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濤 南疆海事局
淺析后簽證時代如何強化海事監管效力
◎ 陳濤南疆海事局
取消船舶簽證是海事部門簡政放權的一項重要舉措,勢在必行。后簽證時代,如何改革海事監管模式,推進海事管理工作轉型升級成為海事系統的重要議題。本文重點分析了取消簽證后,海事管理部門所面臨的新形勢,并圍繞如何強化新形勢下海事監管效力提出幾點思考和建議。
取消簽證 改革 監管模式
長期以來,船舶進出港簽證一直是海事管理機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保障進出港口中國籍船舶安全的重要監督措施,對于督促船舶遵守法律法規、滿足技術規范、保障水上人命和財產安全,促進航運經濟健康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我國航運經濟發展以及國家簡政放權工作的深入推進,船舶簽證在深化海事監管模式改革的新形勢下,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在提高海事服務和監管效率等多方面已經不再能夠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印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關于印發取消船舶進出港簽證及海事監管模式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了將以海船進出港報告制取代現有的船舶進出港簽證,我們的海事監管進入后簽證時代。
取消船舶進出港簽證,轉變海事監管模式,是中國海事局響應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簡政放權,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要求的重要舉措,將大大便利船舶進出港口,加快船舶周轉;取消簽證,勢必要求我們轉變海事監管模式,促進海事工作重心進一步由靜態監管向動態監管、由事前監管向事中事后監管的傾移,引導航運業界回歸安全本源,而這無形中增加了后簽證時代我們海事監管模式改革的壓力。
既然船舶進出港簽證要取消已成定局,海事管理機構必須立即行動,積極準備,做好重新思考并認真研究:如何保證船舶信息獲得及時可靠;如何完善船舶適航性檢查手段;如何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如何優化規費征管模式等海事監管問題。但如果從研究并解決上述問題的角度出發,取消簽證又將是我們海事部門提高海事服務和監管水平,促進海事科學發展的重要契機。
3.1加強海事信息化建設
3.1.1強化海事監管數據獲取的“信息化”手段
將船舶簽證改為船舶報告制,取消了海事人員的審批環節,這樣傳統的現場獲取船舶和貨物等信息的渠道被切斷,那么我就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多渠道獲取船舶相關信息。
由于船舶靜態信息基本可通過查詢海事業務系統來獲取,那么,對沿海海事機構來說,重點就在于如何多渠道獲取船舶動態信息。
船舶動態信息主要包括船舶航次的起止港、貨物裝載情況、所接受的安全檢查情況、違章和行政處罰情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海事機構應該加強AIS、VTS、VHF、CCTV以及其他移動通信系統的規劃與建設,來豐富船舶動態信息的獲取和傳遞手段,彌補船舶簽證取消后動態信息獲取的空洞。
3.1.2加強海事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
在強化信息化手段方面,除了硬件設備建設還應注重海事自身的軟件建設。在現代化技術的基礎上,“信息化”發展的好壞取決于人的信息化水平,要大力加強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專業化人才培訓力度,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提高海事人的信息化水平;在人才建設基礎上,應進一步建立完善海事機構內部各單位、各部門之間信息共享與互助協作機制,用制度保障并促進海事系統內部不同部門間的橫向信息交流和各級海事機構之間的縱向信息交流。通過“軟硬”兩手抓充分發揮海事信息化建設綜合效益,最大化其“共享性”,讓海事機構得以及時充分獲取監管信息。
3.1.3統一布局,打造完善的信息共享平臺
目前,海船靠泊國內沿海港口已經實行電子簽證,所謂電子簽證就相當于在誠信原則的基礎上,船方在線填報報港數據加上海事審批,取消簽證后去掉審批環節,也就自然形成了報港制度雛形,在船舶適航檢查方面,通過船舶報港與各業務系統數據比對也能實現對船舶適航性的檢查,這樣取消簽證與船舶報告制度在適航性檢查方面就有了平穩的銜接。
但由于當前我們使用的海事業務系統較多,且相對獨立,在信息共享和兼容性上難以滿足全國范圍內船舶報告系統的設計要求,所以新時期海事監管模式頂層設計,應在部海事局的統一規劃下,積極做好全國范圍內的沿海、沿江通信信息網絡的布點;以現有海事數據中心為基礎,充分發揮電子巡航、VTS、AIS等信息技術,建立統一的數據采集、共享平臺;積極研發報方便船岸信息和企業船舶與海事之間互聯互通的業務系統和通信終端,通過數據交互實現指定信息的查閱,輔助對取消簽證后的證書、配員等船舶適航性的檢查。
一直以來,簽證可以說是海事部門最有效的強制手段,只要船舶不遵章守紀、不接受處罰、不按規定整改,海事就可以通過簽證這一關卡強制其執行,否則不予以放行,簽證取消后,這種事前監管的強制力將不復存在。這給對重點跟蹤船舶、協查船舶等的監管工作帶了很大的影響,之前,依賴簽證來設卡追查,今后實施報告制的系統也應能實現對以上兩種船舶的自動提醒,來滿足對重點船舶的跟蹤監管。
3.1.4完善電子巡航平臺,加強電子巡航力度
電子巡航,通俗講就是用虛擬的海巡艇在電子巡航平臺上對轄區水域實施現場巡航。這項科技監管手段通過整合VTS、AIS、VHF和CCTV等,可以將船舶航行的動態信息實時顯示在海事監管人員面前。取消簽證后,電子巡航的管理方式,正是充分利用科技信息化技術,消除和解決簽證取消不利影響的一個有效辦法,所以在后簽證時代,必須加速完善電子巡航平臺,強化電子巡航力度。
對海事系統來說,VTS、AIS、VHF在海事監管應用方面已經很成熟,所以在完善電子巡航平臺方面,重點就是要建立全范圍的CCTV系統。CCTV系統的搭建不同于前三者的開發應用,它對視頻搭建位置和數量、系統維護等都有較高要求,建設經費缺口較大,而且要實現全面視頻監控,就必須將視頻設備架設到轄區各個碼頭、堆場、泊位等很多其他單位場所,建設困難,維護也很不方便,所以CCTV系統很難單獨由海事系統搭建完成。目前,各主要港口碼頭、作業單位在CCTV系統建設上都已成型,如果將他們的信號直接接入到我們的電子巡航平臺,加之關鍵部位海事自己的視頻監控設備,基本上就能滿足海事視頻監管的要求。但畢竟是引入碼頭信號反來監控碼頭自己及船舶作業等情況,難免讓我們在以后海事監控上處于比較被動的局面,有些受制于人,例如當涉及引入單位自身利益時可能會出現有意切斷信號的情況。為彌補這一點我們可以建立并完善同引入單位之間的合作機制,明確權責分工;制定與港建費、港務費代收相關聯的激勵方案,提高碼頭等單位的主動性;寓服務于電子巡航中,通過電子信息驗證減少不必要的現場檢查,降低船舶時間成本,提升碼頭運行效率,以優質服務促進碼頭等單位積極配合。
建立健全電子巡航機制和日常工作制度,明確電子巡航工作的崗位職責,量化、固化電子巡航工作標準和流程,任務細化、責任到人,讓電子巡航規范化、常態化。海事部門可針對各自轄區特點,制定對重點水域和船舶的重點巡航,對每次電子巡航結果進行登記,保存發現的目標船舶信息并及時進行整理歸檔,完成對目標船舶的電子取證工作。
3.2建立健全聯動執法機制
船舶報告制實施后,一旦出現船舶不主動報港又有意關掉AIS等特殊情況,上文所述的電子巡航就很難發揮作用,VTS作為海事前端動態監管中心,經過近些年的發展,監管范圍基本覆蓋了中國沿海和內河區域。在后簽證時代,我們應強化VTS現有功能,充分發揮VTS在動態信息收集評估、現場協調指揮方面的優勢,逐步建立并完善VTS與其他執法力量的快速聯動機制,優化執法結構,強化現場監管,消除簽證取消后靜態監管力度下降對現場監管的不利影響。
取消簽證,是交通運輸部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簡政放權的重大決定,是海事管理打破傳統模式、傳統做法的突破和嘗試。取消簽證不是取消監管,而是要改革海事監管模式,在后簽證時代,只要我們積極轉變觀念、有針對性的創新工作方法,就能在簽證取消到來之日,實現在最大限度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更加高效的履行海事監管職能,就能在新形勢下更有利的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1]陸新明,俞勤偉.船舶簽證取消后船舶監管模式改革的探索.
[2]王茹軍.取消船舶簽證后加強水上安全監管工作的思考.
[3]樓鑫.海事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