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摘要 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洛玉114、美豫5號、豫玉30、秋樂218、豫安3號產量較高,表現較好,適宜在濮陽市華龍區推廣,其余品種建議進一步試驗。
關鍵詞 玉米;新品種比較;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061-01
開展玉米新品種展示比較試驗,利于加快濮陽市華龍區玉米新品種推廣步伐,利于推動該區糧食作物持續穩定增產,可為農民和種子行業搭建一個直觀了解玉米新品種的平臺與窗口,并為搞好當地玉米品種的合理布局,以及為做好玉米新品種的宣傳推廣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安排在濮陽市華龍區胡狀村南,土為質兩合土,地勢平坦,地力前茬一致,水利條件好,交通便利,常年小麥產量8 250 kg/hm2左右,屬于中上等肥力。
1.2 試驗材料
參展玉米品種有10個,包括洛玉114、先科338、豫玉30、秋樂218、美豫5號、大成168、鄭單958、豫安3號、懷玉208和圣瑞999。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10個品種,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以鄭單958為對照(CK)。不設重復,順序排列。行距均為0.65 m,每區均種植10行,小區面積100.232 m2(18.70 m×5.36 m)。南北行向,株距按照各品種要求的密度具體確定。四周設不少于5行的保護行[1-3]。
1.4 試驗方法
統一采用鐵茬直播的方式,但為了確保苗全、苗齊、苗勻,于6月9日即先用機播耬等行距沖溝(在機播耬沖溝時,深施史丹利牌玉米復合肥750 kg/hm2),次日按照各品種的密度逐區人工擺播。每穴下籽2粒。當日(6月10日)統一澆“蒙頭水”。接著用金已阿玉米除草劑3 000 g/hm2+2.5%高效氯氰菊酯750 mL/hm2+10%吡蟲啉300~450 g/hm2對水750 kg/hm2均勻封閉地表。6月16日出苗,各小區出苗率均達到95%以上。6月30日間定苗。玉米大喇叭口期結合澆水進行追肥,即于7月18日追尿素300 kg/hm2;澆水2次,分別于7月18日、8月20日進行。試驗除了品種不同外,其他播期、澆水、施肥等項管理措施與大田保持一致。試驗期間搞好各項觀察記載,玉米成熟后(10月1日)全區收獲計產[4-6]。
1.5 試驗期間氣候特點
從試驗期間玉米整個生育期間的氣候條件來看,可以說有利有弊,利弊并存,但總體來說,利大于弊。有利方面:一是7月下旬降水量較多,正好與玉米此時需水量較大相吻合;二是玉米氣溫總體偏高,日照總體較充足,加之灌漿后期(9月下旬)氣溫較歷年同期高2.8 ℃,這不僅對減輕青枯病的發生以及提高千粒重較為有利,而且對各品種增產潛力的發揮也較有利。
不利方面:一是由于6月上旬至7月中旬和8月中旬至9月底降水量偏少,旱情持續時間較長,從而對玉米的正常生長發育以及灌漿均有一定的影響。二是玉米抽雄前(7月下旬)連遭3次暴風驟雨的襲擊,由于風力過大,致使部分品種發生了嚴重倒伏、倒折現象,并使這部分品種的產量也受到了較大影響。
2 結果與分析
經過對各玉米新品種的經濟及農藝性狀進行考察,結果表明,洛玉114、美豫5號、豫玉30、秋樂218、豫安3號等幾個品種的產量較高,綜合表現較好,適宜在濮陽市華龍區推廣。
3 品種評述
3.1 洛玉114
產量居試驗第1位。平均有效穗數67 335穗/hm2,實產11 317.5 kg/hm2,較對照品種鄭單958增產7.3%。該品種生育期94 d,屬中熟品種。幼苗葉鞘淺紫色,成株期株高265 cm,穗位101 cm,株型半緊湊,花絲淺紫色,雄穗分枝中等,果穗柱型。穗長19.1 cm,穗粗5.0 cm,虛尖2.0 cm,穗行數16.0行,穗粒數616粒,千粒重321 g。籽粒淺黃色,半馬齒型,籽粒外觀品質較好。白軸,出籽率87.1%。高抗銹病、抗莖腐病、彎孢菌葉斑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高抗矮花葉病,高感玉米螟。
3.2 美豫5號
產量居本試驗第2位。平均有效穗數67 545穗/hm2,實產11 224.5 kg/hm2,較對照品種鄭單958增產6.4%。該品種生育期94 d,屬中熟品種。幼苗葉鞘淺紫色,苗期長勢較旺,成株期株高259 cm,穗位114 cm,株型緊湊,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型。穗長17.2 cm,虛尖1.0 cm,穗行數16.0行,行粒數41.5粒,穗粒數665粒,千粒重294 g。籽粒淺黃色,半馬齒型,籽粒外觀品質較好。白軸,出籽率85.6%。
3.3 豫玉30
產量居本試驗第3位。平均有效穗數65 100穗/hm2,實產11 140.5 kg/hm2,較對照鄭單958 增產5.6%。中早熟、耐密、脫水快、稈硬、軸硬、籽粒硬,適合機械化收獲,增產潛力巨大,生育期96 d,比鄭單958晚熟2 d。株型半緊湊,株高280 cm,穗位103 cm,成株葉片數20片。雄穗分枝較少且長,花藥綠色,花絲淺紫色,果穗長筒型,紅軸,籽粒深黃色、半硬粒型。穗長19.0 cm,穗粗4.9 cm,平均穗行數15.0行,平均行粒數37.7粒,平均穗粒數565.5粒。千粒重在品比試驗中最高,為356 g。莖稈韌性好,抗倒性優良。中抗小斑病、大斑病,抗彎孢葉斑病,中抗莖腐病,高抗矮花葉病。苗期長勢健壯,對地老虎、紅蜘蛛等地下害蟲有較強的抗性。植株上沖,營養生長迅速,長勢旺盛,葉色較深?;ǚ哿砍渥悖ńz活力強呈散開狀,持續時間長,有效減少禿尖的發生。后期灌漿速度快,有機物質積累迅速,果穗與莖稈夾角大,適宜機械化收獲。苞葉松散,莖稈堅挺,活稈成熟,脫水迅速,抗病性好,抗倒性強,豐產性好,增產潛力巨大。
3.4 秋樂218
產量居本試驗第4位。平均有效穗數67 230穗/hm2,實產11 071.5 kg/hm2,較對照鄭單958增產5.0%。該品種生育期96 d,屬中熟品種。幼苗葉鞘淺紫色,苗期長勢旺、較耐旱,成熟期適中。成株期株高301 cm,穗位118 cm,株型半緊湊。花絲淺紫色,雄穗分枝5~7個,苞葉中等,果穗中間形。穗長17.8 cm,穗粗5.0 cm,虛尖輕。平均穗行數15.4行,穗粒數580.1粒,籽粒深黃色,千粒重334 g。半馬齒形,外觀品質較好。深紅軸,軸粗2.8 cm,出籽率89.0%。中抗青枯病、銹病,較抗倒伏,穗較大、較勻,千粒重中上等,產量較高。不足之處:株型偏高大,建議種植6.00萬~6.75萬株/hm2。
3.5 豫安3號
產量居本試驗第5位。平均有效穗數66 675穗/hm2,實產10 881 kg/hm2,較對照鄭單958增產3.2%,葉色深綠色,雄穗分枝5~7個,雄穗穎片微紅色,花藥淡紅色,花絲淡紅色;果穗筒型,穗長19.0 cm,穗粗5.0 cm,穗行數16行,行粒數39粒,穗粒數624粒;穗軸紅色,籽粒深黃色、半硬粒型,千粒重291 g,出籽率85.6%左右。高抗莖腐病。豫安3號有四大特點:一是脫水快,適合機械化收割;二是抗性好,高抗倒伏,抗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三是耐密性好;四是適合農戶粗放種植。
3.6 其他品種
與對照鄭單958相比,低于該產量、表現較差的品種有圣瑞999、懷玉208、大成168、先科338等4個品種。由于這些品種的產量表現不夠理想,建議這些品種來年進一步試驗。
4 參考文獻
[1] 郭國杰,王功慶.河南省夏玉米品種試驗操作要點[J].現代農業科技,2011(18):98.
[2] 刁鳳玲,吳茂平,張麗林.夏玉米品種比較試驗[J].種子世界,2006(4):41-42.
[3] 蔡雪魁.玉米品比試驗初報[J].種業導刊,2009(5):31.
[4] 王曉宇,田圣忠,楊萬森,等.2009年夷陵區玉米品比試驗報告[J].現代農業科技,2010(10):50-51.
[5] 劉天柱,劉光華,秦艷琴,等.夏玉米區域試驗工作建議[J].種業導刊,2009(8):31-32.
[6] 韓玉敏,李秀平,王金莉,等.夏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J].天津農林科技,2008(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