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陶 管曉惠 于波 紀以劍 施仕國



摘要 利用淮安地區6個觀測站1961—2010年5—9月逐日最高氣溫資料分析了全地區夏季高溫天氣時空分布特點。結果表明,淮安地區夏季高溫基本上呈現東北-西南向逐漸遞增的區域分布特點。全區高溫日數年際變化(傾向率)是-2.45 d/10年,酷熱日數年代際變化(傾向率)是-1.95 d/10年,都是負值,呈現減少趨勢。總體而言,淮安地區異常多高溫年主要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異常少高溫年集中在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后期。淮安地區夏季高溫主要出現在每年的7月至8月中旬,以7月中下旬最多。
關鍵詞 夏季高溫;特征分析;江蘇淮安;1961—2010年
中圖分類號 P4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245-01
高溫是淮安地區夏季較為嚴重的氣象災害之一,會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和身體產生不良影響。據IPCC[1]、丁一匯等[2]研究,近百年來地球氣候正經歷一場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顯著變化,且在短期內難以逆轉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3]。因此,對夏季高溫變化規律的研究十分必要。但高溫天氣的變化規律十分復雜,其時間變化具有較強的局地性,在大尺度范圍內對其進行研究已不能滿足需求,因而需從更小的空間尺度上對其細致分析[4]。筆者利用淮安地區6個觀測站1961—2010年5—9月逐日最高氣溫資料,采用統計分析、氣候傾向率等方法研究該地區夏季高溫時空變化特征,為預測和預防災害性天氣提供一定的依據[5-8]。
1 資料選取及處理
選取淮安地區6個氣象站1961—2010年5—9月逐日最高氣溫資料。并規定最高氣溫≥35 ℃為炎熱日,≥37 ℃為酷熱日,連續3 d以上≥35 ℃高溫稱為一次連續性高溫天氣。
2 結果與分析
2.1 高溫空間分布特點
由圖1可知,淮安地區炎熱日數基本上呈現出南高北低、西高東低的分布特點,最大值出現在盱眙,共456 d,年均9.1 d,最小值出現在淮安區,共127 d,年均2.5 d,盱眙的高溫天氣是淮安區的3.6倍左右。
由表1可知,≥35 ℃的炎熱日總計1 660 d,≥37 ℃酷熱日數總計222 d,占炎熱日的13.4%,最高值出現在盱眙,為83 d,最小值出現在淮安區,僅3 d。≥40 ℃高溫日總計3 d,只出現在盱眙站。連續性高溫共194次,仍呈現東北-西南向逐漸遞增的分布特點,盱眙站出現最多,為53次,淮安區出現最少,僅15次。
2.2 高溫時間分布特點
由圖2可知,淮安地區炎熱日數年均33 d,1967年最多,為126 d,1989年和1993年最少,僅2 d。酷熱日1966年最多,達55 d,其中有26年未出現過酷熱日,主要集中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至90年代。連續性高溫1967年出現最多,達19次;有17年未出現過,主要集中在70年代初期和80年代。總體而言,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是高溫日數相對偏多的時段,70年代中期、80年代、90年代后期是高溫日數相對偏少的時段,2000年后高溫日數有所增加。經過氣候分析,淮安地區高溫日年代際變化(傾向率)是-2.45 d/10年,酷熱日年代際變化(傾向率)是-1.95 d/10年,都呈現減少趨勢。
由表2可知,≥35℃高溫主要出現在7月至8月中旬,以7月中下旬最多,超過300 d。≥35 ℃高溫最早出現在1997年5月4日(出現在盱眙),最晚出現在2005年9月16日(出現在盱眙)。≥37 ℃高溫日最早出現在6月上旬(主要出現在7月至8月上旬),最多出現在7月上中旬以及8月(下轉第248頁)
上旬。≥40 ℃高溫日只出現在7月上旬,全部出現在盱眙。
3 結論
淮安地區夏季高溫的區域分布呈現南高北低、西高東低的特點。夏季最高氣溫極值為40.8 ℃,出現在1978年的盱眙。
1961—2010年淮安地區高溫日年代際變化(傾向率)是 -2.45 d/10年,酷熱日年代際變化(傾向率)是-1.95 d/10年,呈現降溫趨勢。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是高溫日數相對偏多的時段,70年代中期、80年代、90年代后期是高溫日數相對偏少的時段,2000年后高溫日數有所增加。
淮安地區夏季高溫主要出現在7月至8月中旬,以7月中下旬最多。
4 參考文獻
[1] IPCC.Climate Change 2001:The Scientific Basis[M].Cambridge,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NY,USA:Cambridge University,2001.
[2] 丁一匯,張錦,宋亞芳.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變化及其與全球變暖的聯系[J].氣象,2002,28(3):3-7.
[3] 劉梅,彭曉燕,李進喜,等.1961年至2007年江蘇省高溫氣候特征分析[J].資源科學,2011,33(10):1991-1998.
[4] 林昕,管兆勇.中國華東地區夏季高溫的時空特征和年際變化[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8,31(1):1-9.
[5] 裴洪芹.臨沂地區夏季高溫統計特征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7):11872-11873.
[6] 鄭有飛,丁雪松,吳榮軍,等.近50年江蘇省夏季高溫熱浪的時空分布特征分析[J].自然災害學報,2012,21(2):43-50.
[7] 吳昊旻,王偉平,蘇麗紅,等.麗水市夏季高溫干旱的氣候變化特征和相關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36):281-287.
[8] 李振蘭,王小寧,李濤.1971—2010年萊州市夏季高溫氣候特征及原因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5(21):233-235.