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瓊
[摘要]種糧大戶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制以后農村涌現出的新型種糧隊伍,在國家農業發展新時期他們將成為國家糧食生產的中堅力量。本文在闡述了種糧大戶的在當前糧食生產中的重要意義基礎上,客觀分析和研究了目前楚雄市種糧大戶情況,影響種糧大戶發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楚雄市如何培育種糧大戶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種糧大戶 糧食生產 效益 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2-0012-02
1.引言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求得生存的最起碼條件,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保證,甚至是國家之間政治、經濟博弈重要籌碼以及發起戰爭的主要導火線。特別是對于我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糧食問題更顯尤為關鍵,歷屆中央政府十分重視糧食生產工作,始終作為國家首要任務來抓。然而,隨著國家工業化、城鎮化大舉推進,農村青壯力勞動力大幅向城市轉移,當前種糧主要勞動力婦女、兒童和老人,無論是自身體力還是農業科技素質、農業機械操作能力都不能滿足糧食生產的需要,根本扛不起種糧這面大旗。另一方面,我國人口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依然在高基數上增長,對糧食需求逐年增多,而我國耕地面積和耕地質量不斷下降,人多地少地瘦矛盾日益加劇。如何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生產、有效供給將成為地方政府和全社會共同關注以及研究的重要課題。
種糧大戶一般是指將絕大多數農戶的土地流轉到手中,作為商品糧基地,大規模集中連片種植糧食作物的農戶或經營組織。種糧大戶的特點是經濟勢力強、農業科技素質高、懂管理、擅經營,有利于糧食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能夠大幅減少糧食生產成本、有效增加種糧收入、提高種糧積極性,糧食生產、加工、銷售環節中還可以增加農村就業崗位,能有效解決土地被流轉這部分農民和其他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是著實增加農民收入重要途徑。目前,種糧大戶數量多少不僅作為評估當地農村土地流轉程度的關鍵指標,而且已成為衡量—個地方當前糧食生產水平的首要因子,積極培育種糧大戶,確保糧食規?;N植已成為糧食主抓部門的特等大事。
2.楚雄市種糧大戶現狀
楚雄市位于云南省滇中腹地,素有“滇中糧倉”之美譽,常年種植糧食作物57萬畝左右,年生產糧食約2億千克,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肩負著滇中地區糧食生產任務。近年來,地方政府大力鼓勵和支持培育糧食種植大戶,從政策、資金和技術上給予相應扶持。但由于自然、社會、政策措施等綜合因素,種糧大戶發展狀況不容樂觀、前景令人堪隴。
2.1數量少、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
2015年,全市共有種糧面積達到200畝以上的大戶僅有3戶,總承包面積共計約2500畝,占全市現有總耕地面積35.7萬畝的0.7%,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為油菜和水稻兩種作物,單種作物連片集中種植面積不超過400畝,總產油菜噸、產水稻噸,單產水平低于當地農戶種植水平,3戶種糧大戶對全市糧食生產中貢獻率十分低。
2.2土地流轉面較窄,涉及農戶數量有限
3戶大戶所承包土地都位于城市周邊15公里范圍內,交通便利、水源條件好、農業基礎設施基本完善,耕地等級相對較高,而其它離城市較遠的糧食主產區沒有種糧大戶落腳,承包地才個涉及2鄉鎮,其余13個鄉鎮處于空白,總戶數1100多戶,每戶流轉面積一般都不超過5畝。
2.3補助措施單一、扶持資金明顯不足
地方政府和農業部門對3戶大戶的扶持主要是物資方面:一是市農技中心將所有種植大戶承包地納入糧食高產創建項目示范區,油菜作物60%以上肥料由農業部門補貼,水稻作物種子、化肥、農藥全部由項目經費支付,在水稻育秧等環節補貼2-5萬元;二種糧大戶農機購置時作為享受相應的國補、省補的重點對象,種植和收割期間由市農機推廣站負責協調全市閑置農機參與作業;三是市農技中心每戶種糧大戶配備1員技術指導專家,進行跟蹤服務;四是承包土地立為水稻種植繁種區,水稻按種子收購價進行回收。綜合以上補貼,種植大戶每畝實際享受扶持補助約500元左右,距實際承包種糧差價300元以上。
2.4經營狀況不善、虧損十分嚴重
種糧過程中均未實現標準化生產,全市當前主推的先進農業科學技術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測土配方施肥、油菜規范化種植、病蟲害生物防治等先進農業科學沒有真正應用到糧食生產過程中。據測產,油菜平均每畝單產約180千克/畝,每畝低于當地農戶種植的40千克;水稻每畝單產450千克,低于當地農戶種植平均630千克180千克。2015年,3戶種糧大戶均沒有實現預期效果,不同程度出現虧損,最低虧損達50余萬元,最高超過100萬元。
3.存在問題及主要原因
3.1糧食價格較低、生產成本過大
當前,由于國家制定的糧食保護價過低,2015年水稻保護價僅為3.1元/千克,難以刺激種糧的積極性,特別是具有一定經濟勢力的企業和個人大多不愿意從事糧食生產投資,加之糧食生產周期長、不可預測因素多,特別是近年來農村勞動力緊缺和農用物資始終高價位運轉,造成糧食種植成本大幅增高。據測算,楚雄當地每畝水稻生產成本超過1200元,產值1800元;玉米每畝生產成本達到600元、產值1000元;小麥每畝生產成本250元,產值400元,若作為承包地扣除每畝1500元租金,基本每畝每年虧損近800元。
3.2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自然氣候頻發,糧食難以實現高產、穩產
楚雄市處于云貴高原中部,地勢不平、水利基礎條件差、交通欠發達,信息閉塞,多年持續干旱,降雨嚴重不足,并且分布時空不均勻,夏、秋兩季降水達80%以上,導致冬、春季干旱,小春作物產量過低、大春作物前期保苗水無法保證。除此之外,冰雹、大風、暴雨、降雪、低溫霜凍等天氣較頻繁,對糧食生產造成較大威脅,每年因災造成減產不低于15%。
3.3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勞動力投入過多
糧食生產過程中,無論是油菜還是水稻,除實現機耕機耙外,播種、施肥、灌溉、收割和涼曬主要還是靠傳統的人工勞作,特別是水稻育秧、除草環節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大型先進實用的農機沒有投入到生產中,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等對糧食生產起決定性作用的農機瓦力小、效率低下,相當一部分農活還得靠高昂的人力,從而導致糧食種植成本大幅攀升,同時由于生產戰線拉得過長,糧食作物往往錯過最佳農時節令,對糧食產量影響較大。
3.4政策扶持導向錯位,種糧大戶享受優惠條件打折
2015年政策主要是農用生產物資的補貼,而對種糧大戶自身建設沒有進行實質性的幫助,比如沒有對種糧大戶進行種糧技術培訓,很少帶領到外地參觀學習,本地大戶與外地區大戶交流種植、管理、經營經驗的機會較少,提供農業信息量明顯不足。以此同時,國家明確規定誰種糧誰享受種糧補貼,而3戶大戶均沒有享受種糧農民補貼,補貼金全部兌付給當地農戶,一程度上也減少了大戶的種糧收入。
3.5種糧大戶生產經驗欠缺、經營管理不當
3戶種糧大戶均為個體私營老板,除其中l戶外,其余2戶長期從事非農業行業經營,不熟悉糧食生產工作,沒有掌握一定先進農業科學技術;在種植過程中管理粗放、用工不合理、生產成本估計不足,應對自然災害方法措施不當,糧食市行清分析不透徹。
4.對策與建議
4.1統籌規劃、創新機制,大力培育種糧大戶
當前楚雄市種糧大戶數量和規模與現實糧食生產需要極不相對稱,地方政府應創造性地發展種糧大戶,要將種糧大戶作為農業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務之急是科學規劃大戶發展區域、確定發展戶數、制定大戶標準,循序漸進、逐年擴大,爭取通過3-5年時間,培育承包面積不低于300畝-2000畝的種糧大戶100戶以上,糧食主產區50%以上糧食由種糧大戶種植和經營;每年市財政要拿出60%以上的農業生產投資資金來發展種糧大戶,并從相關部門抽調一批有能力、懂技術、責任心強的人員組成“種糧大戶服務辦”,專門從事種糧大戶服務工作,要將培育和服務種糧大戶作為考核部門和個人的硬性指標,甚至作為干部提拔、工作調動的重要依據。
4.2精心挑選種糧大戶,適當提高培育門檻
種糧大戶對全市糧食生產起著關鍵作用,種糧大戶素質和水平決定著全市糧食生產高度,因此,應當遴選具有相當的經濟勢力、掌握一定種糧知識,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必須擁有相對完備的農業機械農具,熱衷農業、信譽好、實干精神強,能夠長期投資糧食生產的個人或企業作為培育對象。
4.3轉變扶持方式、擴大服務范圍
大戶的收入不僅需要充足的糧食生產補貼,還取決于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只有盡可能地節約生產成本、充分應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不斷改善經營管理措施,才能確保糧食增產又增收。種糧大戶在今后將承擔起糧食生產的重任,地方各部門應整合農村土地流轉、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機械化補貼等項目,物資上基本實現全額補貼、農機補貼要實現40%以上,地方政府應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提高補貼額度;除此之外,定期對種糧大戶開展業務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自身能力,同時挑選一批農技人員與種糧大戶結成對子,在產前、產中、產后進行跟蹤服務,服務工作一定要做細、做實,具體包括糧食作物種類和品種選擇、田塊肥力狀況調查分析,農作物施肥量把握、病蟲害防治、農業經銷信息提供、自然災害應對措施等與種糧收入息息相關的具體工作。
4.4引進糧食深加工企業、搭建糧食產值提升平臺
通過招商引資渠道,大力引進一批糧食深加工企業,如釀酒業、食品加工業等,使在本地區糧食產業鏈得到不斷延伸,最大限度提高種糧大戶收入,為大戶創建良好的營銷環境、增收渠道,讓大戶真正從種糧食中受益,從而提高他們種糧的積極性。
4.5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服務種糧大戶
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種糧產業,在種糧大戶周邊地區大鼓勵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育秧合作社,保證種糧大戶栽插和收割期間具有充足的農機服務力量,能按時完成栽種;農忙時節組織社會富余勞動力到大戶基地就業,解決種糧大戶勞動力緊張、生產節奏緩慢等突出問題。
4.6種糧大戶自身應擴大經營范圍
4.6.1適當調整種植制度,豐富種植模式
對于水源條件好、交通便捷,銷售渠道廣的地區,種糧大戶可以采取大春種植糧食作物,小春適當調整種植經濟作物,同時為提高復種指數可在糧食作物中套種其它瓜果、蔬菜經濟作物,切實提高大戶自身收入。
4.6.2糧食種植與養殖業有機結合
種糧大戶糧食和秸稈較為豐富,可以適當發展畜牧業,畜禽糞便又可作為農家肥,既培肥地力又可節約化肥用量;還可以在田問發展淡水養魚,有效減少蟲害、減少水稻農藥施用量,有效改善稻米品質。
4.6.3糧食種植與休閑觀光農業相結合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生態、環保、安全的的農副產品越來越受到青睞,糧食作為主要消費品自然也毫不例外。種糧大戶可以開辦農家樂、發展生態農莊,吸收大量人群到糧食基地觀光休閑,從中消耗糧食的同時大大增加收入。
4.6.4擴大名優特色糧食作物規模
根據氣候、水利條件、基礎設施、耕地肥力狀況,積極開發引進新優、名優糧食作物品種,擴大省內外產值高、品質優、市場需求大、受歡迎程度高的糧食種植面積,淘汰產量低、經濟效益一般、種植技術困難的糧食作物或品種,著實提高糧食產量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