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軍
摘 要:從武術動作出發,運用現代體育理論知識,認識武術技術體系,按武術動作的運動形式、價值功能、技擊方法等構建武術體系,對當代武術賽況項目的分類、發展方向有較新的建樹。
關鍵詞:現代武術;技術;體系;構建
隨著武術運動的發展,武術正逐步走上國際化軌道,自從我國以足球為先導,武術等有條件的體育項目以及各類社會體育康樂俱樂部相繼步入適應社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大環境中。武術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由于歷史原因人們認識水平的差異,至今尚未建立起較完善的科學技術體系。本文擬從現代科學角度出發,以武術動作為基點,多層面對武術技術體系做一探究。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武術動作,武術技術
2.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
二、結果與分析
1.武術技術體系的概念
武術技術是構成武術技術體系的核心,而武術動作是武術技術的載體,脫離了武術動作就不存在武術技術,更無從談起整個技術體系,所以,從武術技術體系概念出發,用整體思想由宏觀到微觀地深入研究武術技術體系。
2.宏觀上認識武術動作,建立武術技術體系
(1)中國武術的現代化包括競技武術、學校武術和群眾武術三個部分的現代化。
競技武術是當今武術發展的主流,這也是為了適應現代化體育的發展要求,目前,散手競賽近幾年在全國已廣泛開展起來,特別在中美對抗賽以后,更加深了人們的熱情。中國學校武術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開展競技武術的源泉,是群眾武術的基礎,武術科技水平、場地設備的現代化條件,培養出的人才所具備的現代化素質狀況,主要是通過學校武術的發展水平體現出來的。中華武術的根基扎在群眾武術之中,它代表著中國武術的文化內涵,是武術真諦之所在。
(2)按武術動作不同運動形式,把單個武術動作按照一定的程式和運動規律編組的成套練習,形成武術套路運動,由此產生套路技術,構成套路體系。將武術動作在一定條件或無條件限制情況下,用于實戰格斗,形成技擊運動,形成技擊技術,構成技擊體系。
武術功法技術,是武術整體技術的基礎,不同的流派,不同拳種,都有各自的功法內容,因而也就有各自的技術要求,但是總的來講,分為兩類:一類是為了提高武術專項體能的練習,如武術柔功、硬功等,另一類是為了提高武術專門技能的練習。
武術套路技術專指演練套路的技術,武術套路技術是武術技術的主體按照套路的結構分為組合技術、分段技術、分套技術,按套路的運動形式分為單練技術、對練技術、集體練技術。武術技擊技術按技擊的攻防屬性,可分為攻擊技術、防守技術以及防守反擊技術。
(3)按武術動作的不同價值功能,同一武術動作具有健身、表演、娛樂、自衛等多重價值功能,而不同功能的側重又形成不同的技術要求。
側重武術健身功能。有武術健身技術,它要求以健身為主要目的,完成武術動作時,要求最大限度地根據自身條件,有效合理地完成武術動作,起健身作用。
側重武術表演娛樂。有表演技術,表演技術允許藝術的、夸大武術動作,給人以藝術的欣賞。比如“架掌”可以做出胳膊伸直架于頭上以示“舒展之美”。
側重武術防身自衛。御身技術,突出武術動作的實效性,對武術動作的勁力、幅度、速度等,均有不同的要求。
3.從微觀上認識武術動作,構建體系
(1)按武術動作的要素,一個武術動作有意、氣、勁、形、神五個基本要素,無論任何武術動作都離不開此五要素,那么由此可分為:意技、氣技、勁技、形技、神技。五者技術和諧的統一,形成一個完整的武術技術體系,五者互為依存,共同存在。
(2)按武術動作技擊方法,可分為踢技、打技、拿技、摔技、擊技、刺技等。踢技:運用腿法的技術,北方的拳種多注重腿技,故素有“北腿”之稱。打技:主要是手法的技術,一般南方的拳種較擅長此技,如沖、劈、砸、挑、撩、撞。拿技:為擒拿與解脫的技術,充分利用關節的活動范圍,制約對方。
4.由宏觀到微觀地整體把握武術體系
以上我們僅從武術動作出發,建構了武術技術體系的框架。這里只是一個初級概念,具體到每一體系的第二、三層次的內容,尚需進一步研究,但是有一點我們應該認識到,將武術技術體系分為功法、套路、技擊三大體系在宏觀上是整個武術技擊體系的主體;將武術技擊體系分為意、氣、勁、形、神五大技術體系是微觀上的主體。
5.結論
(1)武術技術體系是若干相互聯系的武術技術所構成的一個有機技術整體。
(2)宏觀上,武術技術體系從動作運動形式分為功法技術、套路技術、技擊技術;微觀上,從動作的基本要素上分意技、氣技、勁技、形技、神技,這是武術技術體系框架的主體。
(3)武術技術體系是一個發展的體系。
參考文獻:
孫玉敏.中華武術分類之我見[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