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摘要 2015年小麥新品種比較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濮陽市華龍區孟軻鄉適宜推廣的小麥新品種為中育9302、周麥28、洛麥26,搭配種植的品種為百農207、秋樂2122、鄭麥3596。
關鍵詞 小麥;品種比較;河南濮陽;華龍區;2015年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055-01
為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孟軻鄉農業服務中心引進12個已審定的小麥新品種進行品比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合我鄉種植的高產、優質、抗病、抗逆性強的新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濮陽市華龍區孟軻鄉北里商村南,該試驗田土質中壤,地勢平坦,地力一致,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常年小麥產量8 250 kg/hm2左右,屬中上等肥力。
1.2 試驗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包括中育9302、周麥28、洛麥26、百農207、秋樂2122、鄭麥3596、周麥18、中麥875、中育9307、鄭麥0943、新麥23、濮2056。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2個品種,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以周麥18作為對照(CK)。采用隨機排列法,1次重復。各品種種植面積99.99 m2(33.33 m×3.00 m),各品種均種植12行,南北行向,播期播量等管理一律與大田保持一致[1-3]。
1.4 試驗方法
該試驗在玉米秸稈還田的基礎上,于2014年10月12日底施史丹利復合肥(15-15-15)600 kg/hm2+尿素225 kg/hm2。隨后統一機耕,耕深25 cm,為了確保整地質量,次日旋耕2遍,耙地4遍,提高了整地質量;于10月14日統一用精播耬播種,播量135 kg/hm2。10月21日出苗,實現了苗全、苗勻。年后返青期中耕除草1次。春季澆水2次、追肥1次;第1次澆水于3月15日進行,并隨水追史丹利復合肥(30-5-5)450 kg/hm2;第2次澆水于4月20日進行。防治病蟲害2次:分別于5月3日和5月13日各噴灑吡蟲啉、氯氰菊酯1次。于6月10日分區收獲,實收實打,并對各品種分別計產[4-6]。
1.5 氣候條件對各品種的影響
就整個小麥生育期間的氣候條件而言,可以說有利有弊,利弊并存,但總體而言,利大于弊。首先是有利方面:一是由于小麥播種前(9月)降水量較大(144.5 mm),底墑充足,從而為小麥的適期播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二是冬前氣溫較高(10—11月較歷年同期高1.4~2.0 ℃),有利于小麥多分蘗多成穗和實現冬前壯苗。三是越冬期間氣溫較高,屬于暖冬年份,有利于小麥安全越冬。據調查,試驗期間小麥冬季凍害在近年來較輕。四是由于春季氣溫偏高,光照充足,對加快小麥的生長發育較為有利。五是由于小麥孕穗期間降水量較大(61.3 mm),對促進小麥的生長發育和和保花增粒較為有利。但也有不利方面:一是在小麥揚花期間降水量較大(48.1 mm),從而造成許多品種小麥赤霉病(中等發生)。二是由于受小麥后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高溫干旱天氣的影響,致使部分品種發生了高溫逼熟、過早停止灌漿的現象和葉銹病,從而造成小麥各品種的千粒重降低。
2 結果與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產量大于CK的品種為中育9302、周麥28、洛麥26、百農207、秋樂2122、鄭麥3596,低于CK的品種為中麥875、中育9307、鄭麥0943、新麥23、濮2056。
3 品種評述
3.1 中育9302
產量居本試驗第1位。該品種屬于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品種。幼苗半匍匐,苗勢較強,冬季較抗凍害,分蘗力較強,成穗率中等。中期兩極分化利落,蠟質層中等,穗層較整齊,旗葉中等偏大,上沖。中稈偏高,株型半緊湊。穗長方形,白殼白粒,籽粒較飽滿,半角質。該品種優點:較抗白粉病和葉銹病,熟相較好,較抗倒伏,穗多穗大,千粒重較高,產量突出。缺點:中感赤霉病。由于該品種綜合性狀較好,高產穩產。建議大田大力推廣種植。
3.2 周麥28
產量排列第2位。該品種屬于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品種。幼苗半匍匐,苗勢較旺,冬季較抗凍害。分蘗力較強,成穗率中等偏高。蠟質層明顯,穗層較整齊,旗葉大小中等,上舉。中低稈,株型半緊湊。穗紡錘形,白殼白粒,籽粒較飽滿,半角質。該品種優點:較抗白粉病和葉銹病,稈較矮,較抗倒伏,后期葉片保綠時間較長,穗數較多,千粒重中等偏高,產量較高。缺點:中感赤霉病。由于該品種綜合性狀較好,產量較突出。建議大田推廣種植。
3.3 洛麥26
產量居本試驗第3位。該品種屬于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品種。幼苗半匍匐,苗勢中等,冬季較抗凍害,分蘗力強,成穗率中等偏高。中期兩極分化利落,蠟質層中等,穗層較整齊,旗葉較長且寬大,下披形,中低稈,株型偏松散。穗紡錘形,白殼白粒,籽粒飽滿,半角質。該品種優點:中抗白粉病、赤霉病,穗數較多,結實性較好,千粒重較高,產量高。缺點:中感葉銹病,抗倒性一般。由于該品種具有一定的增產潛力,綜合抗病性較好。建議大田推廣種植。
3.4 百農207
產量居本試驗第4位。該品種屬于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品種。幼苗半匍匐,苗勢較旺,冬季抗凍害中等,分蘗力一般,成穗率中等偏高。中期兩極分化利落,蠟質層較明顯,穗層較整齊,旗葉較寬大,上舉。中高稈,株型半緊湊,穗長方形,白殼白粒,籽粒飽滿,半角質。該品種優點:綜合抗病性較好,稈粗較抗倒伏,穗粒數較多,千粒重中等,產量較高。缺點:株型偏高大,熟相一般。由于該品種綜合抗病性較好。建議大田搭配種植。
3.5 秋樂2122
產量居本試驗第5位。該品種屬于半冬性中早熟多穗型品種。幼苗半匍匐,苗勢較強,冬季較抗凍害,分蘗力較強,成穗率中等偏低。中期兩極分化利落,蠟質層明顯,穗層基本整齊,旗葉稍長稍寬大,下披形。中高稈,株型半緊湊。穗長方形,白殼白粒,籽粒飽滿,半角質。該品種優點:較抗白粉病,中抗倒伏,成熟落黃好,小穗排列較密,千粒重中等偏高,產量較高。缺點:中感葉銹病和赤霉病。由于該品種具有一定的增產潛力,建議大田搭配種植。
3.6 鄭麥3596
產量居本試驗第6位。該品種屬于半冬性中早熟多穗型品種。幼苗半匍匐,苗勢較強,冬季較抗凍害,分蘗力強,成穗率中等偏低。中期長勢較旺,蠟質層較明顯,穗層基本整齊,旗葉稍長稍寬大,下披形,中高稈,株型半緊湊。穗紡錘形,白殼白粒,籽粒飽滿,角質。該品種優點:中抗赤霉病,成熟落黃好,較抗倒伏,穗數較多,千粒重較高,產量較高。缺點:中感白粉病和葉銹病。由于該品種具有一定的增產潛力,建議大田搭配種植。
3.7 其他品種
產量位次低于對照周麥18的品種有中麥875、中育9307、鄭麥0943、新麥23、濮2056等5個品種。由于這些品種在試驗中產量表現不夠突出或偏低,故不再詳述。
4 參考文獻
[1] 邢松,房春興.淮北地區小麥新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3(24):16-17.
[2] 張奮勇.2007—2008年來安縣小麥新品種示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09(2):133.
[3] 李曉紅,康聰麗.2012-2013年小麥新品種展示示范報告[J].現代農村科技,2013(21):60-61.
[4] 周寶紅,張福生,郭靜.高產優質小麥品種對比研究:以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19):6193-6194.
[5] 侯鵬亞,侯鵬飛.周至縣小麥新品種試驗示范總結[J].農民致富之友,2014(4):140-141.
[6] 劉濟河.8個小麥新品種對比試驗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3(2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