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妍
摘 要: 惠州是嶺南先民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同時也是眾多名人出入及嶺南古代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近代來,還成為革命活動開展地區,惠州的人文旅游資源豐富迷人,值得開發研究。本文探討了其開發利用的途徑,指出應重點開發平海古城文化、雙月灣、秋長鎮等鄉村景區,促進惠州地區鄉村旅游資源大步向前發展。
關鍵詞: 惠州;人文資源;開發
一、惠州人文旅游資源
歷史文化惠州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自古有“嶺南名郡”之稱。秦統一中國后,公元前214年設南海郡博羅縣,惠州地區屬博羅縣的一部分。公元591年隋在惠州設循州總管府,從此惠州成為東江流域政治、文化、經濟、交通中心。
(一)平海古城文化
嶺南古城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古代的縣、郡、州治所所在地,如河源的龍川佗城、廣州的南越古城、肇慶的端州宋城、潮州的府城、茂名的信宜鎮隆古城、湛江的雷州古城等。這些古城一般都有較為久遠的歷史以及厚重的文化沉淀。另一類是明清時期為防御海盜、倭寇所建的所城,如有“兩廣門戶”之稱的深圳新安故城和大鵬所城、惠州的平海古城、饒平的大埕所城等。
(二)雙月灣
雙月灣風景區位于惠東縣平山鎮境內,是南中國最有特色的海灣之一。沙灘分向南及向北兩邊,分別長8公里和10公里,中間由水道分隔。這種地形在地理學上稱為連島沙洲。風光旖旎的巽寮灣與平海灣、雙月灣、長沙灣一起被美譽為“東方夏威夷”。在雙月灣,入海200米仍可直立行走1兩個半月型的海灣背向而歌,所以稱之為雙月灣。巽寮灣、港口雙月灣、平海南門海灣等稔平半島區內的主要景區、景點有機連接起來,形成了惠東“藍色”濱海旅游。雙月灣的夜色則是另外一種美,兩側的闌珊燈火猶如星空倒置,人們在這里進入了色彩斑斕的三維空間。她的左側是大亞灣,性格溫和靜如處子:她的右側則是喜歡翻波戲浪的紅海灣,同一海域的兩處海灣就仿佛是性格迥異的雙生胎,別有風趣。
(三)秋長鎮
秋長鎮會龍樓,是一座目前保存比較完好的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客家古建筑回垅屋,也是一處對革命有著重大貢獻的革命舊址,她不但有著深遠的革命教育意義,而且有著濃郁文化色彩,因而游覽價值較高。
(四)雍容靜秀的古村
皇思揚村,距惠州市57公里,距多祝鎮1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已經歷了五百年的風雨砥礪,清乾隆至道光年間是它最為鼎盛的時期。黃沙洋是最早的名稱,因村所處的具體位置是西枝江南岸一片黃沙即“下洋底”旁邊而得名。皇思揚古圍村原名黃獅村,又名黃沙洋,是一個有著近400年歷史的古圍村,至今仍保留著占地20多萬平方米,建于明末清初,以“武魁樓”為代表的數十座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它既是一個具有防御進攻軍事功能,又是一個具有東方傳統居家生活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在建筑結構和建筑布局上具有深厚的嶺南客家風情,還保存有御賜牌匾、圣旨等珍貴文物。
二、惠州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問題
盡管惠州旅游資源多樣,依托發達的地區經濟和巨大的社會經濟總量,為惠州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充足的客源市場,但是惠州旅游發展的潛力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旅游產業并未真正成為惠州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惠州的旅游資源尤其是鄉村旅游資源尚未得到很好的發展,惠州旅游的問題凸現出來:很多優質旅游資源沒有得到開發利用,保存完好的木村古鎮,大部分沒有開發或沒有得到充分開發;惠陽秋長鎮的葉挺將軍故居,雖歷經百年,飽經戰亂,仍保存良好,具有極大旅游開發價值,但因地處市郊,旅游線路設計不甚合理,每年接待的游客也極其有限,對惠州人文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旅游業可持續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限制[5]。雙月灣景區,缺乏有效的規劃,景色單調,讓游客耗費很長時間,沿著漫長的山道而行,到達時卻發覺僅有一座涼亭,周圍一片荒山野嶺。以上都是嚴重的制約惠州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推進惠州鄉村旅游資源開發
明確認識,提高定位,將旅游業作為惠州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開放市場。積極吸引外商和國內大集團、大企業、上市公司等投資開發鄉村旅游景點,開辦鄉村旅游服務項目,推動鄉村旅游上規模、上檔次;加快對平海港口雙月灣、稔山阿婆角、鹽洲紅樹林的合理開發,進一步完善金融街旅游大項目的配套功能,打造以陽光、沙灘、海浪、海島觀光、漁村文化為主題的濱海悠閑旅游;開展惠州歷史文化尋根游,以高潭中洞、多祝皇思揚古圍村為主體,大力挖掘紅色旅游文化內涵,加快景點的開發建設和升級改造,使其旅游功能更趨完善;充分挖掘鄉村旅游資源,做好田園風光、民俗風情、名人故居等鄉村旅游資源的普查和分類,保護性開發一批古村落,統籌規劃。
四、小結
惠州人文旅游資源,數量眾多,分布廣泛,文化底蘊豐厚,旅游價值和開發潛力巨大。
惠州的鄉村旅游資源相對于其他旅游資源來說,更多地表現為人和自然的和諧性,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應該需要更多地展示自己最核心的東西。因此,開發惠州鄉村旅游應該既要立足于資源優勢,又考慮到旅游市場的需求,積極有效的推進鄉村旅游資源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