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阮卓芬,于潤生
?
國內外優秀女子400m欄運動員欄間節奏特征分析與訓練學思考
王健 ,阮卓芬,于潤生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對國內外優秀女子400m欄運動員的欄間節奏特征進行對比分析,揭示女子400m欄間節奏如步幅、速度、步數與時間分配和變化等規律對成績的影響,并據此提出通過相應的訓練學方法與手段,改進與提高我國女子400m欄運動成績。
女子400m欄;欄間節奏;訓練學;思考
400m欄屬于固定組合結構的周期性速度耐力體能類項目,以乳酸能供能為主。需要歷經兩個彎道、跨越十個欄架,既需要較快的水平速度和耐力又需要跑跨高度協調結合能力,同時還需要良好的全程節奏,對運動員的身體形態、機能與素質要求非常高。目前各國對該項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選材、訓練水平、速度的發揮、欄間跑節奏跑等幾個方面。而將中外女子欄間節奏上的差異進行對比、揭示其內在規律并據此提出針對性較強的訓練學方法與手段,有著非常重要地現實需求與意義,同時對于我們訓練提高女子400米欄運動成績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借鑒作用。
2.1女子400m欄欄間步數節奏分析
女子400m欄為彎道起跑,國內外優秀女選手從起跑到第一欄大都采用22-23步跑完45米,全程十個欄因為體力上的原因,一般都會在前6-7欄(15步)一個節奏,后3-4欄用16或17步跑完剩余距離欄架的節奏。我們將這種不同步數過欄的跑法區分為全程單步數型、雙步數型和混合型三種跑法。從表1數據中可知斯捷潘諾娃、佩瓊金娜、韓青采用的是全程單數步跑法;哈爾基亞、黃瀟瀟和王星采用的是全程單雙混合跑法。造成運動員欄間跑步數不同的原因一般與她們的身高條件和訓練水平有關,比如斯捷潘諾娃憑借良好的速度與耐力,全程欄節奏都采用15步,一氣呵成,以 52.94s的成績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而佩瓊金娜,身材高大,力量好步幅大,起跑至第一欄僅22步,前七欄用15步,后三欄改用17步,以52.90s成績獲得世錦賽冠軍(她的世界紀錄是52.34s);再如希臘的哈爾基亞,前八欄采用15步,最后兩個欄改用16步左右混合式攻欄奪得奧運會冠軍(52.82s)。不難發現,不管哪種欄間跑步幅節奏模式都能創造優異運動成績。
通過以上數據對比與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女子400m欄成績與欄間跑步數兩者之間并不存在顯著性相關。那種試圖通過減少欄間步數、或者采用不同過欄節奏模式的跑法來提高成績的方式并不可取,雖然400m欄成績與欄間跑步數是隨著步數的減少,成績相應地提高,但都是建立在運動員個人綜合能力基礎之上才能實現,它涉及運動員的身高、體型、速度、力量、柔韌性、速度耐力等多種相關條件,僅僅只是通過減少步數就想提高成績的方法并不科學,關鍵還在于運動員步頻與步幅步數的配合以及過欄速度等的整體發揮上。那種后程體能下降采用增加步數加快步頻的過欄跑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利于后程速度發揮與成績的提高的。因此,根據自身的條件與訓練水平掌握合理的欄間節奏對400m跨欄跑運動員有著重要的意義。
2.2女子400m欄欄間速度特征分析
運動技術分析中,時間特征揭示運動性質,既通過生物力學中的運動學分析表明運動是如何發生的,以及運動時間內動作的空間特征存在什么樣的狀態。這種技術動作發生的時間、空間特征通常都被教練員用來對技術動作以及合理程度進行分析與診斷的手段,用以改進、提高技戰術水平。400m欄欄間跑時間差值的大小可以看作是欄間跑體能分配的合理程度,時間差值的大小,說明體能分配的合理程度與過欄技術的合理性。
2.2.1各欄間的時間特征分析

表1 中外優秀運動員的各欄間步數如
數據來源:阮卓芬,國內外優秀女子400m欄運動員欄間節奏特征分析,《運動》,2015.4

表2 國內外運動員各欄間時間比較

表3 國內外運動員各欄間平均時間
表2中,國內外選手各欄間速度從最快的第1-2欄4.10s到最慢的9-10欄5.25s,時間呈現逐漸增加及速度逐漸變慢的特征。國外選手十欄間時間遞增變化既速度減慢現象比較平緩,各欄間速度變化比較均衡;國內選手十欄時間間隔變化比較大,從最快的1-2欄4.14s到最慢的9-10欄5.25s.差值達到1.11s.比國外選手的1.00s要大許多,說明國內選手各欄間速度分配明顯不及國外選手合理。
而從欄間跑最快的時間間隔來看(見表2、3),我國優秀選手4.14s與世界優秀選手4.10s無顯著性差距,但在平均欄間速度以及最大速度保持跑過欄間的數量兩方面差距明顯,可見,國內運動員全程勻速跑的能力方面以及合理調控最大速度的能力方面不及國外運動員。一般來說欄間跑時間差值的大小表明欄間跑體能分配的差異程度以及過欄技術動作的好壞,時間差值越小,說明欄間跑的體能分配越趨向均勻合理,過欄技術也就愈好,各欄間跑的速度波動幅度也就越小,越體現出“勻速跑”方式的時空特征。
另外一點,從起跑到一欄的時間,國內與國外選手恰好相反,國內選手平均時間比國外選手快了0.11s,說明起跑過快消耗的體能也就越大,越不利于后半程跨欄速度的發揮。
從表3進一步得出,我國選手與世界選手前5個欄以及第8欄后進入直道開始加速到第9欄速度與世界選手大致相同,時間差值不大,但是在5-8欄之間,差異變化顯著,差值達到了0.2左右。世界優秀運動員前7欄都能保持相對穩定的跑速,隨后3欄速度才有所降低,國內選手從6欄開始到第8欄速度下降非常明顯,差值也達到最大,這說明我國運動員最大速度的維持能力不好,速度耐力儲備差,過欄技術與節奏不好,穩定性差。所以,我國運動員應提高400m平跑能力水平和欄間勻速跑能力,增強其專項速度耐力。
2.2.2前、后程200m時間差值的分析
前后程速度差值的大小也是評定運動員體能儲備狀況與體能合理分配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評定不同距離時間段內過欄技術好壞的因素。世界優秀女子400m欄選手前后程200m欄成績差值一般約為2.0~3.0秒,大于這個差值,說明全程體能分配不夠合理,速度耐力水平儲備差,過欄技術與體力分配不合理。

表4 400m欄運動員前后200m欄時間對比
前、后 200m 時間差(即后 200m 時間與前 200m 時間之差=總成績-(前5欄總時間+ 6分欄時間×3/7)與400m欄成績呈高度顯著性相關(見表4),該項指標反映了運動員前、后程時間與速度分配的總體特征。從表4可以看出,國外優秀選手前后200m時間差的差值都在3S以內,而國內運動員都在3S以外,其中差值最大的王星前后程達到3.4S,差值比明顯大于世界選手,相差整整1.3S。說明世界優秀運動員的速度以勻速跑為主,后段無明顯減速現象。我國選手則是先快后慢,速度分配不均,起伏較大,后段減速明顯。造成這種情況主要
原因是速度分配不合理,開始階段速度過快、體能消耗過大,導致后程疲軟,無法保持原有速度。
綜上所述,合理的分配速度是產生良好節奏的前提,沒有處理好全程欄間速度的合理分配,也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成績。所以,平時訓練中注意前后程強度的控制,多采用勻速跑方式的訓練提高運動成績。
3.1提高女子400欄運動員的欄間節奏的訓練
跑道上采用布置低矮或者能見的標志物來訓練400米欄節奏,既能提高訓練的積極性,又能有效地預防因疲勞產生跨越欄架的損傷,還能增強運動員訓練的自信。采用前6或7欄(標志物)一個節奏,后3或2欄(標志物)一個節奏,彎道上過欄采用左腳作擺動腿攻欄這種技術模式與節奏,通過強化并與全程欄結合起來形成跨欄定式,可有效地減少不必要的速度損失與體能儲備。訓練措施主要有欄間跑步數與節奏變換的訓練,站立式或蹲踞式起跑過8~10 欄,起跑至第一欄,后半程身體疲勞時增加欄間跑步數和變換節奏,要求增加步數越少越好.反復練習,以固定適合個人特點的欄間距步數與節奏。
3.2合理地分配前后程跨欄速度與體能儲備
人體活動的能量是通過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過程提供的,對于400米欄運動來說,能量供應中的約10%靠有氧代謝,約20%為非乳酸能供能,其余大部分是乳酸能供能。而非乳酸供能僅僅能維持很短的時間,如果起跑到第一欄時間過快,能源物質消耗過大,勢必影響后半程其它過欄時間。這就要求起跑訓練時盡可能放松大步跑,同時兼顧起跨點、步長、步數以及距離的調整等。
3.3提高長時間承受氧債能力的訓練與急速提高抗氧債能力的訓練以及二者的結合
采用提高承受氧債能力的訓練方法來發展400米欄速度耐力,有助于成績的提高。教練員在平時的訓練中,應根據運動員年齡、訓練年限、個人特點以及不同的訓練階段等來科學、合理地安排各種練習方法。準備期的訓練側重提高長時間耐受氧債的能力,采用多次數、強度不大的400米全程跑來提高乳酸耐受能力;比賽期則采用大強度、次數少的急速提高氧債能力的訓練發展速度與速度耐力,提高400米欄專項跑能力。
1.在確定欄間步數結構時,不僅需要結合自身的條件以及身體機能能力狀況,還需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1)所跑的節奏變換不宜過多,對于每個欄間節奏步數要相對固定,對保持體力與自信非常重要;(2)要考慮體能的合理分配以及后半程時的身體疲勞,應及時調整欄間跑的步幅,為保持跑的速度應適當的增加跑的步數來彌補速度的損失。
2.減少欄間跑的步數,并不一定是最佳欄間跑節奏,而應該是根據運動員的身高、體型、速度、力量、柔韌性、速度耐力等相關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欄間步數以及節奏模式;其次在平時訓練中應經常訓練運動員用左右腿交替過欄的變換能力,熟練地掌握左右腿過欄技術;最后通過訓練和比賽讓運動員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節奏模式,既最大限度發揮自身機能特點與運動能力的模式。
3.合理的體能分配是400米欄運動員比賽中創造優異成績的先決條件,圍繞400米欄各個技術環節而進行的訓練方法與手段,主要是解決400米平跑速度和提高左右腿輪流起跨過欄技術以及欄間跑步數與節奏的變換。
[1]徐向軍,譚政哲,劉智勇.400m欄運動員的專項能力及訓練對策[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18(4):114-116.
[2]宋晶晶.掌握和控制400m跨欄跑的節奏探析[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8,10(3):106-108.
[3]郭潔民,張凱.400m欄跑的成績與跨欄節奏相關關系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7,26(3):285-287.
[4]張聃.淺談女子400m欄的欄間跑節奏[J].福建體育科技.2003,22(4):14-16.
Hurdle Rhythm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Athletic Training Consideration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Outstanding Female 400m Hurdle Athletes
Wang Jian, Ruan Zhuofen, Yu Runsheng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logic analysis methods to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rhythm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hurdles of outstanding women's 400 m hurdle athlet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pace steps such as stride length, speed, and time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rule to performance, and accordingly puts forward ways of improving the women's 400 m hurdles performance through corresponding training methods and means.
female 400m hurdle; hurdle rhythm; athletic training; consideration
王健(1973-),男,湖南南縣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田徑運動訓練與教學。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5
School of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430205, Hubei, China.
G852
A
1005-0256(2016)010-0069-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