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2-0183-01
我國是世界上的產糧大國,而玉米作為我國基本的糧食作物,大約占據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3以上,不僅有著十分重要的農業發展意義,同樣也有著可觀的經濟效益。除了作為糧食被內銷和出口外,玉米也是十分重要的農業飼料基準作物,并且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玉米的利用和開發手段越來越多。因此,對于如何在實際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提升玉米產量和實際效益成為了農業部門關注的焦點,并且要強化節本增效的技術推廣應用,促進玉米綠色增產,以保證玉米產業的長足持續發展。
1.玉米種植基本環境要素
由于不同的地域特點,形成玉米種植的特有模式。在實際播種過程中,要充分考量多方面的環境因素,實行早播種的玉米培植措施。以免遇到陰雨天氣導致氣溫和光照達不到基本標準,而影響玉米的基本產量和品質。玉米種植者要充分利用夏季所產生的優質光資源和水資源,充分助推整體產品的收益和產量。除此之外,針對不同的地域特征,要合理科學的規劃玉米的密植情況。針對不同的玉米品種進行密植的測算。例如,大穗型的玉米品種滑豐986以及農大108,都適宜每畝玉米地種植3300-3700株玉米苗;而對于比較適合密集種植的鄭單958以及浚單18,都適合在每畝玉米地種植4200-4800株玉米苗。而對于玉米實際的種植地環境要求更加細化,等行間距以65cm-75cm為最佳,寬行距以75cm-100cm為最佳,窄行距以35cm-50cm為最佳。只有從根本上優化玉米種植的基本環境,才能真正形成高效的產出模式。
2.玉米種植基本技術要點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想要提升玉米節本增效的基本手段就在于全方面的考量玉米選種、種植過程以及后續管理。
2.1選用具有良好性狀的玉米品種
在玉米品種選擇的過程中,要集中關注玉米品種的產量、穩定度以及基本抗性,并保證選取的玉米種子在實際市場上的推廣是得到法律認證和社會認可的。還要關注種子的生育期是否適中,對于災害的抗性能不能維持在基本水準。
2.2在種子的基本處理問題上強化方法
在選取適宜的種子過后要對種子進行必要的精細化二次加工,為保證種子的基本發芽率,在實際播種前的2-3天要對種子進行全面的晾曬。農業部門提倡玉米種植人員使用包衣種子,如果產生一些影響包衣的因素,可以使用藥劑對種子進行拌種。在進行科學性的拌種后,進行系統化的晾曬,然后才能投入種植。優質的拌種方式能輔助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有效地抵御玉米常見的紋枯病以及苗根腐爛等生理災害,并且有效促進玉米苗更加健壯的成長,提升整體玉米的抗逆性。
2.3提高整體的播種基準和質量
對于玉米苗的基本播種,不僅要控制時間上的提前量,還要保證玉米播種過程中的有效積溫以及適時地延長整體的玉米有效生長期,從根本上杜絕玉米芽澇以及后期溫度降低對于玉米種植產生的不利影響。并且在播種過程中,要做到播種深淺的標準化,提升整體玉米苗的勻整度。
2.4平衡各時期的水分管理
在玉米生長過程中,不同生長期對于水分有不同的需求,玉米種植者要強化區分各時期的水平平衡,這樣既保全玉米對于水分的實際利用率,也能充分提升玉米的實際產量。在玉米出苗到10葉期要集中控制水分的添加,利用蹲苗的手段防治玉米苗過度瘋長,擴大玉米苗的根系生長能力和抗旱能力。當抽雄期到來前,由于水量要求的增多,要結合實際環境調節水量的澆灌。在吐絲期前,降雨一次的量在30-35mm就能滿足玉米苗的水分需求,這階段要強化對于干旱情況的預判。在收獲期來臨前,不能放松水分的管理,要保證基礎水分,確保最終的收獲數量和質量。
2.5平衡整體施肥,建設可持續的農業發展道路
對于玉米的施肥情況也要進行及時性的檢測,提高有機肥的使用效率。對于的玉米種植者來說,配方肥和專用肥也要按照適宜的比例進行添加,每670的玉米地中要使用60斤適宜的磷肥和3000-3500斤的清糞水做基本底料。當玉米進入4葉期時施加7-8斤純氮肥,6-7葉期使施加8-9斤純氮肥,提升整體的田問施肥隋況。并且在種植過程中及時地對玉米的種苗出苗情況進行檢查,對出現的大面積缺苗現象及時移栽、補種或運用其他合理的補救措施,保證田問的基本玉米苗株數。止匕夕睽進行科學化的追肥,在保證基礎肥料的同時提升追加肥料的比例,保證玉米實體化地高產。對于玉米地田間的基本情況,要進行必要的松土和除草,特殊天氣下要做好抗旱和排澇工作,保證玉米苗在相對適宜的情況下快速生長,從而達到豐產的目的。
2.6強化病蟲害的防御措施
前期的工作都已經完成后,要充分關注病蟲害對于玉米地的危害,并及時做好防治措施。玉米常見的病害有葉斑病、根莖腐爛等,常見的蟲患有粘蟲、蚜蟲等。對于這些病蟲害問題,要在種植前做好相應的應急預案,并且時刻關注當地關于病蟲害的及時預測和警報,以有效的控制措施為依托,進行科學合理化的治蟲防患。
2.7選擇適宜的收獲時期
對于玉米成品的收獲,不能只注重其產生的短時經濟利益,在不影響下茬作物種植的前提下,盡量延期收獲,過早收獲只能導致玉米的基本水量過高,所產生的發霉顆粒和破損顆粒會增多,品質大打折扣。玉米種植者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合理的進行種植和收成的時間規劃,在適應的時期進行收割,保證玉米產品的基本質量和最優化產量。
除此之外,若是出現散粉期溫度不穩定,要進行必要的人工授粉,減少特殊情況對產品造成的影響,促進高產。并及時摘取掉已經散粉完畢的雄花,及時增強光照和基本的通透性,從而減輕病蟲害的侵擾。
結束語
提升整體玉米種植者的技術素質,采用更加科學配套的栽培技術,從而使玉米的基本產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才能真正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總而言之,在實踐中不僅需要所有農業技術人員的理論依托,更需要實際的玉米種植者在實際種植中總結經驗,更好地保證玉米的節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