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瑞
【摘要】我國的建筑行業由來已久,最初的建筑業質量較差,安全很難保證,而且對環境和國民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隱患。從八十年代初期開始,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開始逐步加強對建筑業的管理和監督,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其中存在的隱患和不足:工程坍塌問題、資源耗費過大、居民樓頻遭投訴等情況還會不斷出現,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要采取源頭治理、建筑過程既注重質量,又講求品質的措施,不斷減少問題的出現。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控制;分析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建筑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也不斷提高,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也不斷浮現出來。工程建設的質量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環境的變化以及人們的健康等諸多方面,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這些問題,并提出合理的對策解決建筑工程質量中存在的這些問題。
1、我國現階段建筑工程質量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建筑工程質量控制首先關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無論是在建筑的過程中還是施工結束以后的使用過程中,一旦出現質量問題,首先涉及到的就是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的損失。在施工過程中,如果出現坍塌、重物突然落下等情況,施工的工人將是直接的受害人,他們的生命將會受到很大的威脅;而在竣工使用以后,無論是大壩、大橋、辦公樓、居民樓,一旦出現質量問題,人民群眾都將隨時發生生命危險。保證工程質量,可以更好地發揮基礎設施的功能。在建筑基礎設施時,質量控制到位可以減少返工的人力物力財力浪費,使基礎設施更多地發揮效力。質量控制還會形象到企業的信譽和形象,一個優良的企業首要任務就是把好質量管理的大關。此外,質量控制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民族形象的樹立也很重要,良好的質量保證,不僅可以是公共設施長期發揮效益,減少資源浪費,還可以樹立一個良好的國民信譽和民族形象。
工程質量控制涉及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其中包括建設項目前期策劃階段、勘察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而且在質量控制過程中受到人、材料、機械、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復雜。目前我國的建筑工程質量控制重點放在施工階段,而忽視了其他階段的質量控制。首先,在項目決策階段,對地區環境要有周全的考察,然后協調好質量、進度、投資之間的關系統籌兼顧,但是總會存在一些因策劃人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在投資方面不能做到完全公正的使用投入資金的問題。在勘察設計階段,建設工程的安全問題和防護措施不能很好地掌握,工地危險事件時有出現。在施工過程中,會存在很多質量問題,比如坍塌、生銹、漏雨等情況,對于這些情況如不及時處理就會造成一系列問題產生。而且,一旦使用質量較差的建筑材料代替較好的建筑材料,將會導致局部發生問題,甚至整個建筑工程都全部被毀。在整個建筑過程中也會出現過度追求工期成本的控制而忽視了質量控制的問題,存在某些開發商或者建筑單位一味追求經濟利益,在施工是隨意壓縮工期和成本,偷工減料的問題。還有施工人員素質較低,沒有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抱著應付的態度,以及對施工中的技術問題理解偏差導致的失誤、在施工過程中惡意競爭導師的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2、建筑工程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德國的一項研究表明,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就是的質量問題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在建筑工程中,人的影響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人是建筑項目的活動主體,參加了整個建設項目的前期策劃階段、勘察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并在每一個階段都承擔著很重要的角色和任務。人的身體狀況、知識水平、道德素養都會對建筑中的質量產生影響。而且,人不僅是建筑的建設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建筑的成果由人直接享用,因此要不斷提高人的道德素養和責任感,提高他們的責任意識,使他們在建筑中更加主動地而不是被動地發揮作用。
材料因素也會影響到建筑工程的質量,在建筑過程中使用什么質量的材料直接影響到建筑工程的整體結構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因此保證材料的質量是整個工程質量的保證。機械設備的選擇也會影響到建筑的質量,良好的機械設備不僅可以提高勞動效率、節省成本,還可以確保施工設計的技術要求和指標。因此需要定期地檢測和更新設備,以提高工程質量。施工方法科學與否也會影響到建設質量。
環境對工程的質量也有許多影響,主要包括兩種環境,即施工作業環境和自然環境。施工作業環境如果能夠很好地調查分析,還是能夠把握,并以此為突破口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的。但是,自然環境作為不可抗力,對建筑工程的質量影響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因此建設企業和單位在施工前要充分考慮環境的多變性,做好充分的預防措施,盡可能地減少自然環境帶來的質量問題。
3、加強建筑工程質量控制的策略
對于政府來說,要加強建筑工程質量控制,首先要加強質量控制和監督。要重視法律法規的完善和保證這些法律規范的實施。在建筑材料和設備方面,需要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各建筑單位的建材、配件和設備的審批,還要設立建筑結構、排水、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規定。在建設過程中也要設立一整套嚴格的法律程序,包括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監督、設備和儀器的檢驗,和建筑成品的檢驗。此外,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交易行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還要建立懲罰制度,對于建筑過程中的權力濫用、為了利益不顧質量的情況處以嚴重的懲罰。加強監督和管理,健全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對于工程建設的各個階段都實行監督,不僅要在工程的策劃階段和建設階段監督,在工程竣工之后還要核查和監督工程的質量問題。
對于工程建設主管部門來說,要加大建筑過程中關鍵環節的巡查力度,爭取創新監督形式,以傳統監督為主,輔以各種其他監督形式,要是監督形式靈活化,是各種違法違紀行為無處可藏。并設立相應的監督檔案,對于監督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記錄在案,并將多發問題反映給企業,讓他們引起重視。在建筑工程驗收時,要采取交叉驗收的形式,防止單一監督人驗收出現的漏洞。在竣工復核階段,根據業主提出的要求,對建筑單位提交的技術資料和質量保證安全項目數進行測評,并以此為依據,對工程進行第二次測評,從而保證檢測結果的真實有效。
對于施工企業來說,在施工過程中要不斷更新設備,使用新技術、新裝備來提高工程質量,提升企業自身實力。加強職工的培訓,提高職工的責任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嚴格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質量管理部門要不斷提升自身實力,發明新科技,提高企業競爭力。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要不斷完善行政管理、技術管理和質量管理的監督機制,嚴格遵守質量監督規章,充分發揮各個責任主體的作用,探索新的質量監督管理方式,不斷創新質量管理辦法。
對于施工人員自身來說,首先要有責任感,充分意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抱著一種無所謂的心態。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素養,爭取為建筑工程的質量控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建筑的過程中,要做到認真細心,不僅要檢查工作設備和施工環境,保證自身的安全,還要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給建筑工作留下質量隱患。
結語:
總之,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控制,只靠單方面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政府、企業、個人的共同努力,才能達成。只有大家都能夠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以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為目標,才能更好地促進建筑工程的質量控制。
參考文獻:
[1]柯國軍.建筑材料質量控制[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袁為.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控制[J].陜西建筑.2006,(06).
[3]李少振.建筑工程中的質量管理與控制[J].經濟管理者,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