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佳文
[摘要]闡述“十二五”期間景谷縣農機技術推廣應用狀況,分析農機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新時期如何持續做好農機技術推廣應用工作提出了圍繞產業發展積極申報農機推廣項目,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選準農業重點生產環節開展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積極引導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率先開展新技術新機具示范應用;加強農機推廣體系建設、創新推廣模式、強化推廣功能等前瞻性建議。
[關鍵詞]“十二五”期間
農機技術推廣應用
存在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S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2-0220-02
引言:“十二五”期間,隨著景谷縣實施高原特色農業戰略和打造普洱市最重要的農業經濟發展園地,政府加快了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日益顯現,農機技術推廣緊緊圍繞市場需求,積極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機具,特別是通過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進一步拉動農民購買使用農機的積極性,引導農機發展為農業生產服務,做出了可喜的成績,但發展中依然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仍需總結經驗、揚長避短,持續做好農機技術推廣應用工作。
1.農機技術推廣應用狀況
1.1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成效顯著
農機購置補貼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惠農政策,是農機化加快發展的“助進劑”,景谷縣自2006年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來,該項工作一直是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重點?!笆濉逼陂g,全縣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396.82萬元,拉動農民購機投入4262.35萬元,補貼面覆蓋了全縣10個鄉鎮,受益農戶4185戶,補貼各類農機具4526臺,這些機具服務于全縣水稻、玉米、小麥、甘蔗、烤煙、茶葉、水果、蔬菜、橡膠等糧食和經濟作物生產的耕、種、收、加工等各生產環節,以及畜牧水產養殖的飼料加工和魚塘增氧等生產環節。在購機補貼政策拉動下,各類農機擁有量迅速增長,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機化程度大幅度提高。2015年末,全縣農機總動力達277652.49千瓦,比2010年末212234千瓦增長31%,其中拖拉機擁有量5667臺,比2010年末5108臺增長11%;拖拉機配套農具4310部,比2010年末3624部增長19%;2015年全縣完成機耕面積35.26萬畝,比2010年28.48萬畝,增長24%;水稻機插秧面積1650畝,比2010年80畝增長近20倍;機收面積7.81萬畝,比2010年0.68萬畝增長10.5倍,其他各類農業機械和作業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1.2耕作和收獲機械快速發展
通過“十二五”期間持續推廣應用,充分論證,有選擇地擴大引進機型,加強技術指導、配件供應和信息咨詢服務,同時通過實施購機補貼政策減輕農民購機負擔,小型耕整機、微耕機、大中型輪式拖拉機和稻麥聯合收割機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至2015年末,全縣擁有小微型耕整機9197臺,大中型輪式拖拉機925臺,為糧食、甘蔗、烤煙、瓜果、蔬菜等產業的田地耕整環節提供了生產力保障;稻麥聯合收割機發展到130臺,實現全縣水稻小麥機收率達45%,大大提高了水稻和小麥收獲機械化程度,特別是近年來小型收割機的推廣,填補了半山區鄉鎮水稻和小麥收獲機械化的空白。
1.3茶樹修剪機推廣應用面積逐年增加
茶葉是景谷縣的一大經濟作物,自2005年開始引進示范茶樹修剪機以來,通過“十二五”期間持續推廣應用和實施購機補貼政策,目前全縣擁有茶樹修剪機1500余臺,年機修茶樹面積達7萬余畝,節省人工5.3萬個,進一步提升了全縣茶園管理機械化水平.有效緩解了近年來農村勞動力緊張的矛盾。
1.4水稻插秧機和甘蔗種植機引進試驗示范取得良好效果
景谷縣于2008年開始引進水稻插秧機、2010年開始引進大中型拖拉機配套的甘蔗種植機進行試驗示范,通過“十二五”期間堅持不懈的示范推廣,至2015年全縣已擁有插秧機5臺、甘蔗種植機14臺,累計示范面積0.5萬畝和1.2萬畝,兩項新技術新機具已逐步在全縣推廣應用,填補了景谷縣水稻機械插秧和甘蔗機械種植的歷史空白。
1.5常規農業機械普及應用
隨著景谷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工程的實施,給農副產品和飼料加工等常規農業機械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糧食、茶葉、飼料等加工已從過去的粗放加工逐步向著精深加工的方向邁進,通過加強信息咨詢、技術指導和實施購機補貼政策引導發展,有力促進了這些機械在全縣廣大農村地區普及應用,對于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1.6扶持建立民間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
“十二五”期間,由于景谷縣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但分散的農機經營模式滿足不了規?;a業化的大農業發展需求,就此問題,農機部門認真開展調研,扶持建立了兩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目前社員人數達87人,農機擁有量達239臺(套),其中大中型輪式拖拉機75臺,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具150部,聯合收割機16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對協調農機經營秩序,提高農機經營效益,保障農業規?;?、產業化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為全縣推廣新技術新機具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2.農機技術推廣應用工作存在的問題
2.1農機推廣項目爭取難,推廣經費不足,因此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各類機械發展不均衡和拖拉機農具配套率低的問題依然存在,裝備結構應進一步優化。
2.2機構改革后,縣農機局合并縣農科局,下屬推廣、培訓、安全監理三站合一為縣農業機械安全監理站,雖然農業農機工作組織領導得到進一步協調和加強,但農機推廣工作的條件較差,缺乏必要的儀器設備,難以更科學地實施推廣業務。
2.3縣級農機推廣隊伍知識、年齡逐步老化,組織學習深造機會少,新人進不來,專業技術人才出現斷層現象,農機推廣崗位后續技術力量不足。
2.4鄉級農機推廣業務出現弱化現象,有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沒有農機專業技術人員,難以開展農機技術推廣指導工作。
2.5農機推廣體系建設、推廣模式和激勵機制有待改進。
3.新時期持續做好農機技術推廣應用工作的建議
針對“十二五”期間景谷縣農機技術推廣應用狀況和存在的問題,為了在新時期持續做好農機技術推廣應用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3.1圍繞產業發展積極申報農機推廣項目,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要圍繞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積極組織申報農機推廣項目,繼續實施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調動農民使用和發展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積極性,引導農機均衡發展,提高拖拉機農具配套率,進一步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從整體上促進農機化水平提升,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景谷縣發展現代農業服務。
3.2要選準農業重點生產環節開展農機技術推廣工作
目前景谷縣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田地耕整機械化程度較高,水稻、小麥收獲機械化已有一定規模,水稻插秧機和甘蔗種植機還處于低速發展階段,應繼續抓好水稻機插秧和甘蔗機械化種植技術示范推廣,通過深入調研論證,引進小麥和玉米播種機械、玉米和甘蔗收獲機等新技術新機具開展試驗示范,同時要重視圍繞茶葉、咖啡、烤煙、瓜果、蔬菜及養殖業規劃引入先進適用的機械進行推廣應用,促進全縣糧食增產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3.3積極引導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率先開展新技術新機具示范應用工作
一般情況下,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經濟實力較強,對新技術和先進的機械設備認識程度較高,接受能力強,農機推廣部門要選準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開展技術宣傳和推廣工作,充分發揮他們在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中的示范帶頭作用,并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需求,做好扶持發展工作。
3.4加強農機推廣體系建設,創新推廣模式,強化推廣功能
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農業法》、《農業技術推廣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省市縣有關農業農機的政策法規,依法保障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要提高農機技術推廣工作在加快農機化進程和發展現代農業中的重要性認識,經常向縣、鄉分管農業的領導和農業主管部門匯報農機技術推廣工作進展情況,邀請他們參觀農機新技術新機具試驗示范現場,切身了解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和農民的實際需求,主動爭取各級領導對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加強完善縣、鄉推廣體系建設,增設農機技術推廣崗位,解決農機推廣資金和后續技術力量不足等問題,改善推廣設施,加強推廣人員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不斷更新專業知識,引進專業技術人才,提升隊伍素質;要健全完善激勵機制,落實專業技術人員競聘制和工資與績效掛鉤制度,調動推廣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探索新時期農機技術推廣工作方法,努力創新推廣模式,調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農機技術推廣應用,走政府、農機科研單位、農機生產和銷售企業、民間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等多方投入的多種推廣模式并存的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強化農機技術推廣功能。
4.結語
“十二五”期間景谷縣農機技術推廣應用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同時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在“十三五”規劃期,必須認真總結以往經驗,創新思維,抓住機遇,持續做好農機技術推廣應用工作,圍繞全縣農業總體規劃和農民需求加強新技術新機具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加快農機科技成果最大化地轉化為生產力,為全縣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