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陽
[摘要]小麥在不同生長期內都會伴隨著不同的病蟲害,并且適宜防治的時期也不同。通過對當地100畝實驗田實驗,結果表明,在小麥抽穗約20%時期噴灑生長調節劑、殺菌劑等混配液具有較好的防病、防蟲、防早衰的“三防”效果,尤其對小麥條銹病和小麥蚜蟲防治達到最優效果,實現一次施藥長期受益。
[關鍵詞]小麥病蟲害 防治效果 一噴三防
[中圖分類號]S43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2-0082-01
近年來受惡劣天氣的影響,小麥的病蟲害加重,預防日趨形勢嚴峻,如何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因地制宜實施“一噴三防”,最終實現增粒增重的目的成為國家和農民頭疼的問題。本論文旨在大量可靠嚴謹的實驗基礎上提出合理的防治時間,給農民指導性建議。以下為論文的實驗過程概述和相關結論。
1.“一噴三防”的簡要介紹
“一噴三防”,是指小麥生長過程中所采用的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殺菌劑等混配劑噴霧,通過這些生物藥劑和化學藥劑的應用,降低小麥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威脅,并且給小麥生長補充所需的營養物質,以此提升小麥的年產量m。
實際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1.1藥劑選購過程中需查看售賣商的營業執照,拒絕選用售賣商私下改造的生物化學藥劑。
1.2配制可濕性粉劑農藥時,應先用少量水化開后再倒入相關的施藥器械內攪拌均勻,避免因藥液不勻給小麥生長造成傷害。
1.3生物化學藥劑的用電控制??紤]到小麥處于生長期對于外界的病害抵抗力較差,因此,在生物化學藥劑的用量控制上需要根據小麥種植畝數,進行藥量配置。
1.4考慮到天氣因素對農藥使用的影響,在進行田間噴藥過程中,應避免雨后露水或是早間露水噴灑農藥。
1.5小麥生長季節多數為多數季節,一旦噴灑藥劑后6小時內遭受雨水沖洗,需重新補噴藥劑。
2.實驗目的與方法
2.1實驗目的
為了真正滿足農民的夙愿和響應國家“一噴三防”的號召,實現一次噴藥多重防治的效果,同時減少農藥使用次數、提高工作效率,本論文主要對何時噴灑混合農藥來高效防病進行研究。
2.2實驗方法
2.2.1試驗田選擇
試驗田土質為壤土,中等肥力,周邊皆為田地,年平均氣溫為23~C。小麥品種類型為國麥301,播種于2013年10月19日,收獲于2014年6月2日。
2.2.2藥劑配制方案
為了實現“三防”,我們采取混合配藥方案,通過葉面噴施植物殺菌劑、葉面肥、生長調節劑等稀釋溶液。其中w=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99%磷酸二氫鉀葉面肥,12.5%戊唑醇SC和w>99%的。
2.2.3實驗時間選擇
本實驗盡量覆蓋到整個小麥的生長周期,根據經驗選擇了4個病蟲害爆發的高峰期即:①小麥抽穗前;②小麥抽穗約20%;③小麥抽穗約70%;④小麥揚花末期。
2.3實驗對比
根據農作物實驗條例規定,我們做了5組實驗,每組實驗都采用2中的方法,等比例等量用背負式手動噴霧器進行噴灑,噴液量40 kg。第一組是僅對小麥抽穗前進行噴灑,第二組僅對小麥抽穗約20%時期噴灑,第三組僅對小麥抽穗約70%進行噴灑,第四組僅對小麥揚花末期噴灑,第五組整個穗期不施藥。
2.4實驗評價指標
為了全方位展示各個時期噴灑農藥對小麥的影響,本論文將從防治效果和增產效果兩個方面進行評測。
2.4.1防治效果
一般而言,都是采用人工收割剝穗的方法,對于病害幼蟲在其入土前進行取樣法調查,分別選取小麥上、中、下部均勻采集10穗,每處理取樣共計150穗,分類袋裝標記,帶回室內統計吸漿蟲幼蟲數量,與整個穗期不施藥比對,計算防治效果。
葉片發病率=發病葉片數/調查葉片總數。發病率越高,防治效果越差;反之亦然。
病穗率=發病穗數/調查總穗數-圳。病穗率越高,防治效果越差;反之亦然。
2.4.2增產效果
對收割的成熟小麥脫粒曬干后實測各點重量。重量越重則“一噴三防”增產效果越好。
3.結果分析
3.1不同施藥時問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根據大量實驗得出結論,同一品種小麥的“一噴三防”不同施藥時間對小麥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各不相同。
小麥條銹病是小麥生長中遇到的一種多循環病害,大量實踐也證明對于條銹病,小麥抽穗前噴灑農藥相較于小麥抽穗約70%時期噴灑效果好40%左右。
吸漿蟲以幼蟲潛伏在穎殼內吸食正在灌漿的麥粒汁液,造成秕粒、空殼。小麥吸漿蟲以幼蟲為害花器、籽實和或麥粒,是一種毀滅性害蟲。小麥抽穗期成蟲盛發,并產卵于麥穗上,實驗表明以小麥抽穗約20%時噴藥防治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小麥抽穗約70%時施藥。
小麥蚜蟲俗稱油蟲、膩蟲、蜜蟲,是小麥的主要害蟲之一,可對小麥進行刺吸危害,影響小麥光合作用及營養吸收、傳導。小麥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減產。
3.2不同施藥時間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通過對小麥施藥時間的科學調查,小麥抽穗約70%時進行施藥噴灑的保產效果最好,其次是在小麥抽穗約20%時,進行施藥保產校果最佳。切忌在小麥揚花末期施藥,其不僅不能有效防治病蟲害,還可能造成小麥減產。
結語
本論文大量實驗表明,綜合多個指標顯示在小麥抽穗約20%防治效果最好。但是值得強調的就是“因地制宜”,需要根據不同麥區的特點,針對當地當時小麥生產中經常發生的病害、蟲害及干熱風發生的情況,制定適合本地區一噴三防重點防治對象,適當調整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殺菌劑、殺蟲劑等混配液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