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艮輝 李謀魁 胡平翠
摘要 介紹了雜交稻泰優390在永州市零陵區種植表現,從播種、密植、施肥、管水等方面提出了高產栽培技術,為其進一步推廣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 雜交稻;泰優390;試種表現;高產栽培;湖南永州
中圖分類號 S51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034-01
泰優390是由湖南金稻種業有限公司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泰豐A 與廣恢390配組育成的雜交稻新品種,2013年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湘審稻2013027)。為進一步糧食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糧食品質,適應市場需求,確保水稻生產的穩健發展。2014—2015年在永州市零陵區、寧遠縣等地進行試種,經2年的試種示范,該品種表現高產、穩產、耐肥、抗倒、分蘗力強、植株整齊、米質優、抗病蟲、增產潛力大,一般在零陵區作雙季晚稻產量6 450~7 950 kg/hm2,在寧遠縣作煙后稻產量6 600~7 950 kg/hm2,較適合永州地區作晚稻栽培。現將其在永州市零陵區和寧遠縣試種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產量表現
2014年引進零陵區黃田鋪鎮做雙季晚稻試種,平均產量7 132.5 kg/hm2,比對照湘豐優186增產214.5 kg/hm2;2015年續試,平均產量7 306.5 kg/hm2,比對照湘豐優186增產327.0 kg/hm2。2014年引進寧遠縣灣井鎮做煙后稻試種,平均產量7 183.5 kg/hm2,比對照湘豐優186增產45.0 kg/hm2;2015年續試,平均產量7 537.5 kg/hm2,比對照湘豐優186增產558.0 kg/hm2。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泰優390屬三系雜交遲熟晚稻品種,在零陵區和寧遠縣引種試種全生育期平均117~120 d,比湘豐優186遲1~2 d。
2.2 主要農藝性狀
泰優390表現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生長勢強,植株整齊一致,葉姿平展,抽穗整齊,稃尖稈呈黃色,頂芒較短,后期落色好,耐寒性較強、抗倒伏,有效穗數301.5萬穗/hm2,穗總粒數148.2粒,結實率81.2%,千粒重25.2 g。
2.3 抗性
泰優390在湖南省區試的結果:葉瘟4.8級,穗頸瘟6.7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4.7,白葉枯病抗性6級,稻曲病抗性6級。2015年永州市各稻作區后期陰雨天較多,多數品種稻曲病發生嚴重,而泰優390在零陵區黃田鋪鎮及寧遠縣灣井鎮稻曲病發病率較輕,對產量沒有影響。
3 高產栽培技術
3.1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泰優390作雙季晚稻栽培,于7月上旬播種,作煙后稻栽培,于6月中旬播種,7月下旬前全部栽插完畢,秧田用種量3 t/hm2左右,大田用種量約37.5 kg/hm2,秧齡保持在20 d以內。育秧方式采用機插秧,播種前準備好機插秧基質土;播種后加強肥水管理,做好病蟲害防治,對超過20 d的秧苗可以用5%烯效唑1 000倍液噴施,抑制秧苗瘋長,以培育出多蘗壯秧。
3.2 合理密植
泰優390雜交水稻主要通過生長出足夠的稻穗來保障高產,因此在保障水稻植株營養供給的情況下要適當增加種植密度。作為晚稻栽培,主要運用23 cm或者30 cm的插秧機,在插秧后3 d內要進行人工補苗,確保齊苗。
3.3 測土配方施肥
泰優390的生育期較長,分蘗能力較強,穗大粒多,基肥可以用農家肥,深施15 t/hm2,也可以將前茬作物的秸稈進行還田[1],早稻草采用原位直接還田的方法,在早稻收獲后,將本田鮮草鍘斷均勻撒開,或收割機收割后的稻草直接鋪在田間進行翻壓,同時將露出土面的稻茬壓入泥中,以利與水稻秸稈分解;烤煙秸稈在烤煙收獲后,秸稈用鐮刀就地將其碎成10 cm左右的小段后均勻置于田間,或者直接用旋耕機旋耕,可以適當添加腐稈劑加速其腐化[2],秸稈還田能促進晚稻生長,效果顯著[3]。施肥根據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的要求,選擇合理的氮、磷、鉀搭配,零陵區水稻選擇氮磷鉀比例為18∶6∶10的配方肥,寧遠縣選擇氮磷鉀比例為20∶8∶12的配方肥,配方肥在整田前以450 kg/hm2的量深施;后期的追肥在分蘗期和穗期施用,分別用尿素90 kg/hm2和尿素45 kg/hm2撒施。
3.4 科學管水
泰優390作晚稻田間管水的原則:晚稻插秧后,田間保持水層在2~3 cm,時間在15 d左右,然后淺灌勤灌,以利根系下扎和排除毒氣,從而達到以氣養根、促根生長的目的。分蘗期濕潤灌溉,對于有秸稈還田的稻田,在分蘗期前后要分別耘田1次,以便增加土壤通透性,排除秸稈腐解過程產生的有害氣體,在苗數達到計劃穗數80%~90%時開始曬田,分多次輕曬;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揚花期保持淺水灌溉,做到有水壯苞抽穗。灌漿成熟期干濕交替灌溉。收獲前7 d左右斷水[4],以免不能斷水過早,影響結實率和整精米率。
3.5 病蟲害統防統治
病蟲害統防統治可以適應病蟲發生規律變化,解決農民防病治蟲難的問題,增加經濟效益。秦優390在永州市零陵區和寧遠縣主要病蟲害包括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
3.5.1 稻瘟病。在秧田在發病初期用藥,如發現發病中心或葉上急性病斑時馬上施藥防治。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加水750 kg/hm2常規噴霧。重病稻田可噴藥2次,間隔期7 d左右。
3.5.2 紋枯病。主要發生在分蘗期,亦可以發生在穗期,病害由下向上擴展,嚴重時可達到劍葉,甚至引起穗部發病,可造成水稻大片倒伏。可用5%井岡霉素水劑1 500 mL/hm2對水750 L/hm2噴霧,重病稻田要打藥2次,間隔時間在7 d左右。
3.5.3 稻曲病。主要發生抽穗揚花期,病菌主要為害穗上部分谷粒,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750 g/hm2對水噴霧,也可以用5%井岡霉素水劑1 500 mL/hm2,對水750 kg/hm2噴霧,在孕穗中期和孕穗末期各施1次。
3.5.4 二化螟。二化螟為害分蘗期水稻時造成枯鞘和枯心苗;為害孕穗、抽穗期水稻時造成枯穗和白穗,最終造成減產。在田間發現枯鞘、枯心、枯穗的被害株時,應及時拔除,田外集中銷毀,在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及時噴藥防治,可選用2%阿維菌素乳油450 mL/hm2、40%氯蟲苯甲酰胺對水750 kg/hm2均勻噴霧,連續防治2~3次,間隔7 d左右。
3.5.5 稻縱卷葉螟。初孵幼蟲取食心葉,嚴重時整個稻田蟲苞累累、白葉滿田,嚴重影響水稻抽穗。用Bt乳劑2 250 g/hm2+殺蟲雙水劑375 kg/hm2,加水750 kg/hm2噴霧,情況嚴重時可適當增加藥劑用量。施藥田保持4~5 cm水層,選在早、晚用藥,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3.5.6 稻飛虱。稻飛虱在稻株基部吸食汁液,可造成水稻植株枯死、倒伏,嚴重時造成絕收。首先在管理上要加強水肥管理,避免氮肥施用過多造成水稻徒長,適時烤田,促控結合。可選用25%噻嗪酮300~450 g/hm2,或70%吡蚜酮120~150 g/hm2加水750 kg/hm2噴霧防治。
4 參考文獻
[1] 王允青,郭熙盛.不同還田方式作物秸稈腐解特征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8,16(3):607-610.
[2] 張中德,賀榮華.秸稈還田對土壤理化性狀及晚稻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5(13):260-263.
[3] 程曉麗.晚稻田秸稈還田應用腐熟劑效果研究[J].實驗研究,2014,12(31):76.
[4] 尚佳林.水稻標準化生產栽培技術[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