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業建設涉及到各個領域,為了確保工程造林的保存率,提高林木的質量和數量,推動林業跨越式發展,本文就工程造林的技術實施做出分析。
[關鍵詞]林業建設 工程造林 實施技術
[中圖分類號]S7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2-0135-01
中國是林業大國但并非林業強國,東部水土流失、西部土壤沙化等不斷加劇的環境問題顯示了我國生態環境脆弱的事實。因此,經濟高速發展下兼顧環境保護已成為了我國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而在造林方面,我國并無多少經驗可以借鑒,依靠多年循序漸進摸索式的發展,我國最終找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造林綠化之路并逐漸將其經驗帶向國際社會。
1.施工前準備
1.1工程所需勞動力、器材設備都需保證快速到達現場;1.2工程用水就近選擇,以自來水為主;1.3工程臨時住房搭建要合格牢固,每問房間需配備滅火器以防備事故發生;1.4施工圖紙會審;1.5施工人員必須保證了解苗木種植,必須持證上崗;1.6之所以要求設計交底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項目施工人員能夠對苗木種植的特點、施工的技術要求,工程質量標準等有一定的了解,建立技術責任制和質量責任制,苗木施工項目的質量檢查、監督與管理等不同方面都會有所加強。
2.施工技術
2.1綠化地平整清理
首先要清理土地上的垃圾與雜草保持土地表面整潔并鋪上一層基肥然后根據所需勘察土地的四圍環境來平整場地,種植土應耙細整平使其能夠達到自然排水標準,其中種植草坪處換土需要達到30cm厚度,其它地換土厚度為45cm,灌木種植穴換土標準每株需要0.45m3,喬木種植穴換土則每株0.55m3,樹池內每個換土需要1m3。在種植土到位完成初步造型后,采取人工手段使整個地形達到自然下降的效果,同時進行土層消毒,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止病蟲害與雜草再生。最后進行細部平整,耙平耙細土壤,追施基肥。
2.2測量放線
測量放線時要找到前期準備時所標記的工程地點樁號,放線要沿著設計基線開始,嚴格按照工程圖紙施工,每種樹種的株距及相鄰樹種的間距、行問距之間需用白粉點等顯眼物品作標記。株距因地制宜不一定成行,允許自然點綴;標準株行距為2.5×2.5m。
2.3整地
整地要求按照標記點進行挖坑,表土和心土需分開堆至標記點兩邊。穴狀整地,坑大小為1.2×1.2×1.1m(長、寬、深);魚鱗坑整地,坑大小為0.8×0.6×0.5m(長、寬、深),石質地段需要換土。選苗要求必須與設計圖紙要求的規格相同,起掘前必須要進行實地考察,觀察選苗的規格和生長情況,起掘后的苗木一定要分配人員看管,保證苗木不被暴曬或是嚴重失水,一般要求的選苗必須主干通直,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確認選苗后一定要嚴密包裝保護好苗木再進行苗木運輸。
2.4種植技術
(1)樹木栽種前需采取噴霧形式對苗木根部噴施生根素,然后避開強光后再施用1605根菌,噴施菌肥后立即均勻的將苗木覆蓋上土并撤入回填土,分層夯實。樹穴表面覆蓋物可以就近取材用枝葉或者草包即可。(2)苗木澆水不宜太急,要用小股水澆灌直至澆透,栽種一周后才可澆灌第二次水。
2.5施肥
(1)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需要從肥料獲取,施肥以后一定要澆水。水肥一定要合理使用;(2)肥料的種類主要以有機肥為主,同時輔之以少量的化學肥料,施肥的方式大多以基肥為主,另外要注意的是基肥與追肥兩者可以兼施;(3)根據不同樹種的需肥特性施肥。施肥期間要根據肥料的種類不同而加以區分。一般,積肥在秋分前后進行,因為秋天時所施的肥料在冬天時會腐爛從而有利于植物過冬。另一方面化肥的追肥一般可以在早春時節進行,也可以在花后和花芽分化期進行,這段時期內植物所需的營養相對較多;(4)依據樹木水分、光照的不同科學的確定施肥;(5)采用科學施肥法,確保肥料最終能促進樹木快速生長并且提高樹木的存活率。施肥分為土壤施肥和葉面施肥兩種方式,日常施肥可以采用兩者相結合的方法。
3.日常養護
對待苗木要做到勤除草、施肥、修剪和澆水,在天氣干燥時澆水,定期追肥,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增強抵抗力的途徑有很多,大致是澆水、追肥和修剪,并觀察發現輕微病蟲害及時噴藥防治,冬天時要澆足過冬水;除了除草施肥等必要工作外,旱災、澇災、凍害、病蟲害都不容忽視,特別是防病治蟲,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保證苗木整體的完整,避免遭受病蟲等危害,每年應保持五次以上苗木治病次數。
4.小結
在生態全球化的當代,造林綠化工程勘察不僅僅對增加我國林木面積和治理環境污染有益更對全球環保事業做出了積極回應在一定層面上也保護了地球生態環境,造林綠化工程勘察施工雖然繁瑣但是確保了苗木的存活率,嚴格做到了科學種植和生態保護的統一,既符合我國的科學發展觀要求也順應了世界對生態環保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的林木質量和數量,增加了我國的林木面積,推動了林業跨越式發展。
作者簡介:隋眾(1987-).男,大學.助理工程師.現從事林業調查規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