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夏 阿布力孜·卡得爾 烏斯曼江


摘要 免打頂劑噴施對機采棉生長點抑制及效益的影響試驗示范結果表明,免打頂劑噴施處理比人工打頂處理增加皮棉56.34 kg/hm2,增產率2.07%,經濟效益結果表明免打頂劑噴施處理比人工打頂處理純收入增加1 092.45元/hm2,經濟效益顯著,生長點的抑制情況比較明顯。
關鍵詞 棉花;免打頂劑;噴施;生長點抑制;效益分析
中圖分類號 S5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157-01
為了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機采棉免打頂劑的各種新的實用效果和增產潛力,于2015年在博樂市貝林哈日莫墩鄉決肯村棉田進行了機采棉免打頂劑與人工打頂比較試驗示范研究分析,通過對大田使用的免打頂劑效果調查,了解免打頂劑的最佳使用劑量、時機及其相配套的化調技術,同時為了探索和研究免打頂劑適用性和科學性找出最佳的打頂劑噴施時間和實用效果,在栽培管理相同的情況下,確定最適宜的免打頂劑,為博州免打頂劑的逐步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設在新疆博樂市貝林哈日莫墩鄉決肯村一農戶家機采棉田進行。供試免打頂劑為東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萬佳豐免打頂劑,棉花品種為金洪祥10號,肥料為磷酸二銨、尿素、硫酸鉀、鋅肥等肥料。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2個處理,即機械噴施萬佳豐打頂劑(A)、人工打頂(CK)。采取對比排列,無重復。小區面積2 hm2。
1.3 試驗方法
2014年11月進行秋季5項工作時按技術要求施肥,犁地,耙地進行待播狀態,2015年春季按種子量的0.4%衛福進行種子處理,4月20日進行播種,播種方式為機采棉模式(13+63+13+63+13+63)cm,平均行距38 cm,灌溉方式為膜下滴灌,4月23日進行滴水,5月3日開始出苗,5月10日進行第1次中耕,6月10日進行第1次滴水,6月20日結合滴水用尿素45 kg/hm2,7月13日該棉田對照處理進行打頂,7月13日根據免打頂劑說明書用量噴1 095 g/hm2配制藥劑和水然后進行機械噴施,免打頂劑噴施7 d后用縮節胺120~150 g/hm2對水480 kg/hm2機械噴霧控制果枝橫上生長,達到通風透光促早熟的目的。8月25日停水,9月10日用乙烯利1 050 g/hm2、脫吐隆225 g/hm2進行機械噴施,促進吐絮[1-3]。
1.4 調查內容及方法
2015年8月27日該試驗田組織專家對每個處理抽3個樣點進行測產,9月14日取樣,每個處理50個桃在室內1個月曬干后進行考種,確定鈴重和衣分及籽棉和皮棉產量。7月13日、7月28日、8月10日、8月27日、9月14日對免打頂劑處理和對照處理的分別調查株高、葉片數、果枝數、鈴數、測根數、三桃比例、第1節間長度、第2節間長度、第3節間長度、第4節間長度、第5節間長度、第6節間長度、第7節間長度、第8節間長度、生長點的控制情況等項目[4-6]。
2 結果與分析
2.1 機械噴施免打頂劑對機采棉產量結構的影響
由表1可知,處理A平均籽棉產量6 204.96 kg/hm2,CK的平均籽棉產量達到5 998.86 kg/hm2,處理A平均產皮棉2 779.82 kg/hm2,CK平均產皮棉2 723.48 kg/hm2,處理A比CK增加56.34 kg/hm2,增產率2.07%(表1)。
2.2 機械噴施免打頂劑對機采棉農藝性狀的影響
處理A生育期比CK推遲2 d,株高增加15 cm,葉片數增加3片,果枝數增加3臺,鈴數均為增加1個,根數增加3個,伏前桃增加0.1個,伏桃增加0.3個,秋桃增加0.5個,第1節間長度縮短1 cm,第2節間長度縮短1.5 cm,第3節間長度縮短1 cm,第4節間長度縮短2 cm,第五節間長度縮短1.5 cm,第6節間長度縮短1 cm,第7節間長度縮短1 cm,第8節間長度縮短0.5 cm,生長點的抑制情況比較明顯。
2.3 機械噴施免打頂劑對機采棉經濟效益的影響
處理A比CK增加皮棉56.34 kg/hm2,增產率2.07%,經濟效益分析結果表明,處理A產籽棉6 204.96 kg/hm2,籽棉按4.5元/kg計算,產值為27 922.32元/hm2,成本值為23 392.5元/hm2,其中物化成本12 622.5元/hm2,活勞動成本10 770元/hm2,其中打頂劑費300元/hm2,純收入4 529.82元/hm2,CK產籽棉5 998.86 kg/hm2,籽棉按4.5元/kg計算,產值為26 994.87元/hm2,成本值23 557.5元/hm2,其中物化成本值12 637.5元/hm2,活勞動成本值10 920元/hm2,其中打頂費450元/hm2,純收入為3 437.37元/hm2。
處理A純收入較CK增加1 092.45元/hm2,經濟效益顯著(表2)。
3 結論和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免打頂劑噴施處理比人工打頂處理增加皮棉56.34 kg/hm2,增產率2.07%,伏前桃增加0.1個,伏桃增加0.3個,秋桃增加0.5個,生育期推遲2 d,果枝數增加3臺,鈴數增加1個,測根數增加3個,生長點的抑制情況比較明顯。經濟效益分析結果表明,免打頂劑噴施處理比人工打頂處理純收入增加1 092.45元/hm2,以上綜述從化學免打頂和人工打頂田間對比試驗得出,2個處理間的產量差異不大,但是機采棉人工打頂每年耗費大量人力,成本高,化學打頂不僅可以塑造理想株型,還省事、省工、簡單易行。人工打頂的機采棉株可控性差,整體株型較松散、化學免打頂棉株上部 群體結構發生變化,而棉花徑粗比人工打頂處理粗,增強機采棉田的通風透光性,一般來說機采棉免打頂劑技術具有較大的增產潛力,適宜于機采棉種植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的需求,建議在使用免打頂劑時首先抓好測土配方的施肥工作,打頂劑噴施后控制氮肥和強化化控三結合的基礎上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4 參考文獻
[1] 袁曉鋒.氟節胺在棉田免打頂試驗分析報告[J].農民致富之友,2013(20):97.
[2] 王德云,孫昕路,楊嶺善,等.氟節胺棉花免打頂試驗[J].石河子科技,2013(5):9-10.
[3] 蔣啟富,李紹全.棉花使用不同免打頂劑試驗[J].農村科技,2015(4):24-26.
[4] 劉兆海,孫昕路,李吉琴,等.化學免打頂劑在棉花上的試驗效果[J].農村科技,2014(3):28-29.
[5] 古扎力努爾·薩拉依丁,布哈力千木·要力瓦斯.精河縣棉花打頂劑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5(5):164-165.
[6] 周小云,馬盾,王浩,等.陸地棉免打頂對株高和主要經濟性狀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12(1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