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枝
[摘要]山西孝義地處山西省腹地偏西,近年來大力調整種養結構,農業產業化進程日益加快,傳統農業逐漸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產業中比重占的最大的還是傳統型種植——玉米,現已擁有超過20萬畝的優質玉米種植基地。本文根據山西省孝義市地區的自然情況和農業發展現狀著手研究,根據影響玉米高質、高產的諸多因素,試圖以科學的方法提出一些能夠幫助這一地區的玉米種植業獲得高產的有效的栽培技術手段。
[關鍵詞]高水肥地 玉米 高產 栽培技術 玉米栽培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2-0173-01
1.概況
孝義市是典型的暖溫帶季風性氣候,一年中四季分明,春季易多風干旱,夏季炎熱降雨集中,秋季多見晴朗天氣,冬季寒冷少雪。孝義市境內的地表水較為發達,河谷水系多為季節性河流。孝義市的土地墾植指數非常的高,加上這一地區的氣候和水源條件,因此自古以來玉米便是這一地區最為常見并且易于種植生長的農作物之一,既能夠滿足民生溫飽問題,也能夠幫助以土地為依靠的農民獲得穩定的經濟來源。山西地區的玉米種植的特點是:種植面積大、分布范圍廣、玉米產量高。小麥和玉米搭配組合的糧食作物一年兩熟種植制度是我國華北地區比較典型的種植模式,這種種植模式能夠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免耕、桔梗留田、機械化跨區域作業的新耕作方式,有效的保持水土,提高農民的勞動生產率;2010年在山西地區廣泛開展的“玉米晚收、小麥晚種”的耕作方法,更高效的利用了9月和10月的光熱資源,在玉米質量和產量上做出相當大的貢獻。
2.影響山西玉米高產的若干問題
2.1病蟲草害
不斷改進和完善的耕作制度,確實在孝義地區的玉米質量和產量方面取得卓越的成果,但同時衍生出的一些問題卻又在一定程度上對接下來的種植產業帶來有關產量和質量的威脅。山西省常見的玉米病蟲草害主要有:地下害蟲、玉米絲黑穗病、玉米病毒病、玉米蚜蟲、地老虎、及各類雜草等。這些病蟲草害一旦沒有收到有效的控制,疫情發展擴散開,具有極強的傳染性,會造成玉米減產,有些田塊甚至于會因此顆粒無收。免耕、桔梗留田、機械化大區域作業的新耕作方式雖然利處眾多,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免耕和桔梗留田會為很多有害病菌和昆蟲創造一個良好的存活和生長的空間;機械化跨區域作業時,如若不及時清理機械或者清理不徹底,一些有害病菌將會隨著機械的遷徙而移動到原本健康的田塊,造成病菌的快速傳播。
2.2耕作操作不當
通常玉米從播種到成熟的時間段為六月到十月問,這個區間段的氣候特征為:夏季炎熱降雨集中,秋季多見晴朗天氣,并也常有連日陰雨連綿的情況。玉米田常因施肥、澆灌次數過于頻繁而發生腐根現象,也因在玉米生長中后期為對抗病蟲草害過度使用化學藥劑,而產生玉米植株萎靡不振的現象。同時,玉米從播種時期的種子選擇和田塊中植株密度分布等步驟過程中的種種操作不當的行為,都會對玉米最終的產量和質量造成消極的影響。
3.保障玉米高產的有效技術手段
3.1精選優選玉米種子
玉米種子的挑選是保障玉米優質高產的第一步驟,根據土壤情況不同選擇不同類型的玉米種子,而針對孝義地區的高水肥地的土壤情況而言,可適當的選用由正規廠家提供的有質量保障的密植多穗型玉米品種,主要有強盛16、強盛51、福盛園52,這些品種都屬上舉多穗型,有利于密植。當然也可以適當的選擇一些抗夏季炎熱高溫天氣的種類,增產的潛力大。在播種前,應使用農家有機肥對土壤進行生態環境培養,能夠有效的幫助玉米植株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的免疫能力。同時,為避免種子本身攜帶病菌,應在播種前將藥劑和種子進行混拌。
3.2合理計劃植株密度
就目前整個山西省的玉米種植產業的植株密度而言,種植密度普遍較低,無法達到葉面積的最大指數,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光熱能源的一種浪費。密度問題實際上是群體用光最適宜的葉面積大小問題。適當的增加玉米植株的種植密度,通過有機肥改善土壤水肥條件,是提高玉米植株光合效率的相對有效的技術手段。在考慮增加植株種植密度的同時,也不可忽略種植的均勻度,縮小玉米植株的行間距,有利于在炎熱高溫的夏季和日照強烈的秋季,減少對土壤水分的蒸發,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尤其體現在玉米生長的中后期。
3.3科學耕作方式防止病蟲草害
針對玉米病蟲草害的防治工作,需要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理念。在跨區域機械化作業時,應當及時的對機械進行徹底的清理,以防止有害病菌隨機器傳播。雖然新耕作方式的特點是免耕,但是為了破壞病蟲害的有利生長環境,每隔三年應當對土壤進行深度翻耕和清理,為播種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施肥和澆灌的次數不易過密,應當根據實際氣候情況和降水情況及時的做出調整。在使用化學藥劑殺滅有害昆蟲和雜草時,應當根據玉米的生長期,有計劃的有針對性的進行,例如化學性的藥劑由于會對玉米植株產生影響,所以可以在播種的階段著重使用,隨著玉米植株的逐漸生長,在其中后期的時候便不易多使用化學藥劑,而是應當利用有害昆蟲的自然天敵對抗蟲害,并且輔助以人工拔草。
4.總結
雖然沒有哪種耕作方式是百分之百有利于玉米種植業的發展,但是需要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如今在山西孝義地區,乃至在我國整個華北地區廣泛實行的“小麥+玉米輪替耕作”、“免耕、桔梗留田、機械化跨區域作業耕作模式”、“玉米晚收,小麥晚種耕作模式”,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將土地利用率、勞動生產率、生產效率提高,有利于水土保持,但是不科學的操作習慣和方法也為玉米的優質、高產的目標帶來隱患,病蟲草害因此擴散;因照料過度而產生土壤透度減弱;在玉米生長中后期過度使用化學藥劑對抗蟲害、草害,造成對抗蟲害的自然天敵被消滅、玉米植株受到傷害、影響成穗;玉米植株種植過密造成養分不足、成長緩慢、質量不高,玉米植株種植過稀松造成自然環境中的光熱資源浪費、產量減少等等問題。選用優質高產、耐熱能力強、易于密植的多穗的玉米品種;合理均勻的進行密植;分階段、有針對性、有計劃的進行施肥、施藥、除草、培養蟲害天敵等技術性措施,能夠有效的幫助孝義地區實現玉米優質、高產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