重的并發癥而導致患者死亡。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及胰島素抵抗為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礎[2],胰島素抵抗的內環境的變化,不斷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02月~2015年02月本院收治84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臨床資料,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2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30~82歲,平均(55.45±2.25)歲。病程1 ~8 年,平均(3.3 5±1.5 7)年。空腹血糖<8.3mmol/L者10例、空腹血糖8.3~11.1mmol/L者19例、腹血糖>11.1mmol/L者13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30~84歲,平均(56.60±2.02)歲。病程1 ~7 年,平均(3.9 4±1.5 7)年。空腹血糖<8.3mmol/L者11例、空腹血糖8.3~11.1mmol/L者18例、腹血糖>11.1mmol/L者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具可比性(P>0.05)。
1.2 入選標準 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與肥胖診斷標準[3]:病史明確;年齡30~85周歲;BMI 20~28kgm-2等。同時,排除哺乳期婦女;嚴重肝腎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實施飲食控制、糾正代謝紊亂、控制體重等常規治療。觀察組給予諾和靈30R治療,于餐前30min皮下注射,2次/d。胰島素劑量調整方案:起始劑量為0.5IU/(kg·d),然后監測每天三餐前及午餐后2小時血糖,根據患者血糖水平合理調整注射劑量。同時,在進餐時口服阿卡波糖150mg,3次/d,連續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 ①統計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分析低血糖反應發生率。②BMI=體重/身高2(kg/m2)。腰臀比(WHR)=腰圍/臀圍。③實驗性指標包括:C反應蛋白(CR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紅蛋白(GHbA1c)、膽固醇(Tch)、甘油三脂(TG)水平等。胰島素敏感性指數(IAI)=1/(FPGXFINS)。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FPGXFINS/22.5[4]。
1.5 治療標準 按《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①顯效:臨床癥狀改善明顯,餐后2h血糖與空腹血糖降低、糖化血紅蛋白降低分別>20%、>10%。②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別為4.0~8.3mmol/L、4.5~10.0mmol/L。③無效:未達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6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2.0軟件統計,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結果見附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腰圍、體重等指標變化 結果見附表2。
2.3 對比兩組患者低血糖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出現低血糖反應2例(4.76%),對照組出現低血糖反應5例(14.29%),觀察組低血糖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附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腰圍、體重等指標變化比較
肥胖被認為是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因為肥胖者大多存在胰島素抵抗。CRP作為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參與肝臟合成及肺炎雙球菌C多糖體反應過程。正常人體內含微量CRP,在處于炎癥病變的急性期時,CRP水平上升迅速,CRP濃度隨著損傷刺激的加劇而升高,隨刺激消失而下降[6]。
諾和靈30R主要成分及其化學名稱為雙時相低精蛋白鋅胰島素,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人胰島素,被廣泛應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的臨床治療中。諾和靈30R的作用方式為通過餐前給予患者使用藥物,確保患者在進餐過程中保持足夠的胰島素水平。諾和靈30R加以聯合阿卡波糖治療2型糖尿病肥胖,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有效防止低血糖事件的發生。綜上所述,胰島素聯合阿卡波糖治療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安全高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及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