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
摘 要:“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總結和提煉的理論創新成果,這一理論成果對于當前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這又集中體現在其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上。一方面它以聯系的、矛盾的觀點滲透著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它在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之中,從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之中詮釋著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發掘“四個全面”所蘊含的哲學智慧,能夠在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兩個層面有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程。
關鍵詞:四個全面;聯系;矛盾;群眾
中圖分類號:D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8-0001-02
“四個全面”作為一個統一的理論整體,是新常態下指導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黨的建設“六位一體”發展的新思想,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和實事求是的實踐品格,其所蘊含的哲學智慧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四個全面”戰略思想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
(一)“四個全面”戰略思想體現了聯系的觀點
“四個全面”戰略思想作為相互聯系、協調推進的有機整體,是堅持以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集中體現。習近平指出:“這個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1]這一總結集中揭示了“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而動力卻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目標是改革的指引與導向,而改革則為目標的實現提供強大的驅動力。動力促使目標實現同時對目標完成過程起著制約和影響作用,目標不明,則人心不凝;人心不凝,則目標難成。新時期的改革更要不懼艱險,勇于創新,激發全社會內驅力,形成強大的動力去實現目標。其次,全面依法治國又是深化改革的保證,一方面,改革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而社會環境的穩定有賴于有效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改革自身也必須依法進行,無法無序的改革只會帶來社會動蕩、人民失望。而與此同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自身也需要改革來掃清道路,在法治進程中,“法盲”現象突出,老百姓維權意識不足,嚴重影響著法治社會的建設。只有通過改革把法治進程中不符合依法治國的問題逐一規范,才能使國家走上法治化軌道。再次,全面從嚴治黨是內在支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使廣大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使人民的物質生活更加富裕,精神生活更加充實,文化生活更加多彩,社會更加和諧,使我們需要的碧水藍天的生態環境能夠實現,使每一個中國人都活得更加自由、自豪、幸福。而在這一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是核心力量,但共產黨自身卻出現了與其歷史使命不相適應的情況,因而,只有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才能使中國共產黨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道路上繼續帶領我們大步前行。
總而言之,“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各組成部分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統一體,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動力,全面深化改革又必須在全面依法治國的保障下才能平穩有序進行,而全面依法治國又與從嚴治黨緊密相關,這個戰略布局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步步相連的有機整體,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普遍聯系的觀點,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
(二)“四個全面”戰略思想體現了矛盾分析法的觀點
“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既注重全面,又緊抓關鍵,是對馬克思主義矛盾觀的靈活運用。習近平指出:“我們提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我們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2]這一重要講話既對“四個全面”戰略思想進行了戰略定性,又做出了具體部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體現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意愿,對中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因而是現階段的主要矛盾。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從嚴治黨則是確保這一目標實現的必要條件。因此,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必須完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從嚴治黨所擔負的歷史使命。亦即全面深化改革要敢于觸動“利益的奶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不竭的動力和活力;而全面依法治國要踐行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好法治保障;全面從嚴治黨要痛下決心,“蒼蠅”“老虎”一起打,從而提高黨員的總體素質,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支柱的純潔性。只有將這幾個矛盾一步步加以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愿望才能漸漸推進,最終順利實現。
一言以蔽之,“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即抓住了重點又兼顧了全面,是對馬克思主義矛盾分析法的具體運用,正是借助這四個方面的共同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夙愿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愿景才能夠早日實現。
二、“四個全面”戰略思想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一)“四個全面”戰略思想體現了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來看,“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是基于中國現實狀況提出的又反過來影響和指導中國社會發展的理論思維。當前,我國進入發展的新常態,這意味著我國發展進入了不同于以往的高速發展階段,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因此順應新常態,對新的戰略思維的要求就顯得尤為迫切。習近平審時度勢,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是對現實情況的準確把握,同時又將指導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重點和方向,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理論上的指導。
而從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來看,“四個全面”戰略思想作為意識層面的東西,是黨和國家的信念,信念一經形成,便會對社會存在起著重要影響作用,指導國家發展的大方向。中國共產黨擁有的信念必須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全民必須同心同德,擁有共同的信念,才能凝聚起強大的民族力量,勇往直前,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只有踐行“四個全面”的要求,阻礙社會發展的問題才能逐一得到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才能實現,“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對實現中國夢架起了精神橋梁。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新常態下的中國各方面才能平穩運行,改革的困境才能突破,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黨的建設各方面才能更均衡協調發展。
“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深刻體現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這一思想是在中國大環境下孕育而出,也必將對中國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二)“四個全面”戰略思想體現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
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和實踐不止一次向我們證明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性,群眾路線始終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工作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刻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在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實踐中,要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時刻牢記群眾,永遠不忘群眾。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讓廣大人民群眾切身體會到改革帶來的成果,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民主更加完善健全、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樣、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樂,使廣大人民切身體會到生活在中國的幸福。而全面深化改革則是從體制機制各方面著手破除弊端,使全社會更有活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為老百姓創造更多實惠,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加充滿信心。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加大依法治國的力度和廣度,目的在于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法律保障,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各項合法權益,從而使社會風氣更加清新,社會秩序更加有序,百姓生活更加放心、安心。全面從嚴治黨則是要求黨員干部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清除黨內不良風氣,多為百姓辦正事、辦實事,使廣大人民群眾對黨更加充滿信心。
“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是唯物史觀在推進中國發展進程中的具體運用,群眾是社會活動的主體,“四個全面”每一方面的最終落腳點都是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這一思想從群眾利益出發,最終回歸群眾,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
三、“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意義
(一)“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理論意義
“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是全黨智慧的結晶,凝聚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愿望,體現了黨中央放眼未來的大視野和大信念,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加豐富充實。歷史和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提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發揚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形成“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繼承和發展。恩格斯說:“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產物,在不同的時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內容。”[3]“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為今后的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指明了方向,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做出了理論回答,是適應新常態發展的創新性構想。
(二)“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實踐意義
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4]從我國實際情況看,實踐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實踐的客體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呈現的問題,實踐的目的是發揮人民主觀能動性解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在大步前進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許多問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食品安全、環境保護、住房改革等問題既棘手又迫切,這一切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來加以克服。
總之,“四個全面”戰略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最新形式,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進程中發揮重著要作用。深刻理解和認識“四個全面”戰略思想,透視其包含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才能更加清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才能更加充滿希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2-03.
[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1-25(1).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