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金玉
對國有企業而言,當下有兩種聲音,一種認為國有企業悶頭賺錢即可,不用進行對外宣傳,越宣傳越引起公眾的關注,反而會來挑刺,問題也會緊隨而至;另一種認為必須要對外宣傳,并且要主動對外宣傳。上文的作者就是屬于第二類,她認為不僅要對外宣傳,還必須要變被動為主動的宣傳,這是關鍵。因此,一定要提高領導層和全體員工對企業對外宣傳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對外宣傳就是國企軟實力建設的意識,樹立“企業外宣不力,品牌形象受損,就是國有資產流失”的理念。
新的宣傳方式所帶來的變化,絕不僅限于它所傳遞的內容,更大的意義在于,它本身定義了信息的傳播速度、來源、傳播數量以及信息存在的語境,從而深刻地影響著特定時空的社會關系、結構和變化。因為新媒體等新的宣傳方式的出現將會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的契機,把握這些契機就抓住了先機。所以國有企業的對外宣傳意義重大,不僅僅是一次危機處理、一次新聞發布會那么簡單,將直接影響到社會公眾對國有企業整體環境的評價,甚至對國家相關改革方向和環境的支持。
但是,當前國有企業的對外宣傳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文章中已經以事例形式進行體現,總結起來大致有如下幾點:
第一,對宣傳作用認識的滯后性。畢竟國有企業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需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對外宣傳工作的影響不會像賣個產品一樣立竿見影,立即就能看到銷售額看到對公司經濟效益的作用,顯然,對外宣傳工作的作用是有滯后性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國有企業部分主管經營的行政領導心目中,認為對外宣傳是形式主義,對新聞媒體采訪也抱有回避態度,以至于對外宣傳工作逐漸被邊緣化。還有很多國企員工甚至是領導把“對外宣傳”和“宣傳思想工作”混為一談,只做好對內的思想政治工作即可,認為把公司內部的活動發布在外網上就是對外宣傳,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任何好的新聞都是來源于基層,只要找好角度,善于挖掘,一定可以做出非常的宣傳稿件,做好了對外宣傳,提高了公司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對公司的經營是有意想不到的促進作用的。
第二,宣傳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現在國有企業都在做全面預算管理,很多公司的宣傳經費低得可憐,反而各種內部活動經費都要遠遠高于宣傳經費,更甚者連公司宣傳片的經費也被砍掉。當然,這并非是全部企業的思路,換句話說這只是部分知名度比較弱、不注重宣傳的企業的做法,一些領導人思維超前的國有企業還是做得非常好的,比如首農集團的三元食品,還有光明乳業,幾乎家喻戶曉,直接提升了其銷售量。這無不得益于宣傳經費投入力度大,對外宣傳工作做得有聲有色。
第三,激勵機制不足。當然,當下國有企業都有專門負責宣傳的部門或者人員,有的叫黨委宣傳部,有的叫公共關系部,還有叫對外聯絡部的,不管名稱如何,但性質都是一樣的,就是對外宣傳。但最突出的問題是,除了宣傳部門中的這些宣傳人員外,企業其他員工對新聞宣傳工作不感興趣,甚至有些一竅不通,更別提報送新聞,所以,國有企業如何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來開展對外宣傳工作顯得異常重要。這需要制度保障,要把宣傳工作激勵方案以制度的形式制定并下發,調動起全員的積極性。
第四,缺乏專業的宣傳人員。雖然國有企業一般都設置了宣傳部門,但專業且有經驗的宣傳人才還是匱乏的。國有企業宣傳人員一般都是寫文章較好的基層人員抽調過去的,幾乎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都是半路出家,當然也有一些新聞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但這些學生又沒有經驗,白紙一張,理論很難轉化為實踐。有經驗的媒體人員轉型到國有企業的非常少,原因有二,一是媒體從業人員一般習慣了自由的工作氛圍和時間,無法適應國有企業朝九晚五的作息時間和各種理念,二是國有企業對宣傳人員的薪酬待遇不是很高,比主業部門要略低,又比較固定,有時不能達到媒體從業人員的要求。
對于上述四個問題,如果能解決,一定會對國有企業對外宣傳工作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一方面,需要國有企業從自身真正認識到對外宣傳的重要性,積極去策劃、組織對外宣傳,另一方面,國家相關部門也要加大力度支持國有企業的對外宣傳,而不僅僅只是行政性地設立一個新聞發言人。上述問題不解決,所有的變革都將形同虛設。期待國有企業對外宣傳工作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