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林
摘要 首先針對國有林場體制改革及其可持續發展經營的重要性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國有林場改革的具體思路與建議,進一步明確了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方向和途徑,并提出國有林場改革和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 國有林場;改革思路;可持續發展;途徑;措施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181-02
林業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不僅僅是關系到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性產業,也對生態環境的建設與維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林業肩負著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與維護生態平衡的雙重使命。互助縣松多林場的主要經營內容是管護國有林場的生態公益林,屬于基層林業單位,為互助縣后備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安全保障做出了重大貢獻,對互助縣經濟、社會和生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國有林場改革及其可持續經營的意義
在我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背景下,生態環境方面的需求已成為社會對林業的首要需求,國有林場面臨著體制改革及嚴峻的戰略轉型問題。根據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乎中華民族未來的長久之計。目前,我國林業資源不斷減少、生態環境逐步惡化,在這樣嚴峻形勢下,樹立起保護自然、順應自然的生態理念尤為重要,應當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至關重要的戰略發展地位,將其融入到經濟發展、政治建設、文化創建等多領域中,然而,發展林業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1-2]。
互助縣森林資源分布區域是互助縣乃至青海省的主要水土保持區、水源涵養區,地處生態系統的重要位置,是生態及水資源安全的重要屏障。如果國有林業得不到持續發展,將直接影響到農村經濟的發展,給新農村建設帶來阻礙作用。由于當前互助縣的整體經濟水平并不高,加之國有林場仍存在很多諸如管理體制不順暢、政策不配套等歷史遺留問題,制約了國有林場改革及可持續經營。因此,應處理好行政管理、產權投資等多方關系,借助于國家對國有林業的扶持政策,合理將互助縣經濟發展、林業生態有機結合起來,國有林業才得以活力發展,互助縣的林業才得以長足推進。
2 國有林場體制改革思路及建議
為了順利實現國有林場體制改革以及可持續健康發展,應根據各林場的經濟環境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改革政策,應遵循將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以及社會效益有機結合的原則,秉承良性循環的發展模式。因此,國有林場體制改革的基本方針是以營林為根基,積極擴大森林資源,提高林分質量,提升林地潛力。除此之外,堅持以生態效益為基礎,以科技興林、人才強林為切入點,以經濟效益為動力,全面加強對現有資源的管理力度,積極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森林生態旅游業等多種產業,要全力參與生態建設的主戰場,引進項目工程建設,爭取項目補助和扶持,走綜合經營發展的道路,全面提高國有林場生態和經濟效益。
3 發展方向和途徑
國有林場作為建設林業生態體系以及林業產業體系兩大目標,其肩負著艱巨的歷史使命的同時,也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國家也對國有林場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及目標。首先,根本任務是培育擴大森林資源,通過采取加強林業資源保護、林業產業經營等多種有效途徑逐步推進造林綠化進程。同時,要立足各林場現有優勢條件,發展林業產業經營,提高林場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
3.1 積極培育擴大森林資源
在對已有國有林業資源進行保護的同時,應當注重積極培育擴大森林資源,加快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的步伐,有效擴大國有森林面積。針對目前產量過低、品質較差的森林資源進行逐步替換,種植高產、高品質的品種,營造喬灌混交林和針闊混交林,提高林地資源利用率,提升綜合經濟效益、生態效益[3]。
3.2 大力發展林下產業
(1)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發揮互助北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松多藏傳佛右寧寺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優勢,突出各區域原生態的森林自然景觀特色,確定不同的區域定位,展現獨具特色的森林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品位,開展森林戶外森林景觀旅覽、避暑度假、休閑旅游產業,提高林場經濟收益。
(2)發展中藏藥種植產業。充分利用互助縣林區降雨量充沛,適宜中藏藥生長的有利條件,分區域選擇最適宜當地種植的藥用植物品種,建設中藏藥材生產基地,種植品種為市場需求量大、銷路暢的大黃、秦艽、黃芪、當歸、羌活、黃芩、貝母等地道中藥材。建立中藏藥材品種規范化、標準化、規模化的種植基地,通過實施品牌戰略,培育成當地拳頭產品,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和高附加值的地方特色名優產品。
(3)發展食用菌和山野菜生產。有效利用互助北山、松多,南門峽區等天然次生林區林蔭下空氣濕度大、氧氣充足、光照強度低、晝夜溫差小的特點,在林下種植食用菌類如白靈菇、杏鮑菇、雞腿菇、姬菇以及菜枸杞、蕨菜、苦苦菜等山野菜類,為市場提供純天然、無污染綠色食品。
(4)發展養殖業。利用林下資源,本著純天然、無污染、健康、綠色、環保的理念,發展林下養殖業。重點發展品質好、市場前景廣、經濟效益高的優良品種,積極探索野生動物馴化養殖利用,開展梅花鹿、馬鹿、馬麝、環頸雉等野生動物的繁殖馴化,適度發展林下生態雞養殖。
3.3 發展林木種苗產業
國有林場發展林木種苗產業要充分依托和發揮國有林場技術力量強,種苗生產管理經驗豐富的優勢,發展種苗生產。首先,要重視培育生態公益工程所需的苗木,可因地制宜培育不同規格的個性化苗木;其次,重點關注對大徑級城鎮園林,以及新農村綠化所需苗木的培育;最后,聯合科研單位開展林木良種選育和繁殖,建設良種繁育基地,為市場提供良種壯苗,不斷提高林木良種的使用率。
3.4 全力參與生態工程項目建設,爭取項目補助扶持
充分發揮國有林場在林業生態建設中的示范、骨干和帶動作用,推進生態建設。積極參與縣城周邊、高速公路、鐵路、國道及河流沿岸等沿線的綠化美化工程。同時,充分利用目前國家對生態工程的政策扶持,積極申請開展相關工程項目,爭取更多的扶持與補助,更好地開展營林生產、基礎建設等工作,最終改善國有林場生產經營條件。
4 國有林場改革和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4.1 根據功能定位及經營目的,開展分類管理
建議將國有林場根據其功能定位,以及生產經營目的,合理開展分類管理工作,可將其劃分為生態公益型、商品經營型兩大類。考慮到互助縣國有林場的現狀,其地處湟水河、大通河上游,除了是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的重要生態屏障外,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互助縣國有林場的功能更偏重于生態公益型,其肩負著重要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重任,政府應承擔生態公益型國有林場職工的工資及相關社會保障等費用支出。因此,建議將互助縣國有林場改為政府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為互助縣國有林場的正常生產活動提供經費保障。
4.2 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國有林場特點的運行機制
轉變發展方式。找市場抓項目帶動,激發國有林場發展活力,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生態公益型林場要按照所承擔的任務和管理的難易程度,合理核定事業編制。用人上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崗位責任制,制定國有林場崗位設置標準,優化國有林場人才配置使用,完善與崗位管理相配套的人員培訓、考核獎懲、競聘上崗等辦法,建立以聘用制和崗位管理為基本內容的新型用人制度。林業生產性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由社會力量來完成,商品經營性活動面向市場經營[4]。
4.3 拓寬融資渠道,實行多元化發展
4.3.1 爭取政府財政支持。在生態公益林建設和保護中,要根據國有林場的規劃目標及特點進行優化改造,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對國有林場的建設計劃進行統籌安排,不斷拓寬國有林業的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國有林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扶持,為國有林場注入強心劑。
4.3.2 招商引資。在利用國有林場有著自身特有的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林下產業發展,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吸引國內外具備經濟實力的投資者來互助縣進行投資,本著誠實守信、互利共贏的基本原則,將國有林場的固有資源優勢與投資者的開發經營經驗、渠道有機結合起來,承包權歸林場所有,資源的使用權可通過合同方式交由投資者擁有,亦可通過共同開發經營、股份分紅的形式進行合作。
4.3.3 鼓勵職工內部集資,形成利益共同體。有效地將林場的發展與干部職工的利益結合起來是一個不錯的共贏方式,可通過內部集資方式形成一條融資渠道,不僅補充了林場發展資金流,同時也將不斷提升干部職工對林場發展的關注度與貢獻度,形成強勁的凝聚力,增強對林場發展的信息。
5 結語
應當充分意識到當前國有林場存在的問題,以及體制改革過程中會遇到的阻力,需要各級政府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善于創新,為建設生態良好、機制靈活、產業發達、生活富裕的新農場而努力,最終實現國有林場在我國經濟建設、生態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6 參考文獻
[1] 王自力.新時期國有林場改革與可持續發展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8.
[2] 祝江云.我國國有林場改革與可持續發展構思[J].科技資訊,2010(6):144.
[3] 陳鵬.我國國有林場的改革與可持續發展探討[J].北京農業,2011(12):153-154.
[4] 冷雪蕊,謝屹.國有林場改革問題及對策探討[J].綠色科技,2013(4):26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