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會 王遠路
摘要 介紹了玉米病毒病發生流行規律,總結了其綜合防治措施,以期為防治玉米病毒病提供參考。
關鍵詞 玉米病毒病;發生;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5.13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145-01
由于最近幾年玉米病毒病發生較頻繁,而且對玉米的生長發育造成極大影響。因此,通過多次田間試驗,根據玉米病毒病的發生規律,總結出了一整套綜合防治病毒病的方式方法,現分析陳述如下。
1 病毒病的發生流行規律
玉米病毒病不同于真菌病害或細菌病害,病毒病往往由于介體昆蟲傳毒或在有關雜草上寄宿越冬而成為主要侵染來源;另外,介體昆蟲可體內帶毒或將病毒傳給后代,因此防治病毒病不但要防治玉米上的病毒病,而且也要防治帶毒介體昆蟲或雜草寄主,病毒病目前發生較重且較頻繁的種類只有玉米粗縮病和玉米矮花葉病2種,現分別闡述一下這2種病毒病的發生流行規律。
1.1 玉米粗縮病
在玉米整個生育期都可以侵染發病,以苗期受害最重,病毒主要在小麥和雜草上越冬,也可在傳毒昆蟲體內越冬,當玉米出苗后,小麥和雜草上的灰飛虱即帶毒遷飛至玉米上取食傳毒引起發病;在玉米生長后期,病毒再由灰飛虱攜帶向高粱、谷子等晚秋禾本科作物及雜草傳播,秋后再傳向小麥或直接在雜草上越冬。播種越早,發病越重。一般春玉米發病重于夏玉米,高溫干旱,有利于灰飛虱活動傳毒,所以發生較重。另外,玉米田靠近樹林,蔬菜或耕作粗放,雜草叢生地塊,一般發生較重。
1.2 玉米矮花葉病
這種病害也是在玉米整個生長期都可發病,以苗期受害較重,抽穗后發病較輕,病毒主要在田間多年生禾本科雜草寄主上越冬,條件適宜時,蚜蟲從越冬帶毒的寄主植物上獲毒,遷飛至玉米上取食傳毒,并在春夏玉米和雜草上傳播危害,玉米收獲后蚜蟲又將病毒傳至雜草上越冬;此病發生和流行程度還與氣候條件、種子帶毒率、蚜蟲數量、越冬蟲源基數、品種抗病性有關。此外,春玉米晚播病重,田間管理粗放的地塊病重,砂質土、保水力差的瘠薄地塊病重;另外,套種田比單種田病輕。
2 病毒病綜合防治措施
根據病毒病的發生流行規律,總結出了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
2.1 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
玉米不同品種或品系對病毒病的抗性差異較大,因病毒病種類不同,抗性差異也很大,一般沒有免疫的玉米品種或品系,但有高抗或較抗病的品種或品系,因此通過有效育種法選育抗病品種,目前我國玉米矮花葉病和粗縮病發生普遍且較嚴重,應有針對性地進行抗病育種,采用抗病及耐病品種可以有效地防治病毒病的發生[1]。
2.2 加強和改進栽培管理
針對各地發生的病毒病種類調整播種的時期,適期播種,盡量避開灰飛虱的傳毒遷飛高峰;對田間發病重的玉米苗,應盡量快速拔除改種,發病輕的地塊應結合田間間苗或拔除病苗,并加大肥水,使苗生長健壯,增強抗病性;在播種前要深耕2茬,徹底清除田間地頭雜草,減少侵染來源,同時避免抗病品種大面積單一種植,避免與蔬菜、棉花等插花種植[2]。
2.3 化學藥劑防治
針對病毒病的危害特點,采用藥劑防治介體昆蟲或鏟除雜草,調節植物生長,控制病毒病的發生與危害,常用的化學藥劑:發病初期可選用2%病毒A可濕性粉劑,玉米苗期噴灑5%菌毒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
2.3.1 藥劑防治介體昆蟲。選用吡蟲啉及2.5%撲濕蚜乳油1 000倍液等適宜有效的殺蟲劑在植株發病初期或帶毒介體昆蟲開始遷往田間時噴施,同時也要注意田間周圍雜草上的介體昆蟲,消滅介體或降低蟲口密度,有效控制病毒病的發生與蔓延[3]。
2.3.2 除草劑殺滅帶毒雜草。結合田間除草,利用除草劑鏟除雜草等越冬寄主植物,常用除草劑有乙草胺、阿特拉津等內吸性的,還有百草枯等滅生性的,施藥時一定要注意,避免給玉米苗造成危害,一般要求施藥要均勻,一定要按照說明適量用藥,起到既除草又不傷害苗的效果[4]。
2.3.3 種子包衣。北方利用克百威含量高于7%的種衣劑進行包衣防治苗期害蟲同時,可控制地上蚜蟲或灰飛虱的蟲口密度,減輕病毒病的發生與危害[5]。
2.3.4 采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植物生長。目前,生產上采用83-增抗劑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來促進植物健康生長,也是控制病毒病發生與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4 加強預測預報工作
玉米病毒病的預報,對于指導防治病毒病的發生與危害具有重要意義[6]。根據生態條件和栽培制度的改變,加強傳毒介體(飛虱、蚜蟲)毒源數量的系統調查,掌握其消長規律,以便及時采取防治措施,特別要加強玉米制種地的綜合防治[7-8]。
3 結語
上述病毒病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是經過多次反復試驗總結出來的,希望能給農業生產相關部門及植物保護部門提供參考依據。同時也希望大家能提出寶貴意見,使田間試驗能夠更有針對性,更有實效性。
4 參考文獻
[1] 王俊,王長方.植物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簡介[J].福建農業科技,2007(4):89-91.
[2] 李建輝.我國生物農藥及生防技術發展迅速[J].農化市場十日訊,2006(16):10.
[3] 劉宜貴,沈井東,陸體蘭,等.江蘇沿海地區玉米病毒病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0(2):190.
[4] 青致剛,李順康.攀枝花市玉米病毒病綜合防治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2(5):34-35.
[5] 朱廣玲.玉米自交系病毒病的發生及綜合防治[J].現代經濟信息,2013(13):352.
[6] 張存娣.河西地區幾種新發生玉米病害的診斷病因及防治[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6(10):18-19.
[7] 蘭風勝.當前玉米生產中常見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12):18.
[8] 李順康.攀枝花市夏玉米病毒病發生危害趨勢及防治對策[J].四川農業科技,2010(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