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鶴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529700)冼翠華
廣東省鶴山市人民醫院(529700)馮杰雄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然而傳統觀念中孩子的成長僅僅指的是體格發育,這是不全面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已經意識到合理的生長發育監測對于嬰幼兒生長發育的至關重要性,能夠幫助家長及時發現嬰幼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診治嬰幼兒早期神經發育越來越被重視[1]。鑒于此,本次研究為了驗證全方位生長發育監測對嬰幼兒體格與智力發展的影響效果,以便為嬰幼兒的相關臨床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本文隨機從鶴山市人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保科監測的嬰幼兒中抽取的180例為研究對象進行了比較研究,現報道如下。

附表1 兩組兒童的體重和身高增加情況比較結果

附表2 兩組兒童的發育商數比較結果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所選的嬰幼兒均為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間鶴山市人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保科監測的嬰幼兒中所抽取的180例嬰幼兒。其臨床整體基線資料如下:男孩105例,女孩75例,年齡49天~5個月,平均年齡為(3.45±0.35)月。根據是否給予嬰幼兒的全方位生長發育監測對患者進行分組,分成了研究組(n=90)和對照組(n=90),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研究方法 研究組嬰幼兒的體格發育情況和神經系統發育情況需要定期進行監測評估,通過宣教的形式向嬰幼兒的父母及家人培訓健康知識,為嬰幼兒制定疾病預防手冊和飲食方案[2][3]。
1.2.1 體格發育監測 按照國家標準要求測嬰幼兒身高、體重。
1.2.2 神經發育監測 采用國際通用量表評估嬰幼兒發育商數,監測項目可包括肢體動作、語言表達、適應能力等。
1.2.3 早期干預 通過健康宣教改善嬰幼兒家長的教育理念,監測結果作為調整嬰幼兒發育、飲食等方面的依據,家長提出問題時要立即作出反饋。對照組嬰幼兒父母可采用除該技術以外的其他方法。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以兩組兒童的體重和身高增加值、發育商數為觀察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過程中,針對相關資料的數據統計均采用PEMS3.2 for Windows 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和數據分析。本研究中的統計描述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統計推斷用計量資料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時,認為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兒童的體重和身高增加情況比較結果 比較兩組兒童的體重和身高增加值,研究組患者的兩項指標增加值均高于對照組,且統計學比較結果顯示,組間差異顯著(P均<0.05)。詳見附表1。
2.2 兩組兒童的發育商數比較結果 比較兩組兒童的發育商數各維度得分(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社會適應、個人社交)和總分,研究組患者的各項得分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統計學比較結果顯示,組間差異顯著(P均<0.05)。詳見附表2。
科學研究表明[4],人類身心發育十分關鍵的時期是嬰幼兒時期,在嬰幼兒時期人類的生長發育速度是最快的,但變數比較多,在此期間的發育情況會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成長。在嬰幼兒生長發育時期給予有效的監測,能在發現問題的第一時間實施有效干預,為嬰幼兒早期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保障,能夠有效提升其發育商水平,日后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更強。
實踐證明[5],在嬰幼兒生長發育時期,不同的喂養方式對于嬰幼兒的生長是具有很大影響的。相較于各種喂養方式而言,母乳喂養對于嬰幼兒體格的綜合發育是非常有利的,而且能顯著提高嬰幼兒的抵抗力,是所有喂養方式中最為推崇的。在嬰幼兒的早期生長發育階段,父母及親人要經常性地撫觸嬰幼兒,能增進嬰幼兒與父母之間的親近感、提高嬰幼兒對父母的依賴,有助于嬰幼兒的發育。適當運動可以加速嬰幼兒體內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進而促進嬰幼兒生長發育。兒保科的保健工作是以嬰幼兒為中心開展的,在常見疾病預防和常規營養咨詢指導的基礎上,根據嬰幼兒的生長發育特點,為每位不同階段的嬰幼兒制定個性化訓練方案。
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與體格發育同樣重要,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制定早期綜合干預方案的原則是分步實施、循序漸進、家長配合,充分結合嬰幼兒實際特點,在不同的階段對嬰幼兒分別開展踢腿、抬頭、抓物、雙手支撐以及簡單語言訓練等,能有效增強孩子在協調性、語言學習等方面的適應能力[6]。
綜上所述,在嬰幼兒生長發育時期給予全方位檢測級綜合干預,能有效促進孩子體格和智力等各個方面良好發育,而且容易操作、成本花費少,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