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橋
精細化管理是相對于粗放型的學校管理而言的。管理能否精細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的領導,搞精細化管理特點:真誠待人,踏實辦事,學校發展有目標,改革有思路,推進有辦法。工作方式是:遵循規律,改革創新,工作有計劃、分工明確。高中作為基礎教學和高等教育的銜接階段,要想學校能夠快速發展,學校精細化管理勢在必行。
一、改變思想,從小事入手
精細化管理,思想觀念問題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精細化管理需要遵循規律、循序漸進、求真務實。學校領導和教職員工既要消除好大喜功,心情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又要克服追求時髦,搞形式主義等不良做法,還要從小處入手,要有把小事做細、細事做精的決心和力度。
在工作過程中有具體要求,便于師生操作時有據可依;要有健全的計劃,并從根本上狠抓落實;在抓工作時需要環環相扣,一環不讓;在工作中需要突出重點,抓住中心。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渠道,課堂管理精細化了,教育教學質量就必然會大大提高;量化考核獎懲分明,堅決做到工作安排到哪,考核獎懲就跟到哪,公平公開、公正;另外,還需要及時清除梗阻,使管理的路徑沿著預定的軌道運行。
二、以人為本,培養個性
學校管理的特殊之處在于其基本核心是人,其管理的主要目標是對“人”實行促進和發展,所以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必要的。以這一理念為中心的管理需要充分尊重人在整體中的個體性,調動并發揮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前提下能夠幸福地工作、生活和學習,最終實現學生和教師和諧發展,最終實現學校全面和諧地發展。在推行學校精細化管理時需要“人”具有三重境界:(1)在學校內部實現民主管理,變一人操心為大家操心;(2)要求每一個步驟都要用心、細心、精心,每一個環節都要精細;(3)根據校情大膽創新,創建出一所有特色的“個性化”學校。
科學管理的理念是學校高效有序地運轉的基礎,所以需要建立健全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學校各級組織管理職能,通過聘用、考核等強化措施提高領導管理能力,同時需要通過各項具體精細工作的量化評估,加強對教職員工工作的監控,通過科學的精細化管理促進學校工作的規范化,保證各項工作的高效運轉,提高管理效益。
三、將重點精細化,全面促進學校和諧發展
由于學校本身的特殊性,只有先進的管理理念是不夠的,還需要具體的管理行動,突出重點,將重點精細化,同時狠抓落實,為全面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盡心盡力,要想全面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需要將以下幾項工作精細化:
1.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人只有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工作和學習才有效率,所以給廣大教職員工和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將安全意識強化進教育的整個過程中,使所有師生和家長都能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同時能夠形成安全聯動機制;爭取形成警校共育機制,優化學校周邊環境,為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外圍環境。
2.教職工整體隊伍建設。廣大教職員工在學校里彰顯個性,實現自我價值,所以在對教職工管理中把促進教師成長作為根本。將教師優秀的個性整合成一個具有強大向心力的、充滿戰斗力與活力的優秀團隊,也讓教師在這種和諧的環境中充滿幸福感。
3.抓好常規工作。要想提高學校的綜合辦學能力,需要在常規工作中進行細化。常規工作就是學校在日常工作中的正常形式的按部就班工作的常見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德育、教學、科研、總務等常規工作。學校主要領導需要將主要精力放在學校常規的優化上,并通過各部門堅持不懈地落實。常規工作想要抓好,前提是堅持和落實,必須建立并完善常規考核的相關制度,同時還要及時反饋落實情況,在落實和反饋過程中不斷優化常規工作的流程,使學校工作水平整體快速提升。
4.精細課堂教育教學。學校的主要目的是教書育人。所以,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主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在研究課堂教學過程中,學校需要與教職員工進行有效溝通,制定出適合本學科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強化新課改的實踐與研討,為確保學生學習積極性做好落實工作,通過對教師具體教學的實施幫助教師提高對新課標、新教材、新教法的理解與研究能力,堅持不定期的教學常規大檢查,對在常規檢查出遇到的一些優秀的做法進行全面表彰和推廣,對存在的問題也能夠做到及時查漏補缺。
5.學校生命力的基礎就是教學質量。學校主抓各方面的和諧發展,教師主抓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校從上到下都能形成一個統一的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思想,在這一統一思想的引導下全面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在重視學生基礎學科學習的前提下,還要關心學生非基礎學科的學習,幫助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健康體魄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時還要幫助家長樹立學生全面發展的質量觀,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童年生活的快樂與自信。
學校的精細化管理是一門科學,需要我們在探索中不斷地研究和進步,需要我們在與時俱進中不斷完善,堅持科學與人文相融合的管理理念,不斷提高學校精細管理效能。
參考文獻:
劉長義.創新學校管理,推進課程改革[J].文教資料,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