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章
【內容摘要】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推動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初中體育教學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向現代的教育模式發展。合作學習法在很多學科廣泛應用,由于現在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合作學習可以改變學生自私狹隘的思想,讓學生變為樂于助人、懂得合作的新時代青年。
【關鍵詞】因材施教 凝聚力 團隊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1.從學生的性格特點分析。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中“自私、貪婪,以自我為中心,不為他人考慮。”他們的眼中只有自己,不懂得尊重別人,不懂得與別人分享,不懂得感恩,覺得別人為他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這樣的學生將來走入社會也很難在社會上有好的發展。一個不懂得與人交流、溝通、合作的學生是很難發展的很好,這樣對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也是非常不利的。由于現在科技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少,很多學生陪伴他們成長的不是家人,而是手機、電視、學習機之類的電子產品。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就變得很少。在學校里,每個學生都忙著自己的學習,與同學之間的溝通也非常的少。學校是傳授知識的地方,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的較多,但是與人交往這方面或者說我們所說的情商是非常低的。
在現在的社會“高智商”不見得能取得成功,相反“情商”較高的學生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中都會如魚得水。因此,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情商也是非常重要的。
2.從教師的教學模式分析。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新課標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自主的去學習。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需要教師將學習的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團隊的合作中解決問題,讓學生主動的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
1.教師要合理的分配合作小組,小組學習的關鍵就是要求教師合理的分配小組。在分配小組之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了解,教師要深入學生中去,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愛好、興趣等。這樣在分配小組時可以做到合理的分配。
2.學生合作的過程教師要關注,教師要營造平等的合作環境,師生之間共同學習。每個小組在合作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會出現矛盾,需要教師的及時關注。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去解決。小組成員間也只有在經歷了很多困難,共同去完成這樣的過程中培養出感覺,培養處團隊的凝聚力。教師可以在班級里組織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3.培養團隊意識,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我們知道三國時期的蜀國。在這樣一個龐大的團隊中,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驍勇善戰的趙子龍,有忠肝義膽的關羽,更有禮賢下士,志向遠大的劉備。就是因為有這樣一個核心領導,就是這樣一個團隊,從西漢末年的一無所有到三足鼎立。這就說明了團隊的力量,每個人自身都有優點缺點,在團隊合作中可以把自身的優點發揮到最大。同時團隊的利益高于一切,要培養學生有團隊的意識,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這是非常重要的,小到一個團隊,大到一個國家。抗戰八年,我們為什么沒有被打敗?這就是民族凝聚力的力量,我們的國人把國家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決心,才會有那么多的英雄前仆后繼,也只有全民族的抗戰,才能取得抗戰的勝利。
4.培養合作的習慣,我們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優點,要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習慣,在他人身上學習優點。好的習慣影響學生的一生,一個善于發現別人優點,善于和他人合作的學生是會不斷的進步的。在合作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要共同學習,一起進步。小組的成員要學會欣賞、學會發掘別人的長處,揚長補短,在長期的合作中看到自身的不足,不斷的改進自己。長期的與人合作,學生可以在團隊中找到自信,可以學會與人相處。
5.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如果沒有評價,那么學生的進步就得不到認可,小組合作的成績就不能得到認可。只有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傳統的評價方式都是教師按照成績給學生評價,但是這樣單方面的評價并不客觀。可以讓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師生之間進行互評,這樣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更能顯示出學生內心的想法,也可以更加客觀的對學生進行評價。
三、結語
在現代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如果不學會合作,單槍匹馬很難有很大的作為,我們說“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從初中階段就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是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做下鋪墊。一個人只有融入團隊,融入集體,他也才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優勢。初中階段教師可以合理的分配小組,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集體榮譽感。我相信在這樣的教育下,每個學生都會學會尊重、學會付出,學會感恩。
【參考文獻】
[1] 覃俊平、譚濤. 體育教學中有效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 中國學校體育,2005(6):19-30.
[2] 張曉玲. 合作學習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晉東南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2 (06):38.
[3] 邱松林. 初中體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分組探析[J]. 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1(09).
[4] 姚蘭. 淺論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提高[J]. 成才之路,2009(35).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