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英 宋早芹 張文杰 趙元鳳



摘要 為篩選出適合儀征市丘陵地區種植的高產優質雙低油菜新品種,儀征市作物栽培技術推廣站選用揚油9號、寧雜1818、秦優10號3個油菜品種進行比較試驗,其中以秦優10號作對照。試驗結果表明:寧雜1818產量最高(2 545.14 kg/hm2),其次為揚油9號(2 472.22 kg/hm2),最后為秦優10號(2 309.03 kg/hm2)。寧雜1818和揚油9號均比對照秦優10號增產顯著,而且抗倒性較強,是比較好的新品種,可以在儀征丘陵地區示范推廣。
關鍵詞 油菜新品種;寧雜1818;揚油9號;江蘇儀征;丘陵地區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059-02
Abstract To screen the new rape varieties of high-yielding and double low planted in hilly area of Yizheng City,Yizheng Crop Cultivation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s selected Yangyou 9,Ningza 1818,Qinyou 10 three rapeseed varieties to carry out comparison test. Taking Qinyou 10 as a contro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Ningza 1818 was the highest(2 545.14 kg/hm2),followed Yangyou 9(2 472.22 kg/hm2,finally Qinyou 10(2 309.03 kg/hm2). The yield Ningza 1818 and Yangyou 9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Qinyou 10,and stronger loding resistance than Qinyou 10. Ningza 1818 and Yangyou 9 were good new varieties and could be demonstrated in hilly areas of Yizheng City.
Key words new rape cultivars;Ningza 1818;Yangyou 9;Yizheng Jiangsu;hilly areas
儀征市油菜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 333.33 hm2左右,為了篩選適合該市丘陵地區種植的高產優質雙低油菜新品種,為儀征市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發展雙低油菜,提升油菜產業,因此對油菜新品種進行比較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地點設在儀征市真州鎮三八村一農戶責任田內。試驗田肥力中等,土壤為水稻土,前茬水稻。參試油菜品種共計3個,分別為揚油9號、寧雜1818、秦優10號。
1.2 試驗設計
本試驗為單因子試驗設計,設3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以秦優10號作對照(CK)。隨機排列,大區比較,不設重復,大區面積288 m2(18 m×16 m)。按30萬株/hm2下種,采用人工條播,苗期定苗。
1.3 試驗方法
基肥施45%復合肥600 kg/hm2、尿素97.5 kg/hm2、硼肥7.5 kg/hm2,耕翻開溝,畦寬2.5 m。2014年10月19日人工條播,11月4日追施苗肥(尿素120 kg/hm2),11月27日人工間苗,3月中旬追施尿素180 kg/hm2作薹肥,一生施純N 273 kg/hm2、P2O5 90 kg/hm2、K2O 90 kg/hm2[1-3]。3月31日防治菌核病、蚜蟲,結合噴施磷酸二氫鉀、速樂硼,4月7日進行2次防治。成熟期按小區分收計實產[4-6]。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
由表1可知,揚油9號和寧雜1818增產效果明顯。寧雜1818產量2 545.14 kg/hm2,位居第一,比CK增產236.11 kg/hm2,增幅10.20%;揚油9號產量2 472.22 kg/hm2,位居第二,比CK增產163.19 kg/hm2,增幅7.07%;秦優10號產量2 309.03 kg/hm2,位居第三。
2.2 生育期
由表2可知,寧雜1818種皮較厚,播種至出苗4 d。揚油9號和秦優10號(CK)播種至出苗3 d。寧雜1818始花期為3月28日,比CK遲2 d,比揚油9號遲2 d。揚油9號與秦優10號(CK)成熟期相當,但寧雜1818成熟期比CK遲3 d左右。
苗情考察時發現寧雜1818葉片大而肥厚,且發苗快。寧雜1818和揚油9號的長柄葉、短柄葉、無柄葉均較秦優10號(CK)寬大、厚實,而且寧雜1818和揚油9號分枝上均有無柄葉,秦優10號(CK)分枝無柄葉退化,這也是揚油9號和寧雜1818籽粒大、千粒重高的原因。
2.3 植株性狀及產量結構
由表3可知,參試品種株高在144.5~164.0 cm之間。寧雜1818和秦優10號(CK)株高較高,其中寧雜1818最高。一次有效分枝數基本差不多,揚油9號稍微多一些。從產量結構因素分析,揚油9號和寧雜1818表現出角果數多、籽粒大、千粒重高的特性,揚油9號千粒重4.78 g,寧雜1818千粒重高達4.96 g,因此較容易取得高產。
2.4 抗性表現
2.4.1 耐寒性表現。2014年12月1日的-6 ℃的低溫,油菜出現一級凍害,3個品種均出現葉邊緣凍害,寧雜1818葉片凍害較秦優10號(CK)與揚油9號稍重一些,但沒有出現植株凍死現象。2015年4月8日霜凍過后,對田間進行凍害調查,連續調查20株,寧雜1818莖稈凍裂8株,秦優10號(CK)6株,揚油9號6株。
2.4.2 抗倒性表現。試驗油菜生產后期雨水天氣較多,4月28日大風冰雹過境,對全市油菜造成較大面積的倒伏,5月4日田間調查發現,秦優10號(CK)出現20%的倒伏,揚油9號和寧雜1818均未出現倒伏,這說明揚油9號和寧雜1818的抗倒性優于秦優10號(CK)。
2.4.3 抗菌核病表現。儀征市油菜菌核病發生較輕,是最近幾年最輕的一年,5月24日田間調查結果見表4。寧雜1818病株率12.7%,病情指數5.5,發病最輕;揚油9號病株率15.3%,病情指數7.3,發病偏輕;秦優10號(CK)病株率20.8%,病情指數12.9,發病偏重。
3 結論
儀征市地處丘陵地區,油菜田塊較小,且地勢復雜不利于機械化操作,農戶常年習慣移栽種植油菜,費工費時,特別是現在人工成本增長較快,由2012年的50元/個工,增至如今100元/個工,油菜種植效益大大降低。本試驗推廣油菜輕簡栽培技術,以人工條播代替人工移栽,省工省時且產量較高。試驗結果表明,寧雜1818直播產量最高(2 545.14 kg/hm2),揚油9號為2 472.22 kg/hm2,秦優10號為2 309.03 kg/hm2。揚油9號和寧雜1818各種性狀表現都很好,莖稈粗壯、角果層集中且多、籽粒大且千粒重高、病害輕。寧雜1818的缺點就是有效分枝點高,且生育期偏遲,但不影響水稻栽插效果。因此,揚油9號和寧雜1818值得在儀征市推廣。
4 參考文獻
[1] 許錦洲,賈文華.海門市早熟油菜品比試驗簡報[J].上海農業科技,2014(2):62-63.
[2] 黃青松.威信縣雙低油菜品比試驗研究[J].云南農業科技,2010(5):14-16.
[3] 唐天珍,馮為成,王潔,等.2008—2009年興化市油菜品比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09(17):49-51.
[4] 郭岷江,雷建明.白菜型冬油菜品比試驗初報[J].甘肅農業科技,2015(12):25-27.
[5] 禹玉德,章文金.優質油菜新組合品比試驗簡報[J].耕作與栽培,2000(增刊1):15-17.
[6] 洪桂,馮德育,孫華琴.油菜新品種品比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5(2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