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2醫院(100039)喬瀠 馬艷芹 王國強 房吉祥 張蓉蓉 董旖 王江江 張萍
中藥飲片是中醫臨床辨證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歷來中藥飲片的調劑是依據中醫處方將散裝的中藥飲片用手抓戮稱,按劑分發(一劑一分一稱或估計分發),由于飲片規格大小不等,使其難于稱量,難于分勻,塵土泥沙碎削混雜,調劑時撒一桌,漏一地,臟一身,浪費污染大,效率低,養護難[1]。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現代生活習慣的改變,湯劑這一使用了千百年的古老劑型已不能適應部分人群快速簡便的要求,因此,多年來湯劑劑型一直在改進和發展變化中[2],出現了小包裝飲片和中藥配發顆粒,中藥飲片小包裝是指將加工炮制的中藥飲片,根據臨床常用劑量用一定包裝材料分裝成不同規格小包裝,藥師直接調配無需稱量的中藥飲片[3]。中藥配方顆粒是以符合炮制規范的優質藥材(中藥飲片)作為原料,充分利用現代科學儀器設備,結合現代先進工藝,把藥味按根莖、花、全草、果實、種子等進行分類研究,最大限度地保留水煎劑的有效成分[4]。
本文結合我院中藥用量的具體使用情況,對中藥小包裝飲片和配方顆粒的使用優勢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探討。
1.1 提高環境衛生 中藥配方工作人員在調配散裝的中藥飲片時會遇到“塵、扎、碎、輕、沉”的困難。從藥屜中稱取散裝中藥飲片時粉塵飛揚,不僅造成了藥材的損耗,而且對配方人員的身體健康不利[5]。中藥小包裝飲片與中藥配方顆粒采用獨立包裝,調配時無需人工稱量,上藥和取藥過程中避免塵土飛揚,衛生狀況有所改觀,確保中藥房的清潔衛生。
1.2 提高調劑效率 小包裝中藥飲片根據臨床需求,制成不同規格劑量使用,保持了中藥飲片的原有形狀,體積輕巧,獨立包裝,減少藥師反復稱量次數,藥師只需按處方要求進行“數包”,確保了調劑劑量的準確度。中藥配方顆粒采用單味藥濃縮精制而成,調配藥量小,機器化調配準確。以往散裝中藥飲片有先煎、后下、包煎等特殊煎煮用法,需要藥師獨立包裝,而小包裝飲片與配方顆粒無需單獨包裝特殊煎煮藥物,省時省力,提高了調劑效率。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衛生部于2007年3月12日發布的《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范》中規定,“中藥飲片調配每劑誤差應當在±5%以內”。這就對中藥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附表為我院具有兩年工作經驗的藥師用不同調劑方式調劑藥物所用時間與誤差對比,散裝中藥飲片調劑時間為672秒,誤差率為3.2%,小包裝飲片用時246秒,誤差率為0.8,配方顆粒調劑時間為584秒,誤差率為1.1%。通過對比,小包裝飲片與配方顆粒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降低了誤差率。
1.3 減少藥品誤差 散裝中藥飲片在裝斗或調劑過程中,容易漏散,對串斗、串味等現象難以控制,損耗量大。特別是在分戥過程中,采用“等量遞減,逐劑復戮”的方式,難免會出現分不均、漏撒的現象出現。尤其是抓多服藥時,抓錯時無法分揀,造成浪費。小包裝飲片采用感量為0.1克的電子秤,保證了每包中藥飲片裝量差異的最小化。雖然小小的包裝只是把過去散裝的中藥飲片簡單地穿上了衣服,但它確實地解決了過去售藥因秤勻分量出現藥量不準而影響藥效的難題[6]。中藥配方顆粒按袋計量,同時標明了原生藥的換算關系,調配更加方便,可避免傳統中藥稱取方法帶來的劑量誤差,因而保證了劑量的準確[7]。

附表1 兩年工作經驗的藥師用不同調劑方式調劑藥物所用時間與誤差對比
2.1 從藥房的角度:中藥飲片在炮制好后儲藏保管的過程中,易出現蟲蛀、發霉、泛油、變色、氣味散失、風化、潮解、溶化、揮發及腐爛。實踐證明小包裝飲片采用密閉包裝,不但可以防鼠、防蟲、防潮,防風化,同時藥材不易氧化變質,防止揮發性藥材散氣變味、自然揮發藥效降低,有效防止雨季藥材受潮發霉、軟化粘連,高溫天氣時藥材失去水分干裂、脆化變形,減少含靴質的藥材與空氣中的氧長期接觸而變色,還能阻止花類藥材的褪色,保證了藥材的品質。同時小包裝中藥飲片密封保存、獨立包裝的特點,特殊存儲藥可單獨存放,發現變質、變味或是由于脹袋造成霉變等現象時,及時清理問題飲片即可,不會連帶影響其他藥品的質量。中藥配方顆粒劑采用小劑量包裝且包裝密封性能好,能夠避免類似中藥飲片儲存過程中變色、走油、蟲蛀、霉變等質量問題的出現,具有安全衛生、防潮防蛀、保質期長的特點,且單位藥物重量輕、體積小,使儲存和運輸更加方便。
2.2 從患者角度:在梅雨季節,一味藥中可能有瓜蔞,枸杞等需放在冰箱中冷藏的藥材,而散裝中藥飲片將其調配在一起,患者回家常常因存儲不當造成藥物變質,影響患者服藥。小包裝中藥飲片獨立包裝,患者帶走的藥物可以根據藥味不同單獨存放,避免變質、變味、霉變等現象的發生,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有效。
中藥配方顆粒密封性及遮光性良好,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有效成分的降解。我院雖然可以為患者提供中藥煎藥的服務,但煎好的中藥體積大、重,尤其在夏天保存時間短暫。而中藥配方顆粒體積輕巧,方便患者攜帶和存儲,在外出和工作繁忙時可以堅持服用,保證用藥的及時性和連續性。

附圖1 2014年我院協定處方用量比例

附圖2 2014年飲片、顆粒工作量對比
中藥湯劑具有隨癥加減、吸收快、奏效迅速的特點,是最能體現中醫辨證論治、復方用藥特點的劑型,深受醫患雙方的歡迎。但由于傳統中藥飲片調配模式缺乏有效的量化檢測手段,難以保證中藥湯劑的質量,從而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可能會影響到用藥安全。
由于我院是傳染病專科醫院,很多病人需要長期服藥,我院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由中醫師和藥房人員協商制定了滿足患者需求的協定處方。協定處方不僅保障了患者及時用藥,同時醫生能根據用藥效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合理。
3.1 療效確切 中藥協定處方是根據我院診療范圍和病癥,從常見病入手,嚴格的臨床試驗轉化而來,反復驗證,療效確切,避免了配伍禁忌和開方的差錯。同時醫院根據每月協定處方量,控制單品種用量,擇優選擇,保證了藥物質量從而提高療效。
從附圖1得出,2014年配方顆粒協定處方占總協定處方量的48%,具有小包裝中藥飲片的協定處方量占總協定處方量的39%,散裝中藥飲片協定處方量占13%。可見,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小包裝中藥飲片和配方顆粒。
小包裝中藥飲片質量要求較高,裝包前要求按規范炮制,去除雜質,充分凈化、干燥,基本做到無砂石、塵土,無藥屑等,保證了質量,而且必須從通過GMP驗證的中藥飲片廠購入。每個獨立的小包裝上都清楚標示品名、產地、規格、批號、藥品生產許可證號、藥品公司名稱、地址、電話等,徹底解決了終端消費的“三無”現象,保證中藥飲片質優、安全、有效地用于患者。小包裝中藥飲片源于飲片,但質量高于飲片,受到越來越多患者的喜愛。
從附圖2看出,2014年飲片工作量與配方顆粒工作量的對比,顆粒所占比例遠遠高于飲片,在2014年7、8月,配方顆粒有明顯增長,主要原因是由于梅雨季節,天氣炎熱多變,飲片易霉變,蟲蛀,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配方顆粒。
中藥配方顆粒保持了中藥的原汁原味,不需煎煮,用開水溶化即可服用。不但可以省卻煎煮過程,又可以保持中藥飲片的氣味和功能,同時在制劑過程中采取現代指紋圖譜等先進技術,使中藥真正做到安全、高效、方便、可控。
3.2 便于隨證加減 中醫講究辯證施治,即使同一癥候在不同發病時間、階段,或病人的個體差異,治法也各異,故醫師需要根據具體病癥開具不同處方。
一個協定處方不可能包括每個病種的所有類型,即使同一個患者,同一疾病也要隨著病情的變化而更改處方。而協定處方的組成固定,通常是由同一名字命名,減少醫生開具處方的時間,同時,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在協定處方的基礎上隨癥加減,體現中醫辨證施治的中醫思想。
小包裝中藥飲片的調劑增減方便,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隨著患者病情的變化而進行劑量調整,如患者服用瀉下藥時,出現藥力俊猛,醫生就可叮囑減量或取出。個別患者服用某種中藥出現過敏時,也可取出停用,使得中醫藥隨癥加減。
中藥配方顆粒可靈活組方,單方、復方既可臨床配方,又可營養保健,用藥范圍廣,從而保證了治療中的高度針對性和療效的準確度。中藥配方顆粒遵循中醫藥理論基礎,保持傳統中藥飲片的原汁原味,并使中藥治療效果得到充分發揮,可多途徑用藥。急癥急病、專科專病使用靈活方便可以堅持中醫的個體化診療。醫生可在協定處方的基礎上,隨時調整藥味與藥量,符合中醫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遣方用藥習慣,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靈活組方的優勢。
中藥飲片小包裝化,不改變中醫臨床以飲片入藥、臨用煎湯、諸藥共煎的用藥特色,且不同規格的小包裝飲片,改變了傳統的中藥調配方式,可直接“數包”配方,具有劑量準確、存儲方便等優點,患者也能對所配中藥自行核對,有利于臨床用藥安全,配方顆粒省去了湯劑的煎煮過程,調劑計量準確無誤,避免散裝飲片的污染與調配不均的問題。中藥小包裝飲片與中藥配方顆粒在實際應用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但是,散裝中藥飲片是我國傳統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時間的沉淀,形成了特色的理論體系及操作方法,依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同時,小包裝中藥飲片與配方顆粒也是在散裝飲片的基礎上發展和創新而來,我們應當根據臨床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三種飲片的調劑方式,這就需要每一位臨床工作者結合實際經驗,不斷摸索,將三種飲片更好地用于臨床,保證患者合理用藥,推進我國中藥現代化事業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