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艷紅 章志興 張偉春 呂長其 王旭華 楊樹德 葉雪琴 戚小萍 鮑慧



摘要 嘉禾優01-1對稻瘟病的抗性在福建省采用苗期室內人工接種鑒定和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結果表明,2013年田間鑒定表現中抗(MR)葉稻瘟,中感(MS)穗頸瘟,苗期室內人工接種鑒定表現中抗(MR);2014年田間鑒定表現中抗(MR)葉稻瘟,中抗(MR)穗頸瘟,苗期室內人工接種鑒定表現中感(MS);2年綜合評價為中感(MS)稻瘟病。
關鍵詞 秈粳雜交稻;嘉禾優01-1;稻瘟病;抗性鑒定
中圖分類號 S435.111.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125-03
Abstract Jiaheyou 01-1 of blast resistance in Fujian Province by seedling indoor artificial inocu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field induced identifi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field identification in 2013 showed that resistance of rice leaf blast was MR,resistance of panicle blast was MS,the seedling of artificial inoculation showed resistance of MR;field identification in 2014 showed that resistance of rice leaf blast was MR,resistance of panicle blast was MR,the seedling of artificial inoculation showed resistance of MS;two year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as MS to rice blast.
Key words indica japonica hybrid rice;Jiaheyou 01-1;rice blast;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稻瘟病又名稻熱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同紋枯病、白葉枯病被列為水稻三大病害。其病源菌為稻梨孢菌(Pyriculariaoryzae),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態為卵孢球腔菌(mycosphsereella malinvenana),屬子囊菌亞門真菌,一般不常見。主要危害葉片、莖稈、穗部。根據危害時期、部位不同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谷粒瘟;其中以葉部、節部發生為多,發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減產,尤其穗頸瘟或節瘟發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絕產,是影響稻農增產增收的主要障礙之一。同時,大量施用農藥,容易發生農作物農藥面源污染等安全性問題。嘉禾優01-1的育成,因具有較好的抗病性,對減輕稻瘟病的危害、節省人工農藥開支、增產糧食、保護生態起到較好的作用。嘉禾優01-1系金華三才種業公司用長粒粳稻不育系嘉禾212A和自育恢復系恢SC01-1配組而成的秈粳雜交稻新組合。2013—2015年分別參加福建省中稻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增產幅度達6.97%~9.16%,具有“產量高,豐產性好,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米質優”等特點,深受農戶歡迎。為了探明嘉禾優01-1對稻瘟病的抗病能力,2013—2014年在福建省采用苗期室內人工接種鑒定和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的方法,測定其稻瘟病發生的抗菌株率、發病率、病情指數等,分析其對稻瘟病的抗性水平[1-4],旨在為嘉禾優01-1的生產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2013年設在福建農科院植保所(室內鑒定)、將樂縣種子管理站、寧化縣水茜鄉農技站、上杭縣茶地鄉農技站、南平市農科所、南靖縣農科所;2014年設在福建農科院植保所(室內鑒定)、將樂縣種子管理站、寧化縣水茜鄉農技站、上杭縣茶地鄉農技站、南平市農科所。供試水稻品種:嘉禾優01-1,II優明86,汕優63(感病對照),明恢86+當地品種(誘發種)。
1.2 鑒定方法
1.2.1 苗期室內人工接種鑒定。參試品種按統一編號,播種于1.5 m×2.5 m的水泥池中,每處理 10~15株,設3次重復,常規田間管理;在秧苗3葉1心時,將分離自浙江省各水稻主栽地稻瘟病菌單孢菌株配置成1×105 cfu/mL的孢子懸浮液,噴霧接菌,以葉片上布滿孢子懸浮液為度;接菌后7~10 d,當感病對照達7級以上時進行調查。
1.2.2 田間自然誘發鑒定。鑒定圃宜選在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的老病區重病田。育秧方式采用濕潤育秧或旱育秧。按鑒定品種統一編號和誘發種相間排列,2次重復;每個參鑒品種插4行,每行插5叢,20叢為一小區。常規品種叢插6本,雜交稻組合每叢插2粒谷,行株距為20 cm×17 cm;誘發種插2行,每行插5叢,在試驗區四周插植誘發品種作為保護行。鑒定圃施氮量要高于當地大田用量20%左右。在整個生育期保持水層,不烤田,不防治稻瘟病及其他病害,防治蟲害和其他栽培管理與一般大田相同。在鑒定圃誘發品種不發病時,要采取由其他田移入病株或采病葉撒在誘發行中間等措施以促使發病。如鑒定圃紋枯病較重,可在水稻分蘗盛期噴1次井岡霉素。
1.3 調查記載和分級與抗性評價標準
1.3.1 調查與記載。葉瘟在分蘗盛期調查1次,開始出現病斑后10~15 d調查;在發病處查100張葉片,每株從上到下查3~4片葉。穗頸瘟在每個品種黃熟期調查1次,每小區調查有代表性的稻穗100穗。氣象資料記載從始穗前3 d至始穗后12 d的降雨天數、溫度和濕度。生育期記載播種期、插秧期、分蘗盛期、始穗期、成熟期等。
1.3.2 分級標準。葉瘟調查分級標準見表1。稻瘟調查與發病率分級標準見表2。計算公式[5-6]如下:
葉瘟發病率(%)=病葉數/調查總葉數×100
葉瘟病情指數=∑(各級病葉數×相對病級數值)
÷(調查總葉數×9)×100
穗瘟病情指數=∑(各級病穗數×相對病級數值)
÷(調查總穗數×9)×100
穗瘟發病率(%)=病穗數/調查總穗數×100
1.3.3 抗性鑒定評價分級標準。抗性鑒定評價分級標準苗瘟(室內接種鑒定)見表3,葉瘟、穗頸瘟見表4。
1.3.4 試驗結果與評價分析方法。根據水稻稻瘟病調查數據整理結果,誘發種(感病對照)在苗瘟和穗瘟的發病率病級達7級或7級以上時方認為試驗有效;并在供試對照品種的抗性水平未超過2個等級時認為試驗有效。遵照水稻稻瘟病抗性鑒定評價分級標準,將苗瘟、葉瘟和穗頸瘟的抗性水平劃分為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等5個級別。分別評價苗瘟、葉瘟和穗頸瘟的抗性水平,取發病最重的結果作為水稻品種稻瘟病抗性綜合評價的結果。
2 結果與分析
2.1 嘉禾優01-1對苗瘟抗性的表現
室內接種鑒定結果,嘉禾優01-1抗菌株率為45.45%~61.90%,對苗瘟的抗性優于其他品種。其中2013年表現為中抗,2014年表現為中感。其他品種表現為中感或感(表5)。
2.2 嘉禾優01-1田間鑒定對葉瘟抗性的表現
田間鑒定結果,嘉禾優01-1病情指數為0~28.50,對葉瘟的抗性優于其他品種。其中2013年平均發病率14.20%,平均病情指數5.61,表現為中感;2014年平均發病率18.38%,平均病情指數7.88,表現為中抗。其他品種為感或高感(表6)。
2.3 嘉禾優01-1對穗頸瘟抗性的表現
田間鑒定結果,嘉禾優01-1病情指數在0~24.50之間,對穗頸瘟的抗性明顯優于其他品種。其中2013年平均發病率33.20%,平均病情指數11.80,表現為中抗;2014年平均發病率39.50%,平均病情指數8.34,表現為中抗。其他品種表現為感或高感(表7)。
3 結論與討論
嘉禾優01-1在福建省采用苗期室內人工接種鑒定和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結果表明,2013年田間鑒定表現中抗(MR)葉稻瘟,中感(MS)穗頸瘟,苗期室內人工接種鑒定表現中抗(MR);2014年田間鑒定表現中抗(MR)葉稻瘟,中抗(下轉第129頁)
(MR)穗頸瘟,苗期室內人工接種鑒定表現中感(MS);2年綜合評價為中感(MS)稻瘟病。
鑒定結果表明,嘉禾優01-1在福建省不同年份、不同地點對稻瘟病的抗性存在差異。如對葉瘟抗性鑒定結果,2013年在寧化水茜點表現為抗,而在南靖農科所表現為中感;2014在南平農科所表現為感,其他點均表現為抗。對穗頸瘟抗性鑒定結果,2013年在寧化水茜點表現為抗,而在南靖農科所表現為中感;2014年寧化水茜、上杭茶地點表現為抗,南平農科所表現為感。這可能與稻瘟病病菌有7群、128個生理小種有關,嘉禾優01-1對不同群、不同生理小種的抗性之間可能存在差異,具體情況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
4 參考文獻
[1] 吳建利,李德葆.水稻對稻瘟病抗性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中國水稻科學,1999(2):123-128.
[2] 何秀英,廖耀平,陳釗明,等.水稻稻瘟病抗病育種研究進展與展望[J].廣東農業科學,2011,38(1):30-33.
[3] 鄧其明,周鵬,林琳,等.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研究進展及其在育種上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09(4):1489-1492.
[4] 趙二生,玉洪昊,張波,等.水稻稻瘟病抗病性育種研究進展[J].農業科技通訊,2012(8):18-20.
[5] 陳潔,熊春林,鄧強,等.不同早稻品種對稻瘟病抗性研究[J].江西植保,2009,32(3):123-124.
[6] 馬軍韜,張國民,辛愛華,等.水稻品種對黑龍江省部分稻瘟病病菌抗病性分析[J].中國植保導刊,2014(1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