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霞
[摘 要]科技的飛躍發展,網絡已經全面普及,作為新一代大學生的我們更是對網絡了如指掌。網絡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它作為高科技產物不僅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改變著我們的思想。大學生初出茅廬,思想比較活躍,很容易被網絡所誘惑,所以就出現了大學生“網癮”“宅”等一系列現象,甚至還出現了大學生網絡犯罪的事件。網絡具有的隱蔽性,匿名性等特點,再加之學生自身的主觀原因,還有家庭學校社會等客觀環境的影響,以及政府對網絡管理監督力度不夠強,導致一系列的網絡問題,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就必須提出與此相對應的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生活;人生觀;價值觀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6.237
1 在校大學生網絡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1.1 使用網絡的娛樂性目的較強
網絡的高速發展,使得網絡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據不完全數據統計在高校學生中有90%的人在閑暇時間會上網,在這90%的人群里有將近25%的人上網是為了聊天,有40%的人上網是為了看新聞、聽音樂、看電視劇電影等;有9%的人上網主要是為了查閱資料,看公開課視頻是用來學習的;還有16%的人上網主要是為了打游戲,玩網游的,這些人群大多都是男生;還有另外一部分特殊人群是計算機系的,他們對于計算機網絡的使用主要是研究網絡程序,制作各種編程等,他們所占的比例只有4%;有5%的人上網是為了購物的,他們只關注當下流行的服飾以及化妝產品,當然也有極少數人購買一些學習資料,但是這些人所占的比例不足1%,這種行為也就是當下最流行的網購,這些人群主要是女生。從以上這些學生上網的目的來看,他們的上網目的多種多樣,但主要是用來娛樂,而不是用來學習,這種極其方便的網絡生活促使了大學生“宅”一族的出現。
1.2 學生的網絡生活時間沒有規律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那么我們每日的網絡生活是不是也應該遵循一定的時間限制和規律呢。就目前來看,晚上熬夜已經成了我們的一個普遍習慣,那么這樣沒有一定規律的上網就會導致我們的日常生活的混亂無序,而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①學校學生公寓不限電,學生可以在任意時間使用電,也就是說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使用電腦;②學校允許學生宿舍接入有線寬帶,而且學校還有免費使用的無線網絡,那么學生就可以隨時上網;③大學課程較少,學生業余時間比較充裕,而且業余時間可以自行安排;以上這些條件都助長了學生對網絡的迷戀,這樣毫無章程的生活,必然會導致學習成績的下滑。
1.3 少數學生已經存在“網癮”,網絡生活存在很大問題和隱患
在調查數據中顯示,大約78%的人使用網絡的目的還是正確的,而除此之外的少部分人對于網絡的使用就存在偏差,比較盲目,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更加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水平的提高。這種“癮”主要表現在:①沉溺于網聊,這里的網聊主要指網戀,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里,什么都是美好的,很容易使人產生好感,尤其是對現實不滿的人來說在這里能尋求安慰和滿足感,通過網絡來肯定自我價值的存在;②沉溺于網游,所謂網游就是指網絡游戲,網絡游戲對于這些青年的大學男性同學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它具有挑戰性,刺激性,而男生喜歡挑戰喜歡征服,所以一些人不惜逃課、通宵來玩游戲;③沉迷于網購,網購是當下很流行的一種購物方式,因為它方便實惠,不用去擁擠的街上就可以淘到各種寶貝,但是正因它便宜實惠,好多人省吃儉用只為上網買件衣服,把大量的錢都花在購物上,甚至有時超支;④沉迷于黃色文化,有些網絡道德素養低的學生經常性的瀏覽一些黃色網站和黃色電影,還有一些具有暴力和煽動性的視頻。以上這些現象都說明了大學生目前網絡生活中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2 網絡生活對在校大學生生活造成的影響
2.1 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首先從身體方面來說,大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最后時期,如果長期面對電腦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長期坐在電腦前,身體處于靜止狀態,不運動,這非常不利于消化系統,此外,飲食、睡眠的不規律,會嚴重影響到腸胃、頸椎的健康, 長時間這樣,身體就會處于“亞健康”狀態。從心里方面來說,有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健談,并不開朗,而在網絡中卻截然相反,開朗活潑,這樣是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心理成長的,這樣會越來越導致性格上的缺陷。孤僻的性格應該多接觸社會,多接觸周圍的人,而不是在一個虛擬世界里任意發泄,這樣不僅會形成嚴重的心理障礙,還會讓這種有性格上缺陷的人產生嫉世心理,更加排斥現實社會,最后只能是越來越脫離社會,由此引發的犯罪案例也不在少數。
2.2 對學生學業、事業發展的影響
網絡的方便、快捷對于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但凡事要把握一個度。對于網絡的運用要把握好一個度,長期沉迷于網絡就會荒廢學業,耽誤學習。有一些人認為,通過網絡可以了解天下所有的事,但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出真知,只有實踐才能檢驗理論的正確與否,從網絡上所了解到的都是一些理論性的東西,有些可能還是錯誤的。只有把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才能證明它的正確與否,而且長期只沉迷于網絡就會缺乏實踐經驗,形成眼高手低的毛病,以后走上工作崗位缺乏實踐鍛煉也是行不通的,沒有一定的社會知識和經驗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因此,要走出網絡看看世界,千萬不要因網絡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
2.3 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網絡是大眾傳媒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一個載體,它具有廣泛的信息來源,而且更新迅速,所以這些信息會對大學生網民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思想產生影響的同時也就對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了影響,因為思想決定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網上的一些暴力、貪污腐敗以及其他負面信息都會對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產生影響,會讓他們覺得社會很黑暗因此對社會產生排斥心理,對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最重要的是他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就會蕩然無存,同時也加劇了青少年大學生犯罪心理的滋生。除此之外,網絡垃圾文化的存在,暴力、黃色、賭博等會使得他們心理扭曲,忽視倫理道德。
2.4 對學生法紀觀念的影響
網絡具有隱蔽性的同時也具有匿名性,使得人們可以隱藏自己的身份,用當下很流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在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只狼”,在不受監督的情況下進行許多活動,所以就出現了一系列的網絡犯罪事件,這些網絡犯罪活動里大部分屬于網絡詐騙,而網絡詐騙大部分都是由于網聊引起的,因為彼此使用的都不是真實的身份,不法分子會覺得自己的不法行為不會暴露,暴露了也毫無根據,查不到真實身份,所以就算對法律也同樣無視,因此這種忽視法律的行為導致的違法行為是發生頻率最高的。大學生在進行網聊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3 解決措施
3.1 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
通過以上對大學生網絡生活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學生自身網絡思想道德水平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追根溯源是源于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那些沉迷于網絡色情文化的學生第一是因為其自身道德素質低,其次就是因為其自控能力差,所以作為新一代大學生的我們來說提高自身修養、思想道德水平很關鍵,要多讀書、讀好書,多參加一些校園實踐活動鍛煉自己,從內在來提高自身素質,真正的掌握一門網絡技術,而不是盲目地上網娛樂或沉迷于某種網游。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來做起,嚴格控制自己上網的時間,凡事都要掌握一個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自我控制能力,我們面對任何具有誘惑力的物質以及精神的東西時就會從容不迫,作出理智的選擇,學會從紛繁復雜的事物中汲取我們所需要的信息,讓它更好地為我們的生活學習服務,而不是被其所控制。
3.2 加強政府的監控能力
在市場經濟體制的指導下,市場運行的很好,但總有一些弊端是它自己所不能調控的,需要政府來調控。同樣地,網絡也會存在各種缺陷,當它自身不能進行處理時就需要政府來監督管理了,比如網絡中的垃圾文化,網絡自身并沒有一種綠色文化過濾器,這時候就需要政府的管理監督了。目前,我國的網絡管理監督制度并不完善,與之相對應也就是說目前的網絡環境并不是很健康,很綠色,我們的聊天賬號被盜,網銀被盜,電腦中毒,黑客的入侵等都充分說明了目前網絡監督跟蹤系統存在著很大的缺陷;除此之外,國家對于網絡犯罪的打擊懲罰力度不夠,所以面對目前這一系列的問題國家應該制定出更多的關于網絡安全、網絡犯罪的法律法規,讓受害者有法可依,有法可循,讓不法分子畏懼法律的威嚴,同時建立各種防御系統和監督系統,讓網民可以安全上網,讓網絡環境更加健康綠色。
3.3 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校園是文化知識傳播的源頭,所以校園文化建設對于社會文化建設來說就顯得尤為關鍵,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在當下網絡盛行的大學校園,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越來越重要。學校應該建立屬于自己的校園網站,而且積極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網絡活動,一個學校的校園網站是這個學校形象的象征,也是校園文化向外界傳播的一種途徑;也可以在校園內開展各種關于網絡的宣傳活動,呼吁大學生健康科學上網;也可以在校園網站上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尤其是那些性格孤僻的同學,讓他們在校園里能感受到愛,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讓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能夠很好地適應大學生活,更健康地成長。
3.4 學生應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危機意識
網絡不僅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還影響到人們的思想觀念,尤其是作為學生的我們,思想還不夠成熟,很容易受到網絡不良文化的影響,某種程度上會扭曲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所以學校家庭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危機意識,糾正不良的網絡生活習慣,讓他們認識到社會的復雜性,認清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引導學生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社會經驗,讓他們的課余閑暇時間過得更加充分,不再完全依賴于網絡,接觸社會,擁抱社會。
4 結 論
對于網絡的使用,一定要選擇好方向,把握好度,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也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它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大學生很難掌握其利弊,因此學校家庭應該多給學生一些關注和關愛,讓學生感覺到被愛,政府國家也要加大管理力度,凈化網絡環境,為廣大網民上網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也為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凈化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計算機網絡法律法規[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