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必利
摘要 著重分析了績溪縣山核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于今后如何更好地立足地域優勢,加快科學發展的步伐,特提出了可持續發展對策。
關鍵詞 山核桃;問題;發展對策;安徽績溪
中圖分類號 S6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106-02
山核桃屬胡桃科山核桃屬,為落葉喬木,主要分布于皖浙邊界的天目山區、績溪、寧國等,屬于稀特產品。
山核桃為國內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的木本油料樹種之一,據測定,除含有豐富的植物油脂外,其果仁的蛋白質含量達18.3%,還有多種維生素,在醫藥上具有潤腸、滋補、抗衰老的功效。其外果皮燒灰后,含堿率達20%~30%,可供在化工、醫藥、輕工業使用。山核桃屬純野生果類,是真正無任何公害污染的天然綠色食品。
1 存在的問題
1.1 栽培技術落后
1.1.1 品種雜亂,配置不夠合理。目前,績溪縣在山核桃品種選擇上,較為雜亂,良莠不齊、缺乏主栽品種,一般核桃園品種少,難以授粉、疏果、修剪、采摘等管理措施。
1.1.2 種植不合理。農民的管理意識缺乏、栽植密度較大、樹形紊亂、管理粗放、樹勢衰弱、產量低而不穩、經濟效益低。由于新發展核桃園大部分是退耕還林的,株行距多為2.5 m×3.5 m,種植密度較大,再加上果農不懂技術,農民科技意識淡薄,技術推廣應用率低,經營管理粗放,導致枝條開張角度小、樹冠郁閉、樹形紊亂等,適齡不結果。
1.1.3 管理不科學。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群眾對核桃技術管理跟不上、重視不夠、集約化管理認識不足,生產上仍然延用傳統散生核桃放任管理方式,管理水平低。
1.2 生態破壞嚴重
生態破壞、農戶在道路和河流旁邊隨意傾倒垃圾,環境污染,水土流失造成生態破壞嚴重。核桃一般多栽植在丘陵山地,立地條件差,土壤瘠薄,水源匱乏。山核桃蒲倒入河道污染水質,破壞生態平衡。
1.3 山核桃質量與安全
一是管理粗放。核桃栽培在績溪縣有一定的歷史,但都是一種粗放的管理。尤其在病蟲用藥農民也是沒有統防統治的概念,各自為政,尤其是面對核桃的早實品種,如果結果后缺乏肥水管理,有的形成了小老樹,有的病蟲害嚴重。在生產上經常可以看到不定干、不修剪的核桃園,造成經濟效益下降,制約了農民發展核桃的積極性。因此,對早實核桃應注意重剪更新復壯;晚實核桃應采取拉枝、刻芽及環刻等抑制生長促發短枝的措施進行修剪,同時要加強病蟲害防治,特別是春季金龜子、秋季大青葉蟬的危害。二是過早采收,經營分散。按照習慣農戶大都提前10 d左右采收,嚴重的地方早采20 d左右。僅因提早采收績溪核桃產量每年損失6%左右,且早采收的核桃種仁瘦癟,顏色深,澀味重,種仁品質下降。因此,要嚴格控制采收時間,采收期一般在白露以后,以果實總苞呈黃色,部分出現裂縫,內部種仁硬化呈白色為標志。核桃經營多為自產自銷的傳統模式,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銷售能力都比較低。
1.4 品牌
山核桃采后環節技術不力,核桃加工仍處于較低水平。產業化、商品化、標準化等整體發展水平還很低,目前還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強項。
2 發展對策
近日,國家林業局發文認定第2批國家級核桃示范基地單位,績溪縣龍池山珍果山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申報的水浪頭核桃基地被認定為第2批國家級核桃示范基地。萬富山核桃示范基地已于2013年被認定為第1批國家級核桃示范基地。山核桃作為績溪縣主要經濟林產品,是績溪縣實施“南桃北油”戰略的重要部分,開展國家級核桃基地示范建設,對提升績溪縣山核桃等經濟林資源培育水平和產業提質增效、促進精準扶貧等具有重要意義。
2.1 選擇優質核桃樹苗
優質核桃苗是建好核桃園的基礎,應選擇適合本地栽植,品質優良的皖績1號、皖績2號等品種搭配栽植、每一產業區域栽植2~3個品種。
2.2 加大技術培訓推廣力度
要大力開展科學技術培訓及推廣,在品種搭配、定植密度、園區管理、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綜合配套技術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單產收益[1]。
2.3 加快核桃產業提質增效進程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核桃產業發展將面臨巨大挑戰,現有的規模及產量相對較小,以后必須進一步提高核桃的品質。為此,必須充分認識推動核桃產業提質增效的緊迫性,增強加快核桃產業快速發展的危機感,在提高果品品質和附加值上下功夫[2]。
2.4 提高核桃品質與基地建設水平
發揮好山核桃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專業種植合作社的引領作用,積極為林農做好各項技術培訓和經營服務工作,積極推進主要樹種標準化生產技術,提升核桃產業的整體水平和綜合效益。一是學習核桃烘干設備及技術,大力推廣簡單方便的核桃烘烤設備及技術。要學習借鑒外地核桃栽培管理先進經驗,普及核桃育苗及嫁接技術,建立健全科技服務網絡,大力培訓當地果農,為核桃業提質增效提供良好科技支撐服務。二是學習提高核桃采后商品化處理水平,推廣適時采摘、分級、包裝等技術。要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加強核桃采后精深加工技術開發,使傳統核桃產品上檔次,特別是要加強對傳統核桃產品改造升級和功能性食品開發,實現核桃產品多樣化、功能化、現代化,實現增值增收[3]。
2.5 必須重視并加強核桃基礎研究,提高科技支撐能力
進一步研究、推廣、開發核桃新品種以及精深加工技術,發展高端產品,全面提高核桃產品的質量和效益。
2.6 大力推行核桃集約化、標準化生產
一是抓好優質豐產示范園建設,通過實施園藝化栽培、園區化開發、綠色化產品、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管理,提高整個基地經濟水平。二是加強基地灌溉、電力、交通等配套設施建設,推廣節水灌溉,促進基地化、園區化建設。三是引進一批優種接穗、種苗,對現有核桃劣種園、實生樹進行嫁接改造,實現優種化生產[4]。四是狠抓培訓。培養一批技術“明白人”“示范戶”,提高群眾管理核桃的積極性,以現代經營理念、現代技術、現代品種打造現代核桃標準化示范園區。
2.7 必須立足績溪縣核桃優勢,大力加強品牌建設
引導林農更新理念,按照有機食品的高標準來定位山核桃產業發展的方向,加強生產、加工、分級、包裝、銷售全過程質量監控,加快核桃質量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充分挖掘荊州山核桃的文化內涵,開發新產品,延長產業鏈,并通過電子商務、網絡宣傳等手段,創新營銷手段和方式,打響其知名度和美譽度,積極推進統一的檢驗檢測、品牌、包裝、分類、收購、標準,形成一體化的經營模式[5]。
2.8 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大力發展核桃專業合作組織
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收入并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農業污染;同時加快推廣山核桃蒲生產香菇、黑木耳技術應用。通過合作社整合品牌資源,規范果品采摘、包裝、分級、加工等方面標準,盡快制定特色林果產品市場準入標準;同時,進一步扶持龍頭企業,為提高核桃產品市場綜合競爭力提供保證。更好地打造績溪縣山核桃特色品牌,走出一條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之路,充分發揮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作用,以合同定單形式,與企業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6]。
2.9 改善環境
針對一些農戶在道路和河流旁邊隨意傾倒山核桃加工后留下的碎殼情況,做好“三線四邊”環境整治宣傳和綜合利用工作,這樣既能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又能為農戶帶來一些額外的增收,使山核桃更好地成為荊州老百姓的“搖錢樹”。
3 參考文獻
[1] 吳偉文,麻耀強,吳偉志.論杭州市山核桃產業的發展與對策[J].浙江林業科技,2003,23(3):57-60.
[2] 俞飛飛,戴超,吳志輝,等.安徽省山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林副特產,2011(2):71-73.
[3] 李來祥.寶雞地區野生山核桃資源保護利用現狀與發展對策[J].陜西林業科技,2012(4):45-47.
[4] 張計育,李永榮,宣繼萍,等.美國和中國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天津農業科學,2014,20(9):47-51.
[5] 宋海云,許鵬,黃錫云,等.美國山核桃在龍州的發展前景及對策探討[J].中國熱帶農業,2015(6):10-11.
[6] 王陸軍,周米生,龔明,等.安徽省長山核桃栽培現狀及發展對策[J].安徽林業科技,2014,40(6):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