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廣海
[中圖分類號]S85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2-0234-01
一直以來人們將畜禽糞便作為肥料投放到農田之中,并沒有造成較為惡劣的環境污染問題。可是在經濟快速發展之中,規模化和集約化的養殖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城市郊區建立的一J些養殖場,一般情況下周圍都沒有可以利用的農田,這樣畜禽糞便隨意堆放就污染了環境。最近幾年,雖然已經推廣使用了清糞以及糞便堆肥技術,可是環境污染問題依舊存在,急需治理。筆者探究了無害化處理養豬污液以及怎樣合理利用資源,具體見下文。
1.養殖場概況
某養殖場占地面積約25543平方米,三面環河,西面800米處有一蔬菜園。該豬場公豬舍占地面積為350平方米,肉豬舍占地面積為4545平方米,后備母豬與仔豬舍占地面積為5527平方米。平均每天排5至6噸干糞,18噸污液。備有處理糞污的對干糞進行預處理的車間、排污網絡、處理糞污的厭氧池等設施以及設備。此養殖場通過這些年的不斷研究,在污液處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2.合理對棚舍結構進行改造
根據固液要分離以及雨污要分流的治理原則,要應用與棚合情況相符合的治理方案。
其一,合理的對全場污水溝進行布局,流向要合理、主次應分明、溝與溝必須相通。該養殖場主渠道為“H”型,長約615米,每個豬舍內與豬舍外所修建的污水溝應該與主渠道相通,長應為1540米。污水應該是從棚舍到直溝,再由直溝到主溝,最后到厭氧池。同時豬舍外部的所有污水溝都應該加蓋封閉。
其二,針對建有運動場的豬舍而言,應該在運動場的上方加裝蓬架或彩鋼板,以防治雨水流入污溝,避免污液量加大,而要讓雨水由雨水溝流入到河道之中;針對沒有運動場的豬舍而言,可以安裝落水管,讓雨水可以直接流到周圍土地中。
3.合理對沖洗方式進行改變
節約用水不但可以節約成本,還能夠使污液的總量減少。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制定制度。將一年所應用的水按豬舍、按月進行合理安排,并制定獎罰規定。每節約1噸水漿0.2元,超1噸水罰0.2元。
第二,將設施配全。全場共安裝29個水表,肉豬舍安裝22只,中產仔舍安裝7只。
第三,提倡節約用水。針對于母豬舍而言,母豬產仔到轉欄之后進行一次沖洗和消毒;針對肉豬舍,日常應該應用干掃法進行清糞,當豬出欄之后再徹底用水沖洗一次。
第四,倡導合作。雖然每個小組都有明確的工作,可是還需要做好配合。例如:每天沖洗一次主渠道,主渠道長約615米,其中南北各有一條,因為距離較長,只應用水槍沖刷或自然流速很難使全部的污液都進入到厭氧池,同時還浪費掉大量的水資源,使污液量增加。而如果應用聯合行動方式,使污液的流速加快。同時安排員工及時將主渠道中的沉淀物撈取出來,在主要地段建造深位井以及安裝柵欄,使粗物質可以沉淀,假如這些物質進入到厭氧池,就會對厭氧效果造成影響。
4.合理應用厭氧菌
4.1建設與利用厭氧池
厭氧池有很多種結構,筆者通過多年的研究認為折流式的厭氧池具有極好的效果,通常情況下COD等眾多質量的降解率是55%至65%。厭氧池建造場的總部約投入30萬元,共花費4個月的時間建成,厭氧池總容積為1028平方米,凈容積為950平方米,共分為14個室。并且還會定期清理,使厭氧效果可以得到保持。通過二級厭氧池時,加入厭氧菌后,COD等指標的實際降解率高達85%,出水清澈,基本上沒有臭味。
4.2在厭氧池出水處建設吸納點
養殖場與距其800米的蔬菜園合作,投資30000元建立了厭氧出水儲備庫,面積為750平方米,為了不發生滲漏現象,在池底以及四周覆蓋一層防滲膜。將厭氧池的水運到儲備庫中,蔬菜園便可以對厭氧池出水加以有效利用。蔬菜園總面積為67435平方米,共建162個大棚,每年都種植很多種蔬菜品種。蔬菜場中的水渠總長2500米,水區容積達1654立方米。場長應用下述方法對蔬菜進行澆灌。
其一,對照試驗。應用8個大棚種植同一種蔬菜品種,其中4個大棚應用河水澆灌蔬菜,另外4個應用厭氧池水澆灌蔬菜。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有了明顯的差別,后者植株健壯,葉片非常厚實,當人進入到棚內時,腳下會有粘性感;而前者卻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其二,推廣使用厭氧池水。現在全場都在使用厭氧池的出水澆灌蔬菜,具體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利用動力泵把儲備庫之中的厭氧水輸送到全場各個大棚周邊的水渠中,然后再應用水泵將水輸送到需要澆灌的蔬菜棚水溝,通常標準的大棚泵水總量是9噸,泵送時間是25分鐘,員工應用工具將厭氧水潑灑到蔬菜的根部。通過統計,該蔬菜場在6月內相同面積種植的蔬菜應用厭氧池水澆灌與河水澆灌相比,產量增加了16.2%。所以,畜禽養殖場與蔬菜場合作,也是一種排污的方法。
結語
規模化養豬場使用BIO-G型厭氧菌,對每天排放的糞便進行了兩級厭氧處理,并將厭氧出水合理的應用在蔬菜場中,并獲得了很好的效果。應用這項技術的結果表明,無害化處理養豬場排放出來的污液以及合理對這些資源進行應用是可行的,因此可以大范圍的使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